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卷六,第21章翻译? 韩诗外传田子为相翻译

1426℃ MABLE

韩诗外传,卷六,第21章翻译?韩诗外传田子为相翻译

《韩诗外传·卷六》翻译

原文:昔郭君出亡,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不以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失贤人者如此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备,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译文:虢国的国君骄横武断,刚愎自用,信用一帮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放逐杀戮那些忠言 直谏、一心为国的贤臣,闹得政事腐败,民怨沸腾。晋国乘机发兵攻打。虢国军民不愿为他守城,虢君只得落荒逃命。来到一处渺无人烟的荒泽 中,虢君口干舌燥,饥肠如鼓,哭丧着脸说:“我渴得很,想喝点什么。”他的车夫拿出水 酒请他喝。虢君又说:“我饿得慌,想吃点东西。”他的车夫又拿出干肉和炒米等食品请他吃。吃喝完毕,虢君心满意足地问:“哪儿来的吃喝?”车夫答:“很早就储备下了。”虢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储备呢?”车夫答:“准备您逃亡时,在道上解渴充饥呀。”虢君再问:“你预先就知道我要逃亡吗?”车夫答:“知道。”虢君不满地说:“既然知道,过去为什么不劝谏我呢?”车夫说:“您喜欢听奉承的话而讨厌听中肯的意见。我早就有心向您提出忠告,又怕先说亡 ……”虢君听到这里,气得变了脸色,勃然动怒。车夫连忙射罪说:“我说错了。”沉默了一会儿,虢君又开口问车夫道:“我逃亡的原因到底何在?”车夫回答:“您难道不知道吗?您之所以逃亡是因为太贤明了。”虢君说:“贤明的人是应该安乐长存的,而我现在却亡命出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说:“天下的君王都是些昏聩庸碌的人,他们妒忌您。因为您是唯一贤明的君王,所以 要亡命在外。”虢君听了心里乐滋滋的,凭着车轼叹息:“唉!贤明的人一定要这样受苦吗?”结束谈话后,虢君和车夫步行到深山中隐居。到了山里,虢君又饥又乏,枕着车夫的脚昏昏 睡去。车夫悄悄用石头换出自己的腿,离开虢君逃走了。虢君孤身一人很快就饿死在山中,被凶禽猛兽吃掉了。

韩诗外传卷一的内容及解释

《韩诗外传》简介

一、内容

《韩诗外传》共十卷,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组成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还著录了其他几部韩派《诗经》方面的著作,现在都已失传,估计其性质与《韩诗外传》类似。《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

《韩待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缺乏明显的道德意义。由于有24段缺乏引自《诗经》的起结论作用的诗句,这说明文本有缺损。考虑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资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经用《诗经》引文作结束,根此可知,《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还不如说是一部编作。《韩诗外传》作为一个源头,可能启发了为了不同目的而编纂成的其他摘录性的选集,如其他汉代著作《说苑》、《新序》、《列女传》等。

二、成书年代和真伪

这部书被认为是韩婴写的,他为文帝(公元前180—157年在位)时的博士,武帝(公元前141椙—87在位)时他与董仲舒(约公元前179椙—104)辩论过。他的传记(《史记》卷一百一二十一,第3124页及《汉书》卷八十八,第3613页)对他的生活年代提供的线索仅是这些,他肯定生活于公元前 200年到公元前120年之间,因此《韩诗外传》的日期应定在约公元前150年左右。

该书为韩婴所写,这从未受到怀疑,很难想象伪造之人会有什么动机采编纂这样的一部著作。然而关于这部书的完整性却有些疑点,因为《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列举了名为《韩外传》的书6卷及名为《韩内传》的书4卷,《汉书》中的韩婴传也提到了这两部书。但到了《隋书·经籍志》(第915—916页)时《内传》已经消失,尽管唐代的注家引用了属于《韩诗内传》的几条语录。《外传》在《隋书》的(经籍志》、两唐史书(《旧唐书·经籍志》,第1970页;《新唐书·艺文志》,第1429页)、《宋史·艺文志》(第5045页)中都列为十卷。凡是现代的版本都含有十卷。

杨树达(《汉书补注补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8页)认为《外传》与《内传》两书被结合于《韩诗外传》一名之下,因为它们所含的资料其性质没有任何差异,两者也都不是阐发性的著作。实际情况可能比起杨所提出的简单并置更为复杂。在唐代各种类书以及唐代对经书和史书的注解者所引大批属于《韩诗外传》的文字不见于传世的通行本中。在《太平御览》引自该书的157条文句中,其中有23条为今本所无。

三、版本

1.已知最早的刊本是宋本,洪迈(1123-1202)说它属于庆历年间(1041—1048),毛晋(1599-1659)认为他拥有这个本子的抄本,他翻刻在《津逮秘书》之中。在明代的几个版本中,《四部丛刊》所翻印的沈辨的本子渊源于元本(由钱惟善于1355年作序)。

2.带有注解的校本被赵怀玉 (1747—1823)单独刊入他的《亦有生斋》中(序作于1790年,《龙溪精舍丛书》予以重印),又被周廷莱作为《韩诗外传校注》(重印于《安徽丛书》)而加以刊印,其序文标定为1791年。上述版本中的第二种用本是一更保守的版本,它被拿来作为两种版本合并版的底本,由吴棠于1875年出版(《望三益斋》,由《畿辅丛书》予以重刊,《丛书集成》也作了重刊,并加了标点,又见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17年的排印本)。一种未知出处而含有大多相应段落的版本由陈士珂于1818年以《韩诗外传疏证》名字刊印(见《文渊楼丛书》中)。

3.收有《韩诗外传》的其他丛书还有《汉魏丛书》。《广汉魏丛书》、《三十三种丛书》等。

4,许维遹(1905—1951)的《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该书是在他死后出版,繁体字,加了标点和注释,其中有的为珍奇难得的资料及许自己的见解。

5.赖炎元的《韩诗外传今注今译》,该书有注释有标点,并有用现代汉语译成的译文,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四、校注

1.孙诒让《札迻》卷二,涉及有十个段落的内容。

2.俞樾的《读韩诗外传》对22段疑难的段落进行了校勘;见《曲园杂纂》卷十七(《春在党全书》)。

3.赵善诒的《韩诗外传补正》(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几乎处理每篇经文中的疑难段落,用来自相应段落的引文来支持他的考评及校勘,而且总是指出前人对这同一段所作的校注。(见国学小丛书)。他的著作被收入赖炎元的《韩诗外传考征》中(见下文五第2条)。

4.帧炎元:《韩诗外传考征》,2册,台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一册详细研究了汉代的韩诗,《韩诗外传》的版本,校勘记,韩诗异文与包括毛诗在内的其他诸家诗注解和文字上的不同。第二册考察了早期和后来著作中所引的《韩诗外传》之文,并详尽地罗列了为现代版本中所无的《韩诗外传》佚文。

五、索引

1.《韩诗外传逐字索引》,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收入《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韩诗外传》的翻译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韩诗外传 卷十的部分翻译

译作:

国人捧着酒杯拜了两拜说:“让我的国君长寿,把金玉当作贱的东西,把人民当作宝。”桓公说:“您的祝愿太好了!我知道了。”"让我的君主喜欢学习又不讨厌去问地位低下的人,贤良的人在身边,直言的人可以到来。”

TAG: 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