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厦门环东云谷(新经济产业园)的功能有哪些? 什么是人力资源产业园

5124℃ PEDRO

谁知道厦门环东云谷(新经济产业园)的功能有哪些?什么是人力资源产业园

中国云谷是什么

中国云谷是一个产业项目概念,主要有哈尔滨哈南国际城、成都储能云谷、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云谷等以云谷为名称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建设建设给当地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这个应该不会,暂时还是比较新的模式:

人力资源产业园区是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给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同行们一个快速学习、共同成长的机会。“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我国原创的概念,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市场经济的现状,并与行业定位相吻合。在过去的几年中,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化进程的全速推进、我国人口的增长与劳动力大流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踏步地发展起来了。当前,国际人才竞争加剧,我们人力资源服务工作肩负重任,要尽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成型和快速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业内要更多地相互学习、切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就给了各个机构一个这样学习、切磋的场所和氛围。

第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乃至拉伸。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有多种业务形态,包括招聘、派遣、猎头、培训、咨询、外包、代理等等。产业园将众多不同业态的企业集聚在一起,这样,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就会产生商机的嫁接,就会产生不同的链条结合,产业链可能会由此而形成。另外,行业广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相关或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核心的领域,也可以集聚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来,如财务、法务、心理咨询、科技中介、健康服务、专利服务、保险服务、技能鉴定等。

第三,产业园区建设有利于提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是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平台。目前,我们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社会认识度还有待提高。做好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我们的形象也就出来了。各地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设也印证了我们这样一个认识。

第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具有孵化器功能,可以培养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园内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的健康成长。

第五,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利于塑造优质品牌,助力品牌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是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服务大国,应该在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上居于世界领先之位,应该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

第六,人力资源服务业自身也在产生良好的效益。没有良好效益的行业,很难有良好的前景。在经济领域就要有经济性的驱动力。宁波八骏湾人力资源产业园每年产值达3500多万,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经过亿,园区内的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也很好,好多已开始跨国收购业务。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反映福建人民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

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四是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战略机遇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时期。

五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进一步拓展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简介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泉州市委、市政府直接开发建设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范围包括清濛园区、泉州特种汽车基地、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以及正与南安市政府合作开发15平方公里的官桥园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推动泉州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作为,开拓进取,致力升格扩区、转型升级、提速增效、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实现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2010年6月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荣获了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纺产业)等称号。 1、清濛园(主园区):位于泉州市南大门,是泉州市中心城区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泉州市八大组团之一的江南池店组团的核心区域和交通枢纽。属泉州中心城区部分。

2、官桥园:系南安市政府与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位于南安市官桥镇区东北部,总用地面积22162亩。东距泉州出口加工区1.5公里、泉州市区12公里,北距南安市区15公里,南距国道324线500米;福厦高速公路出入口、泉厦高速铁路站场、泉州港石井港区均在10公里半径范围内,距离厦门机场77公里、晋江机场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官桥园区将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用地总面积6428亩。第一期用地已引进企业34家,在建企业20家,投产企业11家。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的载体,官桥园区将借鉴国内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高起点的园区规划、科学的开发建设,力争把官桥园区建设成为“上市公司的创业园、品牌企业的承载体、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根据规划,园区将以建设新型产业重镇为目标,致力发展纺织服装、体育用品、机械一体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引进智能交通、汽车整车生产等现代产业项目,规划设立纺织鞋服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机电与机械一体化产业园,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商务服务园区和生活居住园区等。

3、国家级泉州出口加工区:位于晋江市紫帽镇,南至324国道,北至五道水库,东至城市外环路,占地3平方公里,是同期批准的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之一。泉州出口加工区将实行区港联动的形式,既出口加工区和泉州的港口运输联动配套。总体的方向是重点引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主要有五类,包括汽车生产出口制造、电子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装备制造及纺织鞋服轻工等本地主要优势产业。

4、泉州特种汽车基地:是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该基地坐落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泉州高速公路连接线东侧,定位为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以及汽车相关配套产业,计划用3至5年时间,构建闽南地区汽车产业核心区,打造产值超100亿元的新兴经济板块。首期引进项目为福建新福达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异地扩建项目,将以福建新福达汽车制造项目为龙头,以整车生产带动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延伸,形成完整的汽车制造产业链,构建汽车产业集群。 1996年,泉州市政府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将其功能定位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公里。

2002年,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启动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2003年9月3日,不断发展壮大的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经济危机肆虐,泉州开发区依然实现了工业总产值226亿元,比增32.4%,财政收入10.04亿元,增长15.5%,外商实际到资(验资口径)7600万美元,比增108%,其主要经济指标更名列全省开发区的前茅。

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6月21日,泉州市政府第74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政府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23日,泉州市政府批复同意南安市政府与泉州开发区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

2010年7月30日,泉州开发区与南安市政府签订合作开发官桥园区框架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