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有一定差距,要怎么弥补差距? 隔代抚养存在的问题

5587℃ TRICIA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有一定差距,要怎么弥补差距?隔代抚养存在的问题

如何妥善处理隔代教养的问题增进亲子关系呢?

父母在隔代教养的过程中,应留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妥善处理,以期能增进亲子关系: 父母的爱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对孩子应更加留意、关心,多抽空陪孩子,并参与孩子的活动,重质胜于重量。 注重3岁以前的教育,在某些关键时期尽量不要缺席,多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考虑爷爷奶奶的身体、精神状况及意愿。 父母与爷爷奶奶宜多互动,以减少子女适应问题。 爷爷奶奶未能协助孩子课业的部分,应委托他人帮忙(如其他亲人)。 注意孩子由爷爷奶奶家回到自己家庭的衔接适应问题。 避免将两代之间的矛盾战争带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有特殊状况须耗心耗力照顾的孩子,不适合由爷爷奶奶接手(如自闭症、脑性麻痹等)。 隔代教养是社会变迁下的产物,也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现象,也存在各种利弊。当我们面临无可避免的隔代教养时,应该在这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点,以孩子的最大利益为着眼点,为孩子提供幸福而理想的成长环境,这是父母与爷爷奶奶的共同目标。

如何处理隔代教育中的矛盾

今天的亲子提问是:

有个做妈妈的,在收到问题的第一时间里,发来了她的答案:“

我会坚定我的立场,彻底打消孩子搬救兵的念头”。

这个妈妈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彻底打消孩子搬救兵的念头,只是在孩子的这一方用强制性的方式斩断了孩子的念头,但如果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就在身边,当老人心疼孙子的时候,肯定在会第一时间里挡在孩子面前,自然成了孩子的一道安全屏障。这时,本来是要教育孩子,反倒成了激化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有个非常有经验的亲子专家,他在以往的工作中有效地处理了很多这类案例,根据他的经验,从两代人的有效沟通上,他给出了以下的几点建议。

一、与老人事先沟通,而不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救火。

关于两代对下一代的教育原则,一定是双方在避开孩子的场合,经常性地沟通,统一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向,如果可商讨出具体方案更好,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要统一态度;对孩子过份的要求,都要统一口径,不要让孩子在任何家庭成员身上找到突破口,消除孩子“搬救兵”的想法。  二、尊重理解老人的想法并正确引导。

当双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分歧时,可以先

了解老人的想法,理解她的想法。理解老人的想法不一定要按照老人的想法去宠溺孩子,而是给老人可以坦诚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这也是充分尊重老人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但在尊重的同时,要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向去引导老人统一教育口径对孩子成长的好处。

三、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与老人的沟通,绝对不要选在教训孩子的剑拔弩张之时,否则再好的想法和愿望,都无法达到好的沟通效果。如果再细心一点,可以选在老人心情比较愉悦舒畅的时候,提出你对孩子教育的想法。创造良好的谈话机会,先肯定她的做法,如果能举到恰到好处的身边的例子,效果会更好。

四、一起寻找、选择对孩子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只要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沟通,就不难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也可以通过共同看一些与教育相关的电影电视,从这些外界的作品中去获取正确的方法,同时可以在实践时统一教育思想和行动。还可共同读一本有关的教育方面的书籍等,通过外力的力量,会比就事论事的盲目寻找更有效。

五、肯定新的做法是受到老人启示或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在与老人经过沟通,达成对教育孩子的共识时,一定要肯定这种共识是建立在受老人启发时所达到的,并且要特别地让老人感受到他们对你的帮助很大,没有他们,你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欠缺很多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不仅孩子需要肯定,老人也一样,所以,千万不要吝惜对老人的肯定和认同。

以上五点,用在与老人教育孩子的共识上,只要循序渐进、用心沟通、坚持实践,一定会有效果的!

隔代抚养孩子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重要性日益突显,已引起家长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就当前隔代教育衍生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初浅的认识。

一、隔代教育的含义及现状

1.什么是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又称“祖辈教育”,是指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外出务工,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

2.隔代教育的现状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据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农村高达90%以上。这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与我国特定的国情有很大关系。

首先,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日趋激烈,年青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年轻父母大多出门在外,东奔西波,一般缺少时间和精力进行亲子教育,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

其次,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大批老年人退休或清闲在家,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孙辈,而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年轻父母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隔代教育为年轻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同时也缓解了老年人的孤寂,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然而,由于祖辈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成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

1.监管看护不力,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及失足犯罪事件

孩子由祖辈代为监护,照管孩子的老一辈大都是年龄偏高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大都行动不便,反映迟缓。而托给其照看的孩子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好动、贪玩,二者相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这必然导致各类儿童意外事故事件的频繁发生。

据资料显示,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有效监护,不少少儿容易上别人的当,如遭受性侵、殴打、欺骗等,造成心理阴影,有损于身心健康成长。

2.教育内容陈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及孩子成长需要

由于老一辈生活的时代不同,一般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不能胜任对孩子的教育,在农村尤为突出。据调查,农村75%以上的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由于文化素质低,见识浅薄,与现代社会少儿教育水平很不相适应。

3.教育方式不当,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健全人格形成

人到老年往往格外疼爱孙辈,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甚至为所欲为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过分保护又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老年人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像最近广泛热议的“李天一案”就敲响了家庭教育警钟。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畅销书《孩子是父母的事业》作者张文质认为,孩子成长期缺少父母陪伴教育,隔代抚养出的问题最多。

4.教育理念落后,妨碍孩子个性发展及创新潜能激发

许多老年人教育理念相对传统、落后、保守,不能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拆卸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往往加以阻止,以求稳求平,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

5.教育观念冲突,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及引发家庭矛盾

从小就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孩子,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孩子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因此父母往往把此问题归咎到祖辈身上,矛头直指他(她)们,从而使祖辈和父辈之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易引发争吵、闹派性、形成对立面等家庭矛盾。从而使祖、子、孙之间无感情而言,更谈不上家庭和睦了。

三、应对隔代教育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面对隔代教育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孩子父母和祖辈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家教环境

两代人往往对教育孩子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如年轻一代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而祖辈家长们则看重做人的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

年轻父母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天,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

如何做好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的益处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

◆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弊端

◆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