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了大脑很累觉得你没什么意思了? 男人真的会审美疲劳吗

1792℃ BRANDI

审美疲劳了大脑很累觉得你没什么意思了?男人真的会审美疲劳吗

审美疲劳怎么办?

“审美疲劳”原本是美学术语。现指在生活中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厌倦或麻木不仁的感觉。

  “审美疲劳”是随着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手机》公映而成为2004年中国的流行语的。《手机》中有个大学教授叫费墨,他发自肺腑地说了句:“在一张床上睡了20年,的确有点审美疲劳。”结果影片还没下画,“审美疲劳”就在社会上流行开了,以致许多人动辄就说“审美疲劳”。

  费墨嘴里的“审美疲劳”,意思是指因长期的婚姻生活而对配偶产生了平淡和麻木的感觉。可是,现在“审美疲劳”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例如好莱坞大片千篇一律是“审美疲劳”;天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是“审美疲劳”;年年在农历除夕晚上合家观看央视的“春晚”,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家庭过年的不可或缺的节目,如此年复一年,历经20余载,观众难免“审美疲劳”。

  总之,任何时候,只要感到累了,闷了,厌了,烦了,一言以蔽之,感到不爽,你就可以用“审美疲劳”来形容。

  “审美疲劳”原属于美学用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因中国导演冯小刚2003年底在贺岁片《手机》中的点睛妙用,而迅速成为2004年不少人嘴里时髦的口头禅。“审美疲劳”的意思在电影中被借指因长期的婚姻生活对配偶产生的平淡与麻木感。随后,词义被进一步扩大化,在生活中对某一件东西失去兴趣,或是被什么弄烦了,都可以宣布遭遇“审美疲劳”。结婚七年之痒是“审美疲劳”;好莱坞大片千篇一律是“审美疲劳”;天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更是“审美疲劳”……只要人感到疲乏或是心情郁闷的时候,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语言的魅力就在这里,幽默与调侃中,自嘲与讽刺中,其实不经意间达到了自我解脱与释怀。

  贵州师范大学封孝伦教授著有《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2),第六章第六节审美疲劳,共讲了四个问题:一、审美也会疲劳;二、审美疲劳的不同类型;三、审美疲劳的制约因素;四、审美疲劳的美学意义。现将有些文字摘录于后,以供参考:

  “(审美疲劳)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403页)

  “从客观审美对象上说,审美疲劳有自然美的疲劳、社会美的疲劳、艺术美的疲劳。”(405页)“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说,审美疲劳可以分为审美觉疲劳、精神作用疲劳、社会关注疲劳。”(405页)在具体审美活动中可分为“对具体对象的疲劳”、“美学风格的疲劳”、“审美趣味的疲劳。”(406-407页)

  封著同时还指出产生审美疲劳有主客体两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谈到审美疲劳的美学意义时,他认为“审美绝不是纯精神活动”,“思考深层次的美学问题,不可以忘记‘物质人’这个前提”,“人本身的物质条件在起根本的制约作用”。(408-409页)在人的精神领域的研究中,突出了物质的前提,这是很有见地的。封著所论虽然还不够十分透彻,但却十分全面,应该说有关审美疲劳的问题基本上都讲到了。我们应该承认,在美学界像封孝伦这样论述“审美疲劳”的著作确系凤毛麟角.

人都会有审美疲劳吗?

任何时候,只要感到累了,闷了,厌了,烦了,一言以蔽之,感到不爽,你就可以用“审美疲劳”来形容。

“审美疲劳”原属于美学用语,具体表现为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对对象表示厌弃。

审美疲劳在夫妻之间是会出现的,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把握,随时给对方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

审美疲劳的表现是怎样

很简单的,就是你以前喜欢某样或某些现在突然的不喜欢了。就想你很喜欢工作可是你疲劳了就不去工作了。

男友审美疲劳了我该怎么办?

爱情、婚姻需要经营,不能因为开端好就任其自由发展,要花心思,就像种花一样,你要不断地施肥、剪枝,花才能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诱人,永远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