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孩子从小到大做到善于聆听呢?(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倾听)

3009℃ DARREN

怎么教孩子从小到大做到善于聆听呢?(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倾听)

如何培养孩子认真倾听

生活中,有许多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但是却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大人说话时经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倾听等等.其实,良好的倾听能力和习惯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的倾听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

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家长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

利用“听辨错误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听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家长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如说“玉米棒结在地下,葡萄结在树上”等错误语句,让孩子倾听后,挑出毛病并纠正.

利用“传话法”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传话法可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倾听力,如,让爸爸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妈妈,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倾听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有的孩子不会倾听;有的孩子不能耐心的听完别人的讲话;有的孩子听不懂或者听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还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不良的倾听习惯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幼儿园开展了题为“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策略和研究”的课题研究。在今后的二年中,我们将认真研究,找出好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孩子能受益终生。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著名的社会学家兰金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他 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达与表现”的第一条便是“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可见,倾听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内容。那么家长在家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几点建议: 1、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孩子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 2、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让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还可让孩子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孩子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 3、多多称赞和表扬孩子,鼓励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所以只要孩子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就可给予表扬鼓励。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孩子以后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发展孩子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家长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5、利用“听辨错误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听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家长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6、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善于倾听孩子心声。培养幼儿倾听习惯需要家园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家长,其孩子习惯明显优于那些随意的家长。在工作中我也发现家长千差万别,由于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用,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也不同,幼儿期是一个好模仿的时期,环境的创设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代替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经常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事实上,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便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这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学家提示父母说:“如果父母从不听孩子说话,孩子长大后往往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恢复自尊。”事实上,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是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这些权利的。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须定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倾听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态,千万不要摆出一副表面上倾听、实际上千方百计想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他的样子,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总是否定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便不会再主动与父母交流了。如造房子一般,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实践证明,幼儿养成可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说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从小播种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受益。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说过:“把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是行为;把行为播种下去,收获的是习惯;把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是性格;把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是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每个人的命运!

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倾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二学段: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既然倾听如此重要,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身为先行,教师首先应该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也这样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对于后者,可以认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由此看来,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首先学会倾听。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大的,教师如果能倾听学生的发言,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如果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趣为主导,教师应该创设学生能够认真聆听的教学氛围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为了使孩子们愿意聆听,教师必须创设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

1.教学情境要轻松自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2.教师语言要抑扬顿挫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极大地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使学生听得轻松有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

为了要学生保持认真聆听的状态,语言的节奏也是很有重要的,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急促,时而婉转的语言容易把学生带进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声调变换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效果。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时间长了,会有打瞌睡的感觉。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于自己聆听的内容反而印象不深。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练为主线,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的训练

熟能生巧,只有反复的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1.了解倾听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老师的要求。比如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然后判断出问题的核心或症结所在。使学生一下子能够抓住题眼,有针对性地回答;在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语,如果有补充的话,应该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说;当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见解有冲突时,要能虚心接受,修正自己的观点。

2.强化倾听行为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

当教师讲解到重点内容时,让学生重讲;学生回答某一问题后,让其他学生复述一遍等;在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先让该生评价一下之前那位同学的回答,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评为激励,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认真聆听的表现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的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笔者阅览了网上提供的一些鼓励学生聆听的话语,从中选择了几个自认为经典的话语让大家了解:1谁能把老师的话重复一遍?你长了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有个地方不同,谁听出来了?你的耳朵真灵!2你真了不起,能通过听别人的发言学会思考解决自己的问题。3

学会了倾听,你已经开始向成功迈进,希望你能保持这种状态,相信自己能行!4会听讲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让学生养成倾听能力并形成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引导,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一、多和幼儿交谈,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基础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最喜欢“鹦鹉学舌”。家长应该有意识培养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为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在与幼儿交谈时,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说话时放慢速度,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幼儿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家长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听清准确的发音同时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幼儿模仿。

二、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于的关键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家长可让幼儿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并一页一页地讲,让幼儿边看边听,家长还可让幼儿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幼儿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现在的幼儿看的电视多,也最喜欢看的是电视卡通片故事。家长可抓住时机与幼儿交流:“你听到了什么?”有时幼儿漏看了一集或一部分,家长就及时向幼儿转述,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因为要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必须看得分明,必须仔细观察。为幼儿放放录音,讲讲故事,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鼓励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动力  

幼儿对鼓励很敏感。家长的称赞和表扬对幼儿来说,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良好倾听习惯的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在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家长们就可以表演他们,让他们在大人的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以下就附给各位家长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一些小游戏,希望会对你们有一些帮助。

1.拼图小游戏经常和宝宝玩一些拼图游戏,例如动物拼图,水果拼图,人物拼图,地图等。这样的拼图游戏需要宝宝耐心参与,参与组合。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拼图,2-3岁的拼图最好在4片之内,3-4岁的最好在8片之内,4-6可以在12片左右。

2.传话游戏家长可以玩这个小游戏,可以由妈妈说一句话,传给爸爸,再传给宝宝,最后,让妈妈和宝宝说一说自己听到的。这个游戏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边低语,促进宝宝注意力的发展非常有效。

3.听口令做动作。家长说出口令,例如:“摸一摸耳朵”,“向前走”,“去拉住爸爸的手”,“把门关上”,“把窗子旁边的绿色积木拿来”等,这样的口令可以随着年龄阶段的增长逐渐变得复杂。

4.复述练习。家长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导宝宝复述。或者家长说两到三句话,引导宝宝尽量能够复述出来。

总之,3-6岁是训练宝宝有效注意的最佳时期,根据每个年龄段宝宝的发展特点,家长有意识的进行引导。但是,家长不能单纯以一个方面评论孩子注意力的好坏,要随时做好科学、正确以及循序渐进的引导。

TAG: 从小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