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五常是什么意思 三从四德五常的意思

7714℃ CRISTINA

四大五常是什么意思三从四德五常的意思

千字文中“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的四大五常分别是什么

上面小松先生罗列了几个答案,不错。但是似乎有二个缺陷:1,即便是罗列,也有遗漏。2,没有针对千字文中的含义作出明确的回答。

四大:1,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2,佛家(或佛学)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

五常:1,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据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2,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3,五种品德修养,仁、义、礼、智、信。4,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

千字文的意思:《千字文》中说:“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意思是说,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都关系到四大五常,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自己将来也要担负养育下一代的使命,怎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呢?这段话的来由是儒家的传统观念。儒家认为i,“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

从上述可知,千字文中的这段话宣扬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从人在天地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说明应当爱惜身体的道理,因此,这里的“四大五常”该是指道家的四大(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和封建社会中五种伦理道德,即五伦五教(五伦五教密切相关,意思相通)。

五常管理的内涵式什么?

餐饮五常法管理

  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又称5S。

  1S—常组织

  定义: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

  目的: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做法:

  1.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

  2.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

  3.清除不需要物品。

  4.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

  5.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

  2S—常整顿

  定义:要用的东西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目的: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东西30秒找到要找的东西。

  做法:

  1.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进行统筹(划线定位)。

  2.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规定放置方法)。

  3.标示所有的物品(目视管理重点)。

  达到整顿的四个步骤:

  1.分析现状。

  2.物品分类。

  3.储存方法。

  4.贯彻贮存原则。

3S——常清洁

  定义: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做法:

  1.建立清洁责任区。

  2.清洁要领: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都要清扫。

  ◆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要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高地放置。

  ◆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

  ◆破损的物品要清理好。

 ◆定期进行清扫活动。

  3.履行个人清洁责任。

  谨记:清洁并不是单纯的弄干净,而是用心来做。

  4S——常规范

  定义: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一句话就是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目的:通过制度化来维持成果。

  做法:

  1.认真落实前面3S工作。

  2.分文明责任区、分区落实责任人。

  3.视觉管理和透明度。

  4.制定稽查方法和检查标准。

  5.维持5S意识。坚持上班5S一分钟,下班前5S五分钟,时刻不忘5S。

  ☆记住:不搞突出,贵在坚持和维持。

  常规范技巧:

  视觉管理

  增加透明度

  制定标准

  5S——常自律

  定义: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改变“人质”,养成工作规范认真的习惯。

  做法

  1.持续推动前4S至习惯化。

  2.制定共同尊守的有关规则、规定。

  3.持之以恒:坚持每天应用五常法,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加强五常法管理:每季度一周为“5S加强周”,纳入质量检查的内容。

  下班前五分钟五常法

  ☆组织:抛掉不需要的东西回仓库。

  ☆整顿:把所有用过的文件、工具、仪器以及私人物品都放在应放的地方。

  ☆清洁:抹净自己用过的工具、物品、仪器和工作台面并清扫地面。

  ☆规范:固定可能脱落的标签、检查整体是否保持规范、不符合的及时纠正。

  ☆自律:今天的事今天做: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完成,检查服装状况和清洁度,预备明天的工作。

  五常法的实际效用

  ▲提供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员工质素

  ▲保障品质

  ▲塑造良好的单位形象

  五常法守则:工作常组织 天天常整顿 环境常清洁 事物常规范 人人常自律

  推行五常法的步骤组织:成立5S推行小组并拟定活动计划

  规则:组织制定各项5S规范和审核标准

  培训:宣传5S基本知识、各项5S规范

  执行:全面执行各项5S规范,自我审核

  监督:组织检查、互相评估。

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思想史上,“五常”伦理是哪“五常”是指?

1、“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由孟子提出并经汉代董仲舒总结。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

2、另一种说法是指“五常”即“五伦”,也就是“忠、孝、悌、忍、善”,代表着古代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五种伦理道德要求,也就是对君王的忠诚、对父母的孝敬、对兄弟的敬爱、对配偶的忍让,和对朋友的友善。

《三纲五常》是什么意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富有智慧和爱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又重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尤其是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热,国外许多大学纷纷开设了汉语专业和国学班,学员数量成倍增长,世界各地兴办了五十多家孔子学院,而全球2000多座孔庙朝圣者络绎不绝更是最好的例证。然而,当我在国内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时,有个别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好,但是“三纲五常”却是有害的东西,甚至说“三纲五常”是毒草,有碍社会进步和发展。当我问他们什么是“三纲五常”时,他们却张口结舌、语无伦次、难以作答。那么究竟什么是“三纲五常”,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究竟是对社会发展有益还是有害,我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探讨。

所谓“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其中“三纲”主要讲构筑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①“君臣义”: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这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基本的人际关系和管理关系。“义”指合理的责任,所以“君臣义”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要勇于承担合理的责任,而被管理者一定要服从管理者的领导,这样才会有秩序、有章法。在中国古代这种秩序也尤为重要,否则,君不君,臣不臣,社会将会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而在中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要善于承担各自的责任,被管理者要服从管理者,也即: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企业的各部门经理要服从总经理的领导,员工要服从部门经理的领导,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否则,企业将不复存在,这样对企业领导和员工都是不利的。②“父子亲”:指父母、子女之间要有亲情。父母要尽全力抚养子女成长,并且有责任和义务使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子女成人以后一定要很好地赡养父母,承担子女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报父母养育之恩。③“夫妻顺”: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只知道考虑个人利益,一定要从夫妻组成家庭的共同利益出发,相互沟通、求同存异,以达到家庭的稳定和和谐,避免不必要的婚姻关系破裂而影响和谐。在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家庭中可能丈夫占主导地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些家庭也可以由妻子占主导地位,这是可以变化的,并不是僵死的教条。就像现代社会,有些家庭中男人为户主,有些家庭女人为户主,这要顺其自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远古时代女性占主导地位的时间也很漫长。而这一切应以家庭和睦、和谐为基础。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个家庭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家庭可能由丈夫来主事,有些家庭可能由妻子主事,这都是正常的,即,夫可以为纲,妻也可以为纲,这都是可行的,只要有利于家庭和谐美满就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两口子不可能绝对平等,当遇见矛盾和争执时总有人要妥协、要让步,这样夫妻二人才能相处下去,所以和谐就是妥协。如果两口子一味地追求平等,没有主次之分,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势必造成矛盾激化,争吵打闹不断升级,最后必然要分道扬镳,这样对家庭是最大的伤害,对构筑和谐社会也会有很大危害。

《礼记·乐记》中有一段话:“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为本,就是主体支撑、结构主干,功能上是主导,所谓纲举目张。“纲”是一个系统的决定因素和主导方面,“纲要”是把握事物的关键,是核心、是本质、是灵魂、是统帅。故“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讲如何构筑一种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纲”社会可能就会处于一种无秩序状态,也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无政府状态,这样倒霉的仍然是广大老百姓。实质上任何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平等和绝对的民主,它们都是相对的,总会有主次之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三纲”是有益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

而“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①“仁”是指爱人,也即,仁者爱人,仁是有爱心,也是指“人道”的意思。②“义”是指个人应承担的合理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③“礼”是指道德约束,也即:顺序、标准、合适、法则、规矩的意思。它的意义是为了达到“义”而对个人行为起规范的作用。④“智”是指知识、智慧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个人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必须要认真学习吸取各种知识。⑤“信”是指信任、信誉、诚信。意思是说要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构筑和谐社会,作为个人必须要讲“信”,因为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底线,这个底线千万不能突破。

“五常”主要指个人的修养,为了更好地实施“三纲”,即为了更好地构建社会秩序,构筑和谐社会。我们作为社会人,每个人有责任,有义务严格按照“仁、义、礼、智、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而上述“三纲五常”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中国现代社会已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所必需的内容,同时上述内容也值得西方人学习,因为它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有构建大同社会的气魄和理念。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三纲五常”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我们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什么毒草,而且也并不会对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危害,更不会束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只要把上述“三纲五常”的内容处理好、发挥好,反而会对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对“三纲五常”的无知和偏见恰恰是危害社会的毒瘤。“三纲五常”并不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对“三纲五常”的无知和理解偏颇才是制约社会进步的根源。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弘扬“三纲五常”,以达到提高和塑造个人修养的目的,进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TAG: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