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的运动方式和摄食方式有哪些 (简洁写重点)? 南美白对虾养殖水处理

6006℃ GENEVIEVE

南美白对虾的运动方式和摄食方式有哪些 (简洁写重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处理

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

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m,能在盐度0.5~35‰的水域中生长,2~7cm的幼虾,其盐度允许范围为2~78‰。能在水温为6~40°C的水域中生存,生长水温为15~38°C,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C。对高温忍受极限43.5°C(渐变幅度),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C,其摄食活动受到影响,9°C以下时侧卧水底。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在5mg/L以上,能忍受的最低溶氧量为1.2mg/L。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长途运输。适应的pH为7.0~8.5,要求氨氮含量较低。可生活在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刚孵出的浮游幼体和幼虾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附近海区和海岸泻湖软泥底质的浅海中的低盐水域(4~30%)觅食生长,体长平均达到12cm时开始向近海回游,大量回游是在一个月的最低潮时,与满月和新月的时间相同。养殖条件下,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入暮后则活动频繁。

在养殖上,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南美白对虾食性分析

南美白对虾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虾类,对饵料蛋白的需求量较低。在高密度养殖中,饲料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35%~40%,即可正常生长。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蛋白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蛋白原料,节省饲料开支。研究发现,南美白对虾在小虾阶段的生长,主要受蛋白量的影响,而中虾和大虾阶段的生长主要受蛋白源的影响,故使用动物性蛋白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不仅诱食性强,且营养成分较齐全,生长速度较快。

在不同养殖模式中情况也有所差异。在粗养模式中,就不需要投喂高蛋白饲料。粗养主要依赖海区中天然生物饵料,人工配合饲料为搭配饲料,用量不多,所以,对蛋白质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了。

南美白对虾的简要介绍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我江苏、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 (1)捕食性动物,包括鲶鱼、黑鱼等肉食性鱼类以及蟹类等;

(2)竞争性生物,包括争食性生物如草鱼、鲤鱼、鲫鱼、小型虾蟹及与对虾争夺水体的丝状藻类和水草;

(3)致病性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部分蓝藻等。

南美白对虾

养殖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养殖南美白对虾我认为必须认真抓好以下要点: 1、清塘和消毒   1.1、清塘 池底经过曝晒10天以上并清除淤泥或沙质池底变白,最后清理池底表层泥土,达到清除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的目的,亦清除病原体。   1.2、消毒 放苗前10~15天用漂白粉5~8千克/亩消毒,第二天,用70~150千克/亩生石灰消毒。 2、水处理   进水(用60~80目双层网过滤)0.5~0.6米后,施肥培养基础饵料,5~7天后,水体可用0.1毫克/升二氧化氯再次消毒。 3、肥水繁殖基础饵料生物   虾塘首次进水70cm(低温期)~100cm(高温期),用尿素l~3千克/亩,过磷酸钙1.5~2千克/亩,先施磷肥后施氮肥,肥水后3~4天视水质情况适当施肥,池水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pH7.8~8.8,用虾苗试水确认毒性消失后可考虑放苗。 4、选苗和放苗   4.1、选苗 选择大小均匀、体长0.8cm~1.0cm、有活力的虾苗;虾苗体色透明,虾体不变红,鳃部不发黑,附肢干净,无寄生物;第一触角两条小触鞭并拢,尾扇要完全张开,腹节要较长,弹跳灵活,逆水性强,无损伤,腹节斑点少,吃食能力强,头胸甲可见食物团将虾苗放在盛有水的盆内转动盆水,健康虾苗逆流游动,而较差的虾苗则沉积于盆的中央久久不动。不选择超过32℃的高温苗、育苗中使用抗生素的虾苗、密度稀(表明发过病)的虾苗以及池底沉积物多且发臭的虾苗。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将虾苗包埋10分钟,取出放回原水,如果虾苗存活则是优质苗,否则是劣质苗。   4.2、放苗 一般备有增氧机的泥塘(水深1.5m~1.8m)每亩放养5万~8万尾,一次性放足。放养时间:每年5月左右,水温在22℃以上。应根据自身养殖条件和技术程度作出合理的放苗量,放苗时应注意的事项:一是池水pH、盐度要与育苗池相近,若盐度差过大,则虾苗要淡化二是运输虾苗应选在晚间进行,放苗时间为晚20时~翌日晨6时,若有风则应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口处放苗,不要迎风放苗,同时要避免在浅水处或闸门附近处放苗;三是同一养殖池内最好用同一批孵化培育的虾苗,且一次放足,并将盛有虾苗的袋放入池水里浸泡20分钟,使虾苗袋内水温接近池水水温后解开袋口,让池水慢慢进入袋内,再提起袋角,让虾苗自然游到池塘中;四是放苗后应留出100尾虾苗放在池塘中的一个小网箱里暂养1周,计算其成活率,并以此作为饲料投喂量计算依据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补苗。 5、科学投喂   虾池可设2~4个食台,每个面积0.5米z左右,观察虾吃食情况。将饲料均匀投撒在整个池塘里,放养初期,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0%;6~10厘米长时,每天投喂4~6次,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5%;10厘米以上时,每天投喂6次以上,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3%,具体以食台剩饵情况而定,一般半个小时吃完为好。早晚投喂饲料多一些(各占日投喂量的30%),中午和夜间投喂少一些(各占日投喂量的20%);水质好时多投喂,水质差时少投喂;天气好时多投喂,阴雨天、台风天、寒冷天少投喂;蜕皮时少投喂,硬壳时多投喂有残饵时少投喂甚至不投喂;发病时少投喂。 6、增氧措施   6.1、采用功率为1.5kW四叶轮水车式增氧机、功率为1.5kW射流式增氧机以及池底铺设鼓风机带动的管道式增氧设施,每亩池塘保证有1台增氧机,提高水中溶解氧。   6.2养殖早期,每口池塘对角开启2台增氧机;养殖中后期,根据池水溶解氧指标(必须大于4mg/L)确定开机次数和时间。6月份每天中午和下半夜开机,每次开机2~4小时,随着虾苗的增长,逐渐增加开机时间,7月份每天开机20小时以上;8-9月份除投饵时停0.5小时外全天开机。 7、水质调控 前期以补水为主,中、后期加注新水刺激蜕壳。   7.1、水质指标水温和盐度应保持在最适范围之内,盐度的突变幅度不能超过5‰;pH7.5~9.0,日变化幅度不得超过0.5个单位;溶解氧大于4mg/L;透明度25cm~40cm;氨态氮含量在0.02mg/L以下,亚硝酸态氮含量在0.1mg/L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在0.1mg/L以下;化学耗氧量在5mg/L以下。   7.2、养殖早期,每隔5天加水5~10厘米,6月中旬达到最高水位,池塘水深1.5m;养殖中期不换水,池塘水深2m;养殖后期根据具体情况每日或隔日换5%~10%的新水池塘水深2.5m。   7.3、每天早晚各排水10cm,并注入地下井水补充,日换水量不超过10%,可交换池塘底层的污水。   7.4、 定期投放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底质和水质的改良,营造南美白对虾适宜的生长条件每隔7天~10天施用0.25ppm枯草芽孢杆菌或5ppm光合细菌1次,与20ppm沸石粉混合均匀后抛撒入池。   7.5、雨后应及时用10ppm生石灰调节池水的pH;暴雨后要排出池塘表层水,开动增氧机,避免水体分层而缺氧。泼洒0.3ppm枯草芽孢杆菌,可以稳定水质。   7.6、池水变黑时,适当减少投喂量,同时降低水位20cm~30cm,施用高浓缩光合细菌1kg/亩加25ppm沸石粉全池泼洒,5天后加水至正常水位。池水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含量偏高时,首先换水10%,然后施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30ppm沸石粉,且用吸污泵吸出池底污物。当启动增氧机后,池水表面出现白色泡沫且不能消失,表明池水肥沃、藻类老化,应及时换水。 8、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早晨、中午、夜间都要巡塘,查看对虾的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1、水环境观测 ①看水色。水色反映了虾池中 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常水色为黄绿色和茶褐色,水质具有新鲜感,无异常气味,以硅藻为主要种类。下面几种水色为不正常水色,应加以调整:虾池水色如果是深绿色,则是鞭毛藻类过度繁殖的结果;水色转红是由一些原生动物(纤毛虫、夜光虫等)繁殖过度所引起,也可能是轮虫或其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结果;乳白色是由细菌繁殖所造成藻类突然死亡而引起,其分解产物是有毒的;如果水清见底而非突然变清,往往是浒苔和沟草大量繁殖的缘故,如果是突然变清则表明浮游植物大量死亡而消失;灰蓝色且有鱼腥味,可能是蓝藻中的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大量出现造成的;桡足类多时出现稍泛白色。②测水质。每天早上7时和下午15时测量池水水温、pH、溶解氧、氨态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定期测量比重、透明度、化学耗氧量。③查底质。正常的池底无异常气味,如果池底变黑和散发臭味则表明底质变坏,造成原因有清池不彻底、投喂量过大或投喂了已变质的饲料、水体中有大量丝状藻或水草等老化枯死后沉底、池水过肥、换水量不够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放养前要做好清淤、消毒、冲洗工作;养虾期间要合理投喂,减少残饵;控制丝状藻类和水草的繁殖启动增氧机以改善水环境条件必要时可施用炼铁炉渣(硅酸铁),按1.5kg/平方米撒入黑化区,可消除硫化氢,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

8.2、高温期管理 水温在35℃以上的高温期正是台风和暴雨季节,水质易恶化,南美白对虾易出现浮头现象,也易诱发虾病。应增加到最高水位,并添加淡井水逐渐降低池水盐度来适应暴雨的变化,虾塘咸水逐渐降到比重为1.005;配备增氧机,严防浮头事故发生;饲料要新鲜优质,并酌情减少投喂量,有时甚至要暂停投喂,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减少污染;要适当换水,并错开施用消毒剂和有益微生物活菌的时间,用0.2ppm二溴海因消毒后,隔2天~3天后再施人有益微生物活菌;适当增加施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 5ppm光合细菌,可改善水质;注入虾塘的新水,应先经沉淀、消毒、过滤后再使用,并及时排除池底污物,保持水质新鲜;经常用5ppm~10ppm生石灰调节水质,每隔10天投喂3天药饵,每公斤饲料添加V2g、免疫多糖3g、鱼肝油10g、大蒜15g,每天投喂2次。

8.3、南美白对虾生物学测定 每隔10天进行1次生物学测定,以掌握南美白对虾体长变化、生长速度、胃饱满度、数量、蜕皮、病害等情况。

8.4、安全检查 经常检查堤坝是否安全,有无塌方、渗漏折裂等现象;闸门是否漏水,闸网是否破烂;每天注意天气,以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9、病害防治

防病: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和水质改良剂,保持水体各项养殖指标(pH、NH3、H2S、N02-)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必要时可泼洒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如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泼洒消毒剂后,调节水质的微生物要间隔3天才能使用。

  9.1、桃拉病 第1天~第2天,用0.2ppm超碘季胺盐全池泼洒;第3天,用0.3ppm二溴海因全池泼洒;第6天,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20ppm沸石粉全池泼洒。同时,结合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添加免疫多糖2g,鱼油10g、EM原露2g,每天早晚投喂2次,连服6天。

9.2、白斑病 第1天~第2天,用0.3ppm二溴海因全池泼洒;第5天,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20ppm沸石粉全池泼洒。同时,结合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添加对虾病毒灵10g、Vc3g、免疫多糖2g,每天早晚投喂2次,连服5天~7天。

9.3、红腿病 第1天,用0.3ppm~0.4ppm二溴海因和20ppm沸石粉全池泼洒;第2天,用0.2ppm超碘季铵盐全池泼洒;第6天,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和20ppm沸石粉全池泼洒,以净化水质。同时,结合投喂药饵,可在每公斤饲料添加含量10%的氟苯尼考0.5g、Vc2g、免疫多糖2g、生物酶1.5g,每天早晚投喂2次,连服5天。

9.4、亚硝酸盐中毒 放养密度大,南美白对虾排泄物多,残饵量增加,经常造成池水中亚硝酸态氮含量超过0.6ppm,出现慢性中毒,当亚硝酸态氮含量超过1.5ppm时,出现急性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处理措施是:首先开动增氧机,换水后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5ppm光合细菌和25ppm沸石粉,分解亚硝酸盐,净化水质同时,结合投喂药饵,每公斤饲料添加Vc2g、免疫多糖3g、鱼油10g,每天早晚投喂2次,连服5天~7天,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9.5、应激性红体 由各种水质因子(尤其是盐度、水温等)突变而引起,一般经常发生在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台风暴雨时。暴雨后,要排出虾塘表层的雨水,并用10ppm~15ppm的生石灰调节水质,开动增氧机,用0.3ppm枯草芽孢杆菌、5ppm光合细菌和25ppm沸石粉,结合投喂药饵,在饲料中添加2‰生物酶、2‰免疫多糖、2‰Vc,每天早晚投喂2次,连服5天~7天。不要使用化学消毒剂,否则加速南美白对虾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