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吮指的不良习惯,用什么方法矫正好呢?

9054℃ BRYAN

小孩有吮指的不良习惯,用什么方法矫正好呢?

如何矫正孩子的吮指行为?

孩子一旦沾上吮指的习惯后很难纠正,有的家长常利用一些机械方法,如在孩子手指上涂一些苦味辣味的东西,但这些方法大都无效。最好的方法是以玩具、图画等儿童喜爱的东西吸引其注意力,使孩子的双手没有空闲,孩子没有时间去考虑吮指。同时应尽早送孩子上幼儿园,多与其他儿童游戏,分散孩子对固有吮指习惯的注意。另外,父母还是要多花时间同孩子在一起,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同情心,让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对那些因吸吮行为遭到小朋友讥笑而产生焦虑、害羞的儿童,家长不可在众人面前大声呵斥孩子,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当孩子表示能控制吮指时,家长更应予以表扬和奖励,逐步帮助孩子去除吮指的不良习惯,使孩子健康成长

小孩吮手指有什么方法可以纠正

白天多让小孩运动运动,晚上喝点牛奶,洗完澡后就很容易入睡了.

另外,在小孩手指上涂黄连,可以保证不再吸吮.这个负强化要坚持一段时间才有效.

怎样纠正小孩咬手指?

纠正吮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小婴儿醒着的时候,总让他的手指有事做,摇小拨浪鼓、小摇铃,会有用,另外,抱他起来走动。在他刚要把手伸到嘴里时,把他的手指拿出来,逗引他看垂挂的玩具、听你唱唱歌,转移他的注意力。

  2、在手指上涂上“有异味的东西”,如黄莲、一点点咸味、一点点辣味,对刚形成吮指习惯的小婴儿很有用。

  3、不要批评,这样做会使他更加吮指,寻找安全感。

  4、孩子大一点了,可以带他看牙医,让牙科医生对他说不能吮指的话(事先和牙科医生说好),这会很有用。

  5、对在睡前要吮指的孩子,可以在睡前对他讲讲故事,一起看看图画书,甚至推迟一点睡觉,以使他累了,不吮指也可以睡着了。

  6、对吮吸习惯比较牢固的孩子来说,睡前马上把他喜爱抱着睡觉的玩具一起收起来,让她会大哭大闹,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最好和他一起玩“宝宝回家”的游戏,让他和你一起把这些宝宝放到“床上”去,让他们睡觉,然后你再和他看图书、讲故事,陪他睡觉。这样,他知道“宝宝们睡觉了”,会忘记他们,不会去找他们,也不会吮吸了(因为她只有在抱着这些毛绒玩具才吮指呢!)。

  7、孩子因为你拿走她心爱的玩具而大哭大闹,你不理会她,是正确的,她哭闹几天就会好的。最怕是她闹了一阵,你又给她了,于是她就愈闹愈厉害,终致形成了生物钟,到时候就会自动醒来闹。

  8、可以带孩子到姥姥、奶奶家住几天或者外出旅游几天(把她心爱的毛绒玩具也带几件,以备急需,不过,不让她看见),彻底改变,有时会连不良行为也改变了。

  9、如外出不可能,把屋里的摆式换个样,床换个地方,被褥抱套不同的,也可能有用。

  10、换其他人(如姥姥、奶奶)来照顾她睡觉几天,试一试。

小孩从小吮手指头,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对婴儿的吮手行为,应当给予理解。《婴儿发展与保育》一书中专门讲到婴儿有一种手放到嘴里的本能特征。有研究证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吃指头,吃大拇指其实是一种婴儿自我安慰的健康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在婴儿期,吃的活动是使婴儿得到满足的最主要的根源,这年龄阶段正处于口唇快感期。如果口唇吮吸需要得不到必要的满足,就会影响婴儿身心的发展,以至影响他的情绪,使他变得不是暴躁,便是消沉。

  还有人认为婴儿期吮手指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新生儿出生时,由于大脑皮质尚未发育成熟,他们还不能指挥自己的小手,到了2-3个月大时,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婴儿不仅出现了看手的动作,而且还出现了吮吸大拇指的灵活动作,这标志着婴儿心理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并不是一种可怕的行为,而应理解为是正常行为。这是婴儿从吮吸手指中,获得某种快感,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吃不到奶头他也能从中得到安慰。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和反对。

  有研究认为:婴儿2-3个月时的吮手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它随着婴儿由口唇快感期转向肛门快感期,手的功能随年月的增长,会向探求性功能方向发展,他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小手从吮吸中解放出来,会以更大的兴趣去触摸周围各种物体和多种多样的玩具,这为智能开发开辟了新天地。

  因此,有人认为:1岁以内的婴儿吮吸手指并没有什么“不雅观”和“不卫生”,这是初生婴儿一种追求舒适和心理上快感的满足,这是正常的自然行为,而不是异常的错误行为。如果1岁以后,孩子还是整天只顾吮手指头,而变得沉默呆滞,那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解决的办法不是打手或敲嘴巴,而是要寻找原因,据了解,吮手成为一种习惯的婴幼儿,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心灵上的慰藉,是由于缺少父母关爱所造成的。解决的方法是父母要想方设法成为他的游戏伙伴,多带他到户外去开展游戏活动,用有趣的活动去吸引他的注意力,分散他吮手的兴趣,吮手习惯就会得到克服。所以,对3个月左右的宝宝的吮手行为,父母不可粗暴训斥,而是要给予理解和善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