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夫锦衣,不称其服也是什么句式? 孟子三章特殊句式

1287℃ LORENE

庸夫锦衣,不称其服也是什么句式?孟子三章特殊句式

诫子书 特殊句式 急!!

《诫子书》特殊句式:

1、对偶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释义: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示判断。

释义: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倒装句,宾语前置:

将复何及——本为“将复及何”。

释义:又怎么来得及呢?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释义: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扩展资料:

一、一字多义:

1、以

静以修身——做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

释义: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勿以善小而不为——连词,因为的意思。

释义: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释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

夫君子之行——德行。

释义: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成

非志无以成学——达成。

释义: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遂成枯落——变成。

释义:于是枯败零落。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二、词类活用:

1、广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加的意思。

释义: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远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指远大目标。

释义: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三、古今异义:

1、慢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指懈怠;今:指速度方面。

释义: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治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指修养;今:指治理。

释义: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出自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劝学》和《师说》中的文言句式?

劝学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倒装句和被动句以及固定句式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宾前

《报任安书》的重点解释,特殊句式 以及重点虚词的意思~~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3.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

4.放失旧闻。 失,通“佚”。

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被动句

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

1.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七)多义词

1. 胜

(1)胜任。 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 尽。

(3)百战百胜。 胜利。

(4)引人入胜。 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两次。

(2)青春不再。 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 他的。

(2)大放厥词。 他的。

(3)厥有《国语》。 于是,就。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怎么。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语气词。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在那里。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ā?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 反对,责备。

(八)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塌实。

3.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今义:副词,不同寻常。

6.下流多谤议。

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