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集团重整计划都包括什么? 哪家企业接盘海航控股

6419℃ PAULINE

海航集团重整计划都包括什么?哪家企业接盘海航控股

海航海外资产再盘整吗?

海航集团旗下瑞士航空配餐公司佳美集团(Gategroup)开始为首次公开发行(IPO)询价,参考价定在每股16-21瑞士法郎。

瑞士时间3月15日,佳美集团启动IPO询价,其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在官网宣布了上述消息,并表示,按此目标价计算,其市值约为21亿-26亿瑞士法郎(约合22亿-28亿美元)。

佳美集团方面提供的新闻稿称,所发行股票的票面价值为1.25瑞士法郎,定价为16-21瑞士法郎,这意味着公司总市值将达约21亿-26亿瑞士法郎,其中包括预期主要收益约3.5亿瑞士法郎(按当前汇率换算,1元瑞郎约合6.69元人民币)。

佳美集团此次公开招股包括海南航空(香港)航空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老股54,220,000股股份、新发行的21,875,000股股份,以及10%的超额配售权。预计将为公司带来约3.5亿瑞士法郎的收益,这部分收益将用于法航Servair剩余股份的收购,养老金计划和其他企业运营项目。

佳美集团方面表示,总体而言,预计IPO后将有不少于63%、不多于65%股份上市流通。

此次佳美集团上市询价从3月15日开始,预计将于3月26日结束。最终股票发行价和发行股数将于3月26日左右公布。其预计将于3月27日登陆瑞士证券交易所。

佳美集团目前的唯一股东是海南航空(香港)航空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后者隶属于海航集团。

瑞士时间3月6日,佳美集团在官网宣布了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计划,并表示其唯一股东计划出售所持有的多数股权,但仍将是公司的长期锚定股东。

根据佳美集团当时提供的新闻稿,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谭向东对其上市计划表示,预计佳美集团此次IPO将为市场带来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并助力其向新的市场拓展。作为佳美集团的战略投资者和重要股东,海航将基于自身航空产业的经验及全球化战略,继续在相关产业及市场方面为其提供支持。

佳美集团官网介绍,该公司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在全球拥有43000名员工,每年为来自全球60个国家或地区的200多家单位超过7亿旅客服务。2017年,其收入较2016年增长35%至46亿瑞士法郎(约合309.6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到8520万瑞士法郎(约合5.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61%。

佳美集团上市后,公司管理团队将会由原先的6名增至9名。这9名成员将作为董事组成董事会,3名由海航集团委任,1名为执行董事,5名为独立董事。

其中,谭向东将担任佳美集团董事长。总部位于香港的私募机构Bravia Capital董事长、海航集团旗下运输和物流公司非执行董事斯图尔特·史密斯(Stewart Smith)将担任副董事长。原佳美集团首席执行官Xavier Rossinyol将担任执行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集团收购佳美集团还不到两年。海航集团于2016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当时还是上市公司的佳美集团,后者于当年4月从瑞士证券交易所退市。

时隔不到2年,佳美集团再次启动上市程序。上市计划公布后,英国评价道,这是海航集团巩固其财务状况的最新举措。路透社则报道称,佳美集团称此次上市行为是“协助解决海航流动资金紧缺问题”,是海航集团最新的重整举措之一。

企业改制重组方案的内容包括哪些

会有差异,大致如下:

(1)原企业改制前的基本经营状况列表(各年度总资产、负债、资产效益状况、净资产利润率等);

(2)基本原则的思路;

(3)改制的企业资产、经营状况;

(4)发起人的基本情况(发起人的投资额、投入的资产性质等);

(5)实施股本设计,其中注意折股率的选择,对于大型企业、传统型行业企业要选小,对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要选大;

(6)列表股权结构(股东名称、股权数、股权比例、股权性质发起人:对于国有法人股发起人、社会法人股发起人、自然人股发起人、外资股发起人、社团法人股、总股本合计);

(7)股票发行价格的折算(每股的净资产、每股的市盈率倍数);

(8)相关问题的说明(资产重组的模式及基本原则、剥离资产处置的办法、债务重组的基本方法、关联交易的处置办法、富余、离退人员的安置、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的处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其他相关的问题);

(9)组织机构设计(框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能科室、生产主体的最佳结构为子—分公司—孙公司,法人结构:股东人数、董事会人数及相应机构、监事会及职能、经理层及职能、管理科室及职责);

(10)中介机构的聘请(聘请哪些中机构、各中介机构应做的工作);

(11)重组的时间、进度、工作安排。

重整制度的目的,功能和法律效力

你讲的是破产法上的重整制度么?如果是的话就是指对已经具备或者可能具备破产条件而又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保护其继续营业并挽救其生存的程序。破产重整制度意义在于为濒临破产的企业增加一次恢复生机的机会,减少债权人的损失以及投资于债务人的股东的损失。同时,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财富的损失和因债务人破产而转为失业人口的数量,保持社会稳定。

较之破产清算制度与破产和解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

1、重整申请人的范围更为广泛,扩展至债务人的股东。

新破产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一般情况下,重整申请为债务人或者其债权人,该申请无前置程序可直接向法院提出。新破产法第70条第2款规定:“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该规定则将重整申请人的范围扩展至债务人的出资人(股东)。根据这一规定,债务人的出资人提出重整申请受到两点限制:一是出资额必须占债务人注册资本额的十分之一以上;二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并为法院受理后,且法院尚未宣告债务人破产前,才能提出重整申请。

一般来讲,债务人是否提出重整申请,由其权力机构(如股东会、董事会等)以会议决议的形式做出意思表示。新破产法为何将重整申请权赋予债务人的股东?因为在实践中,可能出现债务人的部分出资人希望申请企业重整,而在其他出资人控制下的债务人权力机构却坚持不申请重整的现象。为协调出资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少数出资人的权益,新破产法做出了持有注册资本额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提出重整申请的规定。

2、债务人有机会自行管理企业财产及营业事务。新破产设置了管理人制度,一般情况下,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和解申请)时,由法院指定管理人进驻企业,全面接管债务人的各项财产及营业事务。从某种角度看,在破产程序中,管理人的角色和地位类似于企业正常运作时的董事会。此时,债务人则丧失了对企业所有财产和业务的控制权。破产重整程序则属于例外,因为在此程序中,债务人有机会自行管理企业,这无疑给债务人的重生增加了便利,也提升了重整成功的可能性。新破产法第73条第1款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该规定说明,一方面债务人自行管理企业需要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根据债务人的综合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另一方面即便由其自行管理企业也需要接受对法院及债权人负责的管理人的监督。

3、担保物权暂停行使。在重整制度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尊重担保债权人的权益,也要考虑有利于实现重整的目标。如果允许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权利,可能不利于实现重整的目标,尤其是在对债务人经营所必需的机器设备、设施等设定担保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复兴和债权人的共同利益,新破产法第75条规定:“在重整其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但是,担保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担保权人权利的,担保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恢复行使担保权。在重整期间,债务人或者管理人为继续营业而借款的,可以为该借款设定担保。”

另外,在重整期间,为保证继续营业所需的资金,债务人可能需要向他人借款。然而,重整企业处于濒临破产的状态,缺乏充分的信用基础,难以获得借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强化对新债权的保障,赋予其优先清偿的地位或者提供财产担保。根据新破产法第42条的规定,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负担的债务为共益债务,可以得到优先清偿。此外,出借人还可以根据本条规定,要求债务人或者管理人为该债权设定担保,为债权人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4、重整计划的多样性。重整计划是有关债务人重建的具体方案,是债务人再生的宣言书。它包括有关各类债权人、担保权人、股东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的变更;公司营业或财产的转让、产权变更、资本减少或新股、债券的发行、兼并、分立,公司的新设等措施。

重整计划需要得到债权人会议的表决通过,并由法院裁定批准,未经上述程序前,“重整计划”只能被称为“重整计划草案”。新破产法第81条规定了重整计划草案应当包括:(一)债务人的经营方案;(二)债权分类;(三)债权调整方案;(四)债权受偿方案;(五)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六)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七)有利于债务人重整的其他方案。

5、重整计划具有强制性,包括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和强制执行。新破产法82条规定,债权人会议对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按照担保债权人、劳动债权人、税款债权人和普通债权人的分类实行分组表决。如果重整计划草案涉及出资人权益的调整,还将另设出资人组。一般情况下,表决组的债权人过半数同意重整计划草案,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改组债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即为该组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所有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则重整计划即为通过,最后由法院决定是否予以裁定批准。显然,重整计划草案的通过条件较为苛刻,有可能一份对债务人重生十分有利的重整计划草案因某一表决组的拒绝而无法通过。此种情况下,依据87条之规定,法院可以直接以裁定的方式强制批准该重整计划。重整计划一旦被裁定批准,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具有约束力,各方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

该制度无论对参与重整程序的各参加人,还是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对被重整的债务人而言,债务人重整的直接目的是挽救财务状况恶劣或已暂停营业及有停业危险的公司,因其有继续经营的价值、重整的可能和必要,从而予以重整使其免予解体或破产,并能够清偿到期债务,使濒临破产或已达到破产界限的债务人起死回生;

其二,对债务人的债权人而言,若债务人重整成功,将有效避免一旦其进入破产清算所导致的债权清偿比例过低这一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最差局面的发生,有机会挽回损失。

其三,对社会整体利益而言的,因债务人重整的间接目的也是为保护债权人以及社会部分公众的整体利益,其中包括了职工利益,故债务人的重整成功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安定与发展。

另外,从全球范围看,破产法发展的方向是更加注重企业法人特别是上市公司这样的大型公司通过重整的方式获得新生。作为一种再建型的债务清偿程序,在促进债务人复兴的立法目的指导下构建的重整制度,是一个国际化的潮流。它使得陷入困境的债务人在提出破产申请后,仍然有可能通过有效的重整避免破产。

正常终结

重整计划执行 完毕,能够打到重整计划目标,则破产重整计划程序借宿,破产程序亦终结,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这种情况属于重整的正常终结。

非正常终结

在重整期间,有下列庆幸之一的,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人民法院应该裁定提前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1)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的;(2)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和财产情况继续恶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性;(3)债务人有欺诈、恶意减少债务人财产或者其他按住不利于债务人的行为;(4)由于债务人的行为使管理人无法执行职务。

企业重整的程序有哪些

一、公司出现《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重整事由。

  二、债权人和债务人直接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启动重整程序。在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法院受理申请后宣告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自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法院申请重整。(破产法7、70条)

  三、法院对《重整申请》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裁定债务人重整,并予以公告。(破产法71条)

  四、法院指定管理人。

  五、法院通知已知的债权人并公告通知未知的债权人。法院应当缺点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并确定第一次债权人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六、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管理人收到债权申报材料后应当登记造册并对申报的债权进行审查,编制债权表并提交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核查。

  七、债权申报期满之日起15日内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八、在破产重整中,进入重整期间后,经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经营事物,管理人应当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经营事物。

  九、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法院裁定之日起6个月内,同时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内容见《破产法》81条)。经债务人或者管理人请求,法院可以裁定延期3个月。未按期提交的,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破产。(破产法79条)

  十、法院应当自收到《重整计划草案》之日起30日内召开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参加会议进行讨论,并分组进行表决。(表决规则见《破产法》82、84条)

  十一、各表决组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重整计划》即为通过。未获得通过的依《破产法》87条处理。(破产法86、87条)

  十二、自《重整计划》通过之日起10日内,债务人和管理人应当向法院提出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申请,法院审查认为合法的,应当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裁定批准,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草案》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均具有约束力。

  《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且未依87条的规定获得批准,或者已通过的《重整计划草案》未获批准的,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破产法86、88、92条)

  十三、《重整计划草案》获批准后,进入《重整计划》的执行程序,由债务人负责执行。

  此时,已经接管财产和营业事物的管理人应当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营业事物。在《重整计划》规定的监督期内,有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在监督期内债务人应当向管理人报告《重整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收人财务情况。

  监督期届满,管理人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报告之日管理人监督职责终止。经管理人申请,法院可以裁定延长监督期限。(破产法89、90、91条)

  十四、《重整计划》执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执行完毕公司恢复良好状态的,重整程序结束,公司恢复正常运行。

  十五、债务人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重整计划》的,法院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应当裁定终止《重整计划》的执行,并宣告债务人破产。此后进入破产程序。(破产法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