互联网快餐经济? 当前互联网经济现象

8499℃ SAMANTHA

互联网快餐经济?当前互联网经济现象

快餐经济是什么

快餐经济”现象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果对这种现象没有足够的警惕,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

原因很简单,财富的增长总是与社会财富创造的努力程度成正比的。假定社会财富增长是一定的,如果整个社会“快餐经济”盛行,这些“一夜暴富”者或是可能通过强制性的方式来掠夺他人财富,或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来掠夺他人之财富,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行为完全扭曲。对财富创造的激励就会严重弱化,从而出现财富创造的逆向选择,社会财富的增长将越来越少。

还有,“快餐经济”的盛行也必然会形成整个社会的“快餐文化”。即本来个人的成长、个人知识的获得必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必定是一点一点努力的结果。但在“快餐经济”的影响下,个人就没有动力去下功夫学习、长时间受教育,每个人都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来获得所谓最多的知识。

地方政府或一些投资者视短期暴富何等爽快,但是从长期来看,“快餐经济”危害是致命的。

互联网+时代 餐饮快餐行业如何走出困境

人力成本高,租金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被称为餐饮行业的三高问题,也是传统老板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餐饮三高问题不降反升,有的餐厅老板对顾客涨价,但却造成顾客流失,这让传统餐厅进退两难。

通过餐厅互联网系统,顾客到了餐厅无需在排队,只需找到空桌,使用微信扫描桌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即时查看该餐厅的菜单,进行在线点餐,在线支付。只要关注餐厅微信公众号,就能远程取号、点菜、下单、积分返利、自助结算,不仅省去了服务员手工录菜单、收银确认、打印清单等繁琐流程,效率也大大提高。南京大牌档使用这个系统后,线上点餐量最高时能超过门店经营额的一半。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快餐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是哪些

2015年,越来越多的传统餐饮开始拥抱餐饮O2O。据《2015中国互联网+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餐饮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为17681亿元,到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28132亿元,到2015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以及互联网餐饮模式的推动下,其规模将达到34892亿元。据其预计,到2017年餐饮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2亿元。专家认为,互联网的介入激发了传统餐饮潜能,互联网正在作为升级工具,服务于传统餐饮的模式改造和效能提升。

目前,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地渗透到餐饮行业,通过定位、支付、点餐、引流、大数据等各个层面来推动餐饮业的升级。“餐饮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有非常大的潜力,从团购、预订,到外卖、点评,互联网在各个环节都对餐饮业转型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专家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互联网对餐饮市场的推动作用巨大,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餐饮市场的规模仅占整个餐饮市场的3.7%,而美国餐饮销售中外卖已占到10.5%。以此来看,我国很多传统企业未进行策略升级,互联网餐饮领域中还有很大市场空间,未来几年市场份额比重也将逐渐增加。

据了解,在互联网+餐饮市场中,中端餐饮占52.2%,成为在线餐饮的主力军。从地域发展来看,在线餐饮用户和商户仍大量聚集在一线城市,一线城市覆盖率达到84.1%,而二、三线城市则相对发展缓慢。从每天各餐时间来看,午餐时间用户对于在线餐饮的需求量最高,占比

68.7%;晚餐其次,占比17.8%;而在一线城市对于夜宵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占比8.1%;早餐需求占比5.4%。

而在融入互联网的过程中,餐饮企业遇到的挑战也不小。特别是在全国360万家餐饮企业中,中小餐饮企业占绝大部分。这部分中小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成本和人才制约行业发展,以及制约互联网与餐饮业融合的一个障碍所在。

互联网资本背景下的网红经济对餐饮业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当外界各种传闻流言四起时,papi酱合伙人杨铭在朋友圈回应了罗辑思维退出投资的传闻,解释原因为罗辑思维因业务方向明确,所以才原价退出了所有投资项目。

至此,这段“人气资本”和“第一网红”的联姻彻底以失败告终。笔者感叹,一方面网红的大起大落,其生命周期极其短暂令人扼腕;另一方面网红经济和资本的相爱相杀,这样的戏码让人大跌眼镜。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网红经济在风口趋势下形成百花争鸣的浪潮,又在世事变迁下,没有正视自身内容和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得网红的人气一落千丈已变成常态。这不禁让笔者联想起曾经炙手可热的网红餐厅的兴衰历程。

作为互联网思维餐饮鼻祖的网红餐厅黄太吉,自2012 年以来,黄太吉通过产品标准化、差异化营销、新式营销等一系列手段,迅速红遍互联网。就这样,一个卖煎饼果子的黄太吉走上了他红极一时的“网红之路”。

据有关资料显示,黄太吉成立不到三年的时间,估值超过20亿元。归根结底,黄太吉的成功在于互联网营销的成功和快速融资的崛起。但可惜的是,黄太吉的产品没有做好,这是有目共睹的。黄太吉传递给大家的是,产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噱头和爆点,即营销。然而事实是,多少人是因为尝鲜和新奇才到黄太吉一品究竟,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味道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创始初期的黄太吉也曾希望打造一个以煎饼果子为核心的时尚快餐连锁品牌。只是黄太吉始终没有意识到餐饮的本质是产品本身。如果黄太吉把更多一点的精力花在如何让产品更加精致美味,而不是迅速扩张、高调转型,走所谓的多元化品牌之路,最终也不会走向这般尴尬的境地。

在黄太吉火了之后的同一时期,像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叫个鸭子等网红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虽一时尝到互联网带来的甜头以及声名大噪但很快也沉寂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再无凡响。

同样作为网红餐厅的明星餐厅,像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孟非的“遇见小面”,明星合伙投资的火锅餐饮连锁店“热辣壹号”都是声名赫赫的知名餐厅。借助明星光环,这些餐厅当然是引人注目的。相比较普通的餐厅,它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明星餐厅固然吸引消费者眼球,但出了问题也容易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旦这些餐厅问题暴露,不仅仅是影响整个餐厅的未来发展前景,同时损害的也是明星自身的声誉和来自粉丝的信赖。

“国民岳父”韩寒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开了30多家门店的“很高兴遇见你”,一时间名声大噪。可是却栽在无证经营缺乏管理,因餐厅鼠患严重被查封,网上对其餐厅的评价也是差评满满:装修差、口味差、服务差。 这实在不应该是我们所看到明星餐厅的样子不是吗?

名人效应下的餐厅,让粉丝冲着名号和人气而去,却带着难吃和失望而归。这值得所有餐厅包括明星餐厅去思考做餐饮是为了利益?金钱?还是真心实意想投入餐饮行业或者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去拼搏探索,为广大食客和粉丝带来真正舌尖上的享受和体验上的满意。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不管是凭借噱头、热点的网红餐厅,还是借助“名人效应”的明星餐厅,不可质疑的是,当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所谓的网红经济、眼球经济找不到自身的核心优势,过眼云烟将成为历史必然。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作为餐饮业,本质上关注的依然是产品,其次是服务。

只有深耕于产品,以匠心精神把产品做精做细才是餐饮生存的根本。在《2016年中国餐饮消费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消费者最关注的依然是口味。未来产品的口味将是餐饮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产品做好的基础上,服务才是餐厅可持续的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工具的不断升级,在餐饮市场巨大需求中应运而生的智慧餐饮软件,如点单宝智慧云餐厅,为餐饮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创新。像扫码点餐、微信餐厅、移动支付等新兴的就餐方式,为消费者带来巨大的便捷,也不断提高了顾客的就餐体验。

未来的餐饮业,应以与时俱进的思维为导向,互联网营销为手段,以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改善消费者体验,满足消费者诉求,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行业。只有这样,餐厅的生命周期才会延长,品牌的价值才会无限放大。正如当今的网红经济,其实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既然应运而生必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如何让之可持续兴旺和发展才是值得思考和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