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结婚后想逃离原生家庭越远越好? 逃离原生家庭有多难

9323℃ MERCEDES

为什么结婚后想逃离原生家庭越远越好?逃离原生家庭有多难

为什么嫁得越远,后代基因越好?

理论上,

由于远源基因的搭配,避免了近源基因中隐性致病基因显现的可能性

再者由于基因的互补,小孩自然具有两个地域的天性

自然要些许不同于父母没有地域差异的孩子。

基因不见得约远约好,原则上,只要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基因来自不同的基因群就可以了。

为什么女人结婚后要离开自己的家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家庭?

旧社会,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不跟汉子走,哪有衣穿哪有饭吃?新社会,妇女经济条件好,可以给男人衣食,男人可以倒插门去女家!

为什么很多人在结婚之后会跟父母的关系疏远?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儿女结婚后,就组建了属于自己的新的家庭,自然而然就不会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原生家庭里,和父母就不会像原来那样亲密,但是这并不能代表跟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

儿女长大成人,然后成家立业。更多的精力都会放在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上面。现在社会,每一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再加上每一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在父母精神尚好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略对父母的陪伴。

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爱自己的父母,只是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代中国人就有的尽孝痛点。现在社会变化巨大,竞争激烈。每天都不断的会有人被各种岗位淘汰,我们甚至都不敢休息一下,加班加点是每一个职场人无法决绝的无奈。有的时候说忙好像感觉很敷衍,但是确实无能为力的现实。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子女都是分隔两地的状态,子女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留在了外面光彩斑斓的花花世界,而父母们正在慢慢老去无法和时代并进。子女们忙于自己的梦想无暇回家看看,而父母们因为无法适应大城市的节奏和规则不愿易住到子女们身边。这些客观原因就造成了父母和子女的隔阂,影响了原本的亲密关系。

其实,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这些疏远也只是表面上的,“儿行千里母担忧!”一旦子女们或者父母出了什么事或者生了什么病,一家人的还是会迅速的聚集在一起共渡难关的!真正的爱,从来就不会改变!

逃离原生家庭 ? ? ?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原生家庭”这个词开始广泛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也开始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多少人曾经无比期待能够从家庭中得到温暖,得到足够的心理能量,却又一次次地被原生家庭弄得遍体鳞伤。

家人的怒斥伤害、不理解与指责,一点一滴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或许,你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中:

家庭成员之间大事小事矛盾不断,不可调和,影响他人又影响自己;

明明你已经抑郁焦虑地不能自控,他们却认为这是矫情,对你丝毫没有多一分重视;

无论你想做什么他们都反对,总说你不行你做不好,让你听他们的话、走他们给你铺好的路,但从此你却失去了自我……

这些负面的家庭模式,也正是今后你性格问题、生活不满的原因之一。

比如从前凡事有主见的小孩子,有一对事事想要做主的父母,被家长打压了积极性,觉得疲惫。

于是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只能被迫亦步亦趋地按照步骤和要求来,不敢有自己的主见,很多时候都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

或许大家也尝试过改变家长的想法与态度,想让家长看到自己真实的状态,让他们改变对待自己的方式。

可是,改变别人哪有那么容易啊,你越是希望他们改变,最后你越是痛苦,因为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可是又放不下这样的期待。

其实更好的办法还是改变自身,我们不必等着先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不必等到他们真的认可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先自我独立起来,自救成功之后再和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呢?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独立并不是说与父母断绝关系,这里指的是我们自身心理上的独立与成长。

其实当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这个问题的时候,便是我们成长的契机,但多年来的习惯却使我们的改变变得艰难,即使这样,我们也要坚持。

比如你想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那当你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先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习惯性的询问他们。

对于父母,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表意见,但选择是我们自己做的,只有自己做的选择最后我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承担一切后果。

所以,做到心理上的独立,能够重新拥有自己的主见,以及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随着“原生家庭”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人们也渐渐开始有了意识,发觉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记住,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来路不由己,但前路可期,愿你放过自己,向幸福前行。

TAG: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