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色美食 台湾特色美食手绘

4845℃ ANNETTE

台湾特色美食台湾特色美食手绘

台湾有什么特色小吃

度小月担仔面、鳝鱼意面、金爪米粉、珍珠奶茶、生煎包、肉粽、麻豆碗稞、新竹米粉、新竹贡丸、咸酥鸡、台南棺材板、基隆庙口鼎边锉、花莲麻薯、蚵仔煎、蚵仔面线、大肠面线、卤肉饭、药炖排骨、烧酒螺、万峦猪脚、筒仔米糕、臭豆腐、润饼卷、小笼包、卤味、铁蛋、挫冰、美浓板条、米血、刈包、大溪豆干、台中太阳饼、彰化肉圆、香鸡排、茶叶蛋

台湾有什么美食

⑴肉圆:台湾肉圆以彰化和新竹两地最为出名,其中彰化肉圆是以油炸的方式;新竹肉圆则是以蒸的方式处理,口感上有所差别,游客 可依自己喜爱口味选择品尝。肉圆的外皮是以地瓜粉、在来粉、太白粉加水调和成的米糊,内馅包入猪肉、香菇、笋干等食材,吃起来外皮Q韧,内馅香醇,有咀嚼 的乐趣。

⑵蚵仔煎:这是台湾夜市里相当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鲜的蚵仔是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将蚵仔淋上调和太白粉与地瓜粉的粉浆,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锅以大火油煎,食用时再淋上特调的酸甜酱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⑶臭豆腐:越臭越好吃的料理,只有臭豆腐!许多人对臭味扑鼻的豆腐往往不敢尝试,但是一旦入口浅尝后,便难忘其特殊滋味。作法简 单,只要将已发酵的臭豆腐直接放入热油锅中将表皮炸酥,起锅后剪成入口大小的 4 小块,再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尝到外皮酥脆、内部组织蓬松的特殊口感。

⑷蚵仔面线小小一碗看似貌不惊人的蚵仔面线,却是夜市里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与否的关键在于蚵仔的新鲜度和面线的Q劲。利用红面线不易烂的特性加高汤煮后再勾芡,放入已川烫过的新鲜蚵仔和卤过的大肠,食用时淋上乌醋、特调酱料等,最后洒些香菜提味便可尽兴享用。

⑸担仔面:从台南开始走红的担仔面,小小的一碗面有着川烫过的油面和豆芽菜,淋上熬煮多时的卤汁和肉燥,一道香味四溢的担仔面便可上桌供人品尝。若觉得配料不够丰富,还可以加一颗卤蛋或贡丸提增口味。

⑹虾仁肉羹: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有着丰厚的渔获海产,因此利用各种鲜味制作成小吃,也成为民众饮食文化的一部份;虾仁肉羹便 是夜市集里普遍可见的一例。虾仁肉羹主要以虾仁羹与少量肉羹一起烹煮而成,并加些太白粉水勾芡,使汤汁更为浓稠、更有咀嚼口感。而且品尝虾仁肉羹时,一定 要加些乌醋提味,酸酸甜甜的汤汁与新鲜虾仁羹、肉羹搭配会更加美味。

⑺润饼卷:润饼卷的馅料相当丰富,包括烫熟的高丽菜、豆芽和蛋丝、红糟肉、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卷皮包成圆柱状即可,温热口感爽脆美味,是相当受到欢迎的台湾夜市小吃。

⑻割包:割包原本是尾牙(农历12月16日)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汉堡,白皙、松软如包子一般,趁热夹进入口即化的猪肉和酸菜、再洒上花生粉与香菜,气味芳香、口感绝佳。

⑼棺材板:台南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觉得十分特别,其实棺材板只是将吐司中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盖起,这道小吃需趁热切块品尝。

⑽肉粽:这种以粽叶包入糯米、香菇、花生、蛋黄、猪肉等佐料,口味带有淡淡竹叶香的肉粽,原本只有端午节才吃得到,现在几乎每个夜市里都有摊位贩卖,它是一般台湾民众宵夜点心的最佳选择。

⑾锉冰:一般所谓的锉冰,多指以刨冰机锉出的碎冰,加上绿豆、红豆、粉圆、芋头、爱玉等可随意选择的配料后,再淋上糖水的冰 品,在夏天食用相当沁凉舒畅。不过,相当懂得吃的台湾人,陆续开发出许多新的台式冰品,如利用水果制成的芒果冰、草莓冰等季节性冰品,不仅清凉消暑且又富 有创意。

⑿珍珠奶茶:珍珠奶茶,又有人称其为「波霸奶茶」,起初是台中地区商人以红茶加入鲜奶与软 Q 的粉圆,再予以混合调匀而成的饮料。由于它具有茶叶的香浓口感和粉圆的嚼劲,很快就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名气远播海外,许多国外华人街都可品尝到这种浓醇的珍珠奶茶。

⒀大肠包小肠:大肠包小肠是台湾风行许久的一种特殊小吃,说穿了很简单,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与美式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除了香肠之外,还会加上各种配料,如黑胡椒酱、花生粉、酸菜、香菜、九层塔等,借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大肠包小肠的糯米肠、香肠,通常都先经过炭烤,而糯米肠切开后,也会再涂抹酱油膏等酱料,食用时可依照个人喜好加上辣椒酱或搭配蒜食用。

⒁药炖土虱:药炖土虱是台湾夜市常见小吃;是把土虱(鲶鱼科淡水鱼)切成鱼头、鱼腹、鱼尾三部份,配以当归、枸杞等数种中药药材置于锅内加水与米酒烹煮,再依据食用者的喜好,吩咐店家舀出鱼头、腹、尾任选一项食用;因为就近养殖产地关系,盛行于台湾南部小吃。药炖土虱历来被视为补身养生食品:富含维生素A,具有助阳养血、补肾补虚、调中之功效,民间多用胃口不佳之人或产妇补身。但是,土虱皮下脂肪,不易消化,极易腹泻,故不宜连续多餐食用,不然会泻到虚脱。

台湾的名小吃有哪些?

1.烧肉棕

选上等夹心肉或里脊肉,用酱油、盐、味精腌一天后,加少量米酒猪肉放调料腌就,与虾仁、干贝、扁鱼酥、碱蛋黄、香菇、豆干、栗子等为馅,以泡过的糯米包之,文火煮熟。成品甘腴而不干涩,滑润而不油腻。

2.咸水棕

糯米用盐水浸泡,以青竹叶包缠,文火煮熟。成品晶莹透亮,橙黄粘糯,蘸白糖或蜂蜜食之,清凉味美。已有二三百年制作历史。

3.汤圆

有无馅小汤圆、包馅咸汤圆、芝麻汤圆、花生汤圆、豆沙汤圆、枣泥汤圆等多种。无馅小汤圆极富特色,用纯糯米粉搓条切块,揉成圆仔,或染色或本色。入花生汤、红豆汤、酒酿汤中煮之,色彩艳丽,极富弹性,软、韧、滑、粘。咸汤圆系用盐水和蠕米粉作皮包馅,其馅由肉末、荸荠、芹菜、洋葱、香菇及凋料拌成,汤中放猪油、葱花,撒胡椒粉而食,味极鲜美。

4.鸡茸馄饨

鸡肉剁茸,放虾仁、鸡蛋、调料拌馅,包入馄饨皮中,清汤煮熟。味美不腻,清淡爽口。

5.鱼丸

以鲨鱼肉为主,混合小梅鱼、鲫鱼、旗色等鱼肉,打成鱼浆,加适量食盐、太白粉、味精共水搅拌,挤成丸,放滚水煮熟。撒香菜末、胡椒粉。滋味鲜美,香脆爽口。

6.箱子豆腐

以猪或牛肉末加调料、淀粉成馅;另将老豆腐切块油炸,挖凹成箱状,填肉馅,盖其口,入调料汤中焖煮,收浓。色泽金黄,香而不腻,可作小吃,或入火锅。

7.粄

为客家人传统小吃,泛指用米浆所制食品,如,糍粑、粄圆、红粄、甜粄、菜头粄、咸甜粄、艾粄、粄条、米筛目等。将纯糯米焖熟成饭,杵臼舂之;或将糯米磨浆、脱水,煮熟而后捣之。务令米浆极粘而不沾容器,铺平切为条、块,即成糍粑。其他品种均系在糍粑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原料,如内包豆沙者为红粄;粄圆即场圆;内包糖馅者为甜粄,内包萝卜、红萝卜丝者为菜头粄;内包虾仁、香料者为咸甜粄;内包艾叶心者为艾粄;以食米磨浆,不需脱水,盛碗盘中煮熟,切为薄片、细条者为粄条;米桨脱水后,加太白粉者为米筛目。多在正式筵席开始前当点心用。

8.太阳饼

以高筋与低筋面粉按比例掺合成为面团,加猪油揉匀,形成松爽的外皮;另将麦芽糖调好作馅,包成饼,烘烤而成。外皮酥松,馅不粘牙,香甜可口,不腻不粘。

9.天妇罗

以鱼浆、面粉、太白粉、盐、糖调成糊状,手压成饼,中薄边厚,炸熟,放调料食用。外香脆,内柔韧,甜辣可口。

10.鼎边趁

以蓬莱米研磨成粉,加水调匀后,于热锅上烫成薄皮,切条,与汤料同煮。汤料包括:虾仁、猪油、黄花菜、鱿鱼丝、木耳、笋丝等。味道鲜美,滑润可口。

11.爱玉冻

又名爱玉冰。将爱玉仔天然果实刮掉外皮,揉出浆状液,溶沸水中静置,凝固成冻而成。食时加白糖或蜂蜜、冰糖、冰水、柠檬汁、香蕉汁等。其色淡黄,半透明状,晶莹清冽,微带酸甜,清凉爽口。为夏令冷食。已有百余年制作历史。

台湾有哪些特色小吃

台湾的小吃“大肠包小肠

好吃做法

1.糯米腸、香腸入蒸籠蒸10分鐘。2.香腸用半煎炸的方式處理,切半備用。3.洋蔥、蘿美生菜切絲泡水,瀝乾備用。4.蔥油餅皮用平底鍋略煎30秒。*用蔥油餅包糯米腸和香腸是另類的創意吃法,使大腸包小腸的口感更好。5 將醬汁材料拌成綜合醬備用。*沙拉醬除了可以使醬汁更加香氣十足外,也能讓料理更加順口。6.將步驟1的糯米腸切開,夾入步驟2的香腸。7.步驟4的蔥油餅皮攤開,放入步驟3的洋蔥絲和蘿美生菜絲,擠上步驟5的綜合醬汁。8.續放入步驟6的大腸包小腸,由下方往上捲成圓柱狀。9.在外表鋪上一層保鮮膜,切成片狀即完成此道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