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怎么上?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流程

2190℃ KRISTIN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怎么上?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流程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如何开展音乐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建者奥尔夫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儿童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能够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儿童创造精神(即兴性)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本土化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这样能够增强儿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法的内容很多,这里简要说出了其中的要点,有兴趣的同行可以看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

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

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

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

必要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

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法、取众家之长

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体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证明了

它的科学性,而且逐渐得以发展、成熟和完善。其教育体系包括它的音乐教育思想理论、

元素性音乐教育观点、音乐教学育人目的等。

一、节奏为先导

节奏本身能独立地表现一定的音乐意义,又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基因,从节

奏入手,可以通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把三者贯通起来,溶为一体。“节奏先导”

不是一条原则或一个公式,而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对于基础音乐教育,节奏训练显然占有

着许多独特的优势,节奏活动与孩子们的生理、心理节律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比较单纯,

直感强,可以不借助于任何器具,仅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于着手,易于被感受和领

会。使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技术难度降至最低的限度。节奏为先导,具体在每节音乐

课,常以节奏开始,其内容大都是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去赶

集,买个萝卜当鸭梨……”等),或与该课主要内容相一致的节奏内容,作为其后教学的

前引。一般先是进行朗读与拍手同节奏的类型,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

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可再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

节奏类型。节奏的训练,很少用谱,让学生直接随教师一起做声势动作,再配合接近人体

的乐器(打击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中记住它。同时为了培养合作协调等“非

音乐”的素质,或是为了使教学气氛轻松活泼,也使用一些不是直接为本课的后续教学作

引导的节奏内容。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课

1选择恰当的游戏素材

  选材是设计一节好游戏课的前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选材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性、可接纳性。就拿小班幼儿来说吧,他们年龄小,发音不够准,肢体动作还不太协调,所游戏活动的教材应该选取歌词易上口、音域较窄、节奏简单的内容进行。

  2明确游戏的目的

  一位幼教专家说过:“一个优秀的教育活动应该是精彩、清晰、生动、顺畅、创新、感染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实自然、以幼儿为本位的……”。要组织好一个音乐游戏活动,教师还应根据游戏的素材确定好游戏目标。即:这个音乐游戏是为发展幼儿哪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只有明确了游戏的目标,我们才能清晰,顺畅的,创造性的上好音乐游戏课。

  3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老师培养幼儿主动参加音乐游戏提供了机会。

  4精心设计游戏环节

  一个好的游戏环节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体验,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些有情节、有角色、有形象化动作的音乐游戏中,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的性格和动作特点,能够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幼儿在丰富而生动的想象之中做形象化动作。

  5掌握游戏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规则是音乐游戏的核心部分。遵守游戏规则是开展好音乐游戏的前提条件。在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时,我们一定要对幼儿强调游戏的规则玩法,把游戏的规则和步骤用简洁的语言讲给幼儿听,并辅以示范,让幼儿人人明白。如果发现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应及时纠正。

奥尔夫音乐拍拍与敲敲教案怎么写

活动名称:拍拍敲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根据老师在铃鼓和单响筒上敲出的由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用拍手、拍腿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听觉、节奏感。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铃鼓、单响筒。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今天用你们的手、腿来当铃鼓、单响筒来玩游戏,好吗?”

  2、老师边敲铃鼓边念咚咚咚,提问:“小朋友想想,可以用拍手、拍腿当中的什么来表示?”(拍腿)“为什么?”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

  “铃鼓的声音较低,我们就用拍腿来表现吧。”幼儿边念咚咚咚,边拍腿的节奏xx x。

  老师拿单响筒问:“这是什么?”(单响筒)老师边敲单响筒边念:当当当,问:“用什么办法来表示单响筒的声音?”(拍手)幼儿讨论后

  ,老师小结:“单响筒的声音较高,我们就用拍手来表示。”幼儿念:当当当,边用拍手的方法拍出xx x的节奏。

  3、老师边敲铃鼓、单响筒,边按节奏念出来,幼儿根据老师敲的节奏型边念边 用拍手、拍腿表现出来。

  4、看节奏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