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提倡学生减负,为什么家长要小孩参加补习的越多了呢?

783℃ FRED

国家提倡学生减负,为什么家长要小孩参加补习的越多了呢?

国家提倡给孩子减负,为什么老师还要孩子在课外补课

应试教育的机制影响

为何国家说给孩子减负,却实际上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国家有关部门下达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通知早已有之,但迄今还没有改变普遍存在的中小学生负担过于沉重的状况,甚至于越减越“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圈”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负担过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其深层次的来自教育外部的,也有来自教育内部的。

从教育外部来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变革带来的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悄然变化。目前,考试还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虽然在许多方面已暴露出它的弊端,但还尚未找到能替代这种选拔人才的途径。因此,形成了“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人们就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平民百姓要谋取功名、官位,就只有通过读书、考试这条路。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着类似状况。多数用人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往往以文凭为准绳,而不是考核实际能力,形成了“文凭至上,学历第一”的倾向。伴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愈来愈多,对教育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学校要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社会赋予教育的负担太沉重。每年中考、高考成绩一公布,人们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就是,哪个学校考了多少省重点高中,哪个学校考了多少清华、北大。学校把社会施加于自身的压力,又在不知不觉中转嫁到了学生身上。

从教育内部来看,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更多来自教师和学校管理层两个因素。就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灌输、讲解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减负”问题上,教师的处境也很无奈。一方面,教师并不愿意看到学生的时间被繁重的学业所占据,更不愿意看到学生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成为“小四眼”,身心健康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而受到损害。因此,大多数教师是支持素质教育的。但另一方面,教师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学校所培养的不必是一名好的学生,而必须是一名好的考生。“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成了教师的命根子。”《中国教育报》曾报道过一个典型事例:某市一位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只因按照规定减轻孩子课业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至年级组倒数第二,成为“差班”之一。在家长会上,这位老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可见,对于“减负”,教师的处境的确很无奈。

国家不是倡导给学生减负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课外辅导学校

现在国家倡导给学生减负,学校减负了,家长又总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结果又把孩子送进课外辅导学校,这样课外辅导学校越来越多。

小学生说是减负,可是到底减了没有,为什么老师还要办那么多的补习班,老是要家长给孩子报名?

应该给小学生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