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宝宝急性中耳炎一般几天好

7518℃ JANET

宝宝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宝宝急性中耳炎一般几天好

小儿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会使人听力下降,出现耳痛,耳鸣等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变为慢性中耳炎,严重时甚至导致耳聋。患者应该高度重视,及时到专业医院诊治。专家介绍,如果急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很容易转为慢性中耳炎,进一步引发多种颅内,颅外并发症,而每一种并发症都可能给患者生命造成威胁。贵阳五院耳鼻喉专家表示急性中耳炎要及时治,鼓室成形术是治疗急性中耳炎的先进方法。

婴儿中耳炎有什么症状,怎样治疗

第一、小儿的咽鼓管相对于成人来说,短、平、低,这样咽部的一些细菌等就比较的容易进入到中耳去,因为咽鼓管是咽部和中耳的通道;

第二、小儿中耳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也容易受感染;

第三、小儿的抵抗力比较低,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还有其他一些的原因。

中耳炎分为急慢性。急性又分为急性卡他性,急性浆液性和急性化脓性;慢性分为慢性化脓性和非化脓性。

对急性的几种类型做一下简介:卡他性中耳炎流的是状如清水样液体;浆液性则如豆浆样;化脓性则流的是脓了,脓的颜色与感染的细菌有关系。急性中耳炎的特征是发病急, 发展快, 疼痛剧烈, 听力下降明显。这一期间,家长一般也是容易发现的。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就是流脓, 并伴有听力下降。流脓可多可少,也有流脓基本停止后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又复发者。脓液的性质有脓性和粘性之分。对于此,耳鼻喉医生都会对其分型分期做出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于小儿中耳炎,主要由小儿常见病如感冒、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等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而引起,主要表现为耳内闷胀感、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微耳病。该病对于医生来说,诊断不难,但由于此时期,小儿不会说话或者刚刚会说话,不能表达身体上的不舒服,只能用一些动作来表示,如哭闹,抓耳朵等,如果家长观察不够仔细,就不能发现。结果是随着病情的迁延,造成小儿听力的下降甚至失聪,对言语的学习会变的缓慢,看电视也需要很大的声音,还有到了学龄期也会成绩不够理想等等。

对于小儿中耳炎的治疗,如果属于急性期,主要是抗生素的治疗,根据具体情况也会切开引流液体;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需手术治疗, 否则炎症反复发作, 使听力进行性受损, 最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在显微镜下治疗慢性化脓中耳炎,安全性很高,并发症也很少。

要想预防小儿中耳炎,需要爸爸妈妈在抚养孩子的时候,多观察孩子有什么异常举动;另外,对于经常感冒的小孩也要采取措施,如合理营养,多晒太阳,注射疫苗或者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抵抗力。鼻窦炎和腺体肥大的患儿也要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导致中耳炎。呼吸道过敏的小儿要积极抗过敏治疗,或者发现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

两岁小孩患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中耳炎的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局部用药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头孢拉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较重者需静滴抗生素。

中药验方 

方一 金银花藤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二 夏枯草15克,柴胡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三 金银花25克,败酱草25克,白芷7.5克,防风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小儿用量酌减方四白术50克,泽泻30克,柴胡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或2日1剂。

如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者,可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香燥及过于油腻食物

  2、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

  3、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

  4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

  5、如有鼓膜损伤者,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水液侵入。游泳是例所禁忌。

儿童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这位朋友你好,

中耳炎症状表现:

1、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

2.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3、反应迟钝

4、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

护理

1、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因宝宝不合作导致污水流入耳朵内发生感染; 2、给宝宝喂奶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流入口内奶太快或太多,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容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3、家长给宝宝挖耳朵,不小心刺伤了耳内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

中耳炎的治疗

一是需要注意用药合理,包括用药方法和用药种类,

二是如果需要手术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三是要注意中耳炎的保健,

四是选择合适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如有疑问可点击图标直接与我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