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有哪些风俗 藏族的风俗有哪些20

6270℃ ALEXANDER

藏族有哪些风俗藏族的风俗有哪些20

藏族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藏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以及迎送亲友中,习惯以哈达为礼物献给对方,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是一种用白色丝麻织成的长条礼帛,根据质量和长短,又分为"朗"、"阿喜"、"索喜"等十几种。献的哈达越宽长,表示敬意越深厚。献何种哈达,一般是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决定。普通藏族拜谒活佛献哈达时,不能直接递到活佛的手里,只能放在其面前的桌子上。

馈赠

  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有喜庆必送礼致贺。一般是有送必有还,且还礼的数目往往要加一倍,否则即为小气和失礼。

宗教礼节

  僧人见到自己的老师要行叩拜礼,如觐见堪布或活佛时,要行三叩头礼。坐垫子是根据地位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宗教节日时,达赖、班禅给朝拜者摩顶也有分寸,对大官员行碰头礼和用双手摩顶,对中等官员用一只手摩顶,对一般平民则用一条丝穗子在其头上拂一拂以表赐福。

讲话礼节

  一般流行三种语言:普通语、敬语和最敬语,根据地位高低而使用。如地位相同的,就用普通语,也可用敬语;若 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说话,就必须用敬语;如地位差距过大,还得用最敬语,否则即为失礼。在名字后面加一"拉"。

见面礼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置于手上,弯腰45度;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有时合掌与鞠躬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敬老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藏历年除夕晚上,全家吃面"古突"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或媳妇要抢先背回第一罐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藏族的传统风俗是什么

简介

藏族是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是跨境民族,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此外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也有分布。拉萨是680万藏族人心中的圣地。

传统习俗

礼仪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

婚俗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大致相仿。如一对青年男女彼此有意后,他们得先求喇嘛活佛看看自己未来的婚姻是否吉祥,家庭能否幸福。如是"吉"的话,那么男方或女方就请自己的亲戚或媒人持哈达及礼品到对方家求婚,如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哈达和礼品,并当即奉上一条哈达赠来人,还之以礼。随后,双方协商订婚仪式的日期。在订婚仪式上,男方或女方向对方家赠送礼品和钱财、制定婚约、设宴庆贺,最后是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日。结婚之日,要么迎娶新娘到男方家,要么新郎入赘到女方家。亲人牵着马匹到对方家接新人,被迎接的一方随身带上自己的嫁妆赶赴对方家完婚。迎来新人后,安排在特设的垫子上落座,开始向其敬献哈达和美酒。晚间,新人步入洞房,此时亲人们再次向他们敬酒,唱祝福歌,愿他们白头偕老,吉祥如意。婚后半年内,夫妻双方要回另一方家中住上几日。至此,整个婚礼即告结束 。

饮食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

藏餐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一般不放辛辣的调料 。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初冬时节,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通风处,任其冷冻并逐渐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不仅肉质松脆,口味也独特  。

藏式宴席上食品的烹制及摆席方式很多。最古老的方法是根据客人社会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用膳形式,还有素宴、荤宴之别 。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

酒文化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青稞酒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辈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表示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有时口中还要轻声念出吉祥的祝词,然后再饮  。

酥油茶

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

茶文化

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  。

禁忌

见面称呼时,忌直呼其名,要加敬称,以示尊敬和亲切。如在拉萨,名字后要加“啦”字;在日喀则地区,男性名字前加“阿吉”或“阿觉”  。

到藏民家做客,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客人应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天空,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而后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喝三次,第四次添满时需喝干一杯。否则主人会不高兴,认为客人不懂礼貌或瞧不起他。客人进屋坐定,主人必倒酥油茶敬客,客人需待主人双手捧至面前时,才能接过去喝,切不可自行端喝。落座时,要盘腿端坐;接受礼品时,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

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  。

藏族禁食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方也忌食五爪类和飞禽类肉。出于宗教信仰,一般反对捕杀野生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其头 。

节日

藏族节日繁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节日。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传佛教在中国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西藏的节日由于受其深刻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的已演化成纯粹的宗教节日  。

雪顿节,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的节日。

大佛瞻仰节,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

祈祷节是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

藏族的习俗是什么?

藏族主要分布在辽阔的青藏高原,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藏族自治县。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

藏族牧民的饮食多为一日四餐,早7点第一餐。多食糌粑,喝酥油茶,10点吃第二餐,午后2点食第三餐,亦称午餐,以食用肉食为主.晚8点吃第四餐,食品以粥为主。总体上牧民们以牛、羊肉和奶茶为主要食物,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酪等。农区藏民的饮食以粮为主,蔬菜为副。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它是由青稞或豌豆经炒熟磨粉而成,再经数道加工调配工序制成粑食。粑食营养丰富,香酥甘美,不仅藏族终生食用,居住在藏区的其他民族也喜欢。

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

西藏民间工艺品

西藏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道的工艺特色,在世界颇负盛名。

地毯 织法独特,色泽鲜艳,构图古朴吉祥,民族风格浓郁;毯面细腻柔软,工艺精湛,美观大方,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洗涤不掉毛褪色,经久耐用。尤其以江孜地毯最为著名。

藏被 已有千年的历史,发源于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县。藏被传统产品有爱尼、爱松、爱西和足介四种。藏被具有细腻、柔软、密度紧、质地厚等特性。

藏毯 用牦牛毛绒织成的属上品,用绵羊细毛线织成的属中品,用一般羊毛线和牦牛毛线混织或用纯羊毛线织成的属下品。藏毯经久耐用,保暖防潮,携带方便,广大僧俗群众特别是农牧民都将它作为被褥使用。

氆氇 也叫藏毛昵。以山南扎囊、后藏江孜、藏东芒康等地所产最为有名。氆氇细密平整,质软光滑,是加工藏装、藏靴、金花帽的主要原料。

围裙 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和拉萨等地,是藏族妇女最喜爱的装饰,藏语称“邦典”。贡嘎县的围裙生产据传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素称“围裙之乡”,产量和质量居全藏之冠。

毛织口袋 是藏、回、门巴、珞巴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有多摆(小挎包)、扎布杰(小口袋)、肯德(褡裢)等几种,一般用绵羊毛织成,呈红、蓝、绿各种花纹,小巧美观,外出时盛食品,用具等。

帐篷 是牧民的住宿用具。帐篷分为三种:牦牛毛帐篷,结实,不漏雨,是牧民的必需品;帆布帐篷,顶部绘以花卉、花纹、人物、禽兽、吉祥图案和雍仲等,外出劳动用;平布小帐篷,是逛林卡或过民俗节日时的用品。

藏腰刀 有装饰、防身、生产、生活等用途。拉萨、拉孜、当雄、易贡等地的腰刀最为著名。一般是在铜质的刀鞘上镂刻龙、凤、虎、狮等图案,有的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装饰品,玲珑剔透、精巧细致。拉孜藏刀,刀口锋利,样式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多年来畅销国内外。

木碗 是以桐、桦等树根和枝干上的巨瘤以及葡萄、杜鹃花等的根瘤加工而成,品种样式繁多,质地结实,不易破裂。门巴族地区有木碗之乡的美誉。木碗的优点是方便耐用,光滑美观,便于携带。

藏鞋 牛皮做底,鞋帮用各色丝线或各色皮革、氆氇、金丝缎制成。藏鞋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札鞋”。“松巴鞋”以花纹美丽而著称;“嘎洛鞋”美观、结实;“多札鞋”产于昌都。做鞋的手工业者多集中在拉萨、日喀则、昌都、泽当等地。

民族帽 种类很多,其中以“次仁金克”民族帽(也叫藏式金花帽或宝顶帽)最为有名。制作精细,式样和颜色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帽沿四周一般用水獭或兔毛围制,帽上用金丝缎带或银丝缎带做装饰,金光闪闪,鲜艳夺目。戴帽颇有讲究,妇女戴时要把前后两个大帽沿折叠入帽内,只留左右两个小帽沿。男子戴时,帽子稍斜一点,青壮年一般把后面帽沿折入帽内,老人们一般把四个帽沿都放在外面。

金银器 金银器制作是藏族民族手工业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主要工具是榔头和刻刀,另外还有火炉、风箱等。工序有两道,先把金银放在木炭火上烤热,再用榔头千锤百打,做成半成品。然后在半成品上精雕细刻,制出成品。镯子、项链、发饰、刀销、酒杯等金银器上多雕刻有各种精美图案。

西藏的壁画艺术

西藏壁画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历代画师的不断实践

和锤炼,学习吸收国外绘画的长处,融汇贯通,使其具有独特的民族

风格,五彩纷呈的艺术形式,丰富广泛的表现内容。如有历史掌故、

人物传奇、民间传说、藏医图解、星算占卜、宗教神话等内容,是西

藏传统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

颗瑰宝。

西 藏 文 字

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藏语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藏文创建于公元7世纪前期,吐蕃部落第33代赞普松干布赞掌权以来,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一行到天竺学习梵文,根据吐蕃语言的特点,创造了30个声母和4个韵母的拼音文字。到了公元9世纪,藏王热巴布登位后,对藏文拼音进行简化,丰富词汇,改进文法,编制字典,撰写藏史,使藏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西 藏 吉 祥 八 宝

八宝吉祥,藏语称“扎西达杰”,是藏族绘画里最常见而又赋予深刻内涵的一种组合式绘画精品。大多数以壁画的形式出现,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体形,这八种吉祥物的标志与佛陀或佛法息息相关。

胜利幢 为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佛教用幢寓意烦恼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藏传更用其比喻十一种烦恼对治力,即戒、定、慧、解脱、大悲、空无相无愿、方便、无我、悟缘起、离偏见、受佛之加持得自心自情清净。

宝瓶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园满、永生不死。

宝伞 古印度时,贵族、皇室成员出行时,以伞蔽阳,后演化为仪仗器具,寓意为至上权威。佛教以伞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藏传佛教亦认为,宝伞象征着佛陀教诲的权威。

吉祥结 吉祥结较为原初的意义象征爱情和献身。按佛教的解释,吉祥结还象征着如若跟随佛陀,就有能力从生存的海洋中打捞起智慧珍珠和觉悟珍宝。

金轮 古印度时,轮是一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后为佛教借用,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

金鱼 鱼行水中,畅通无碍。佛教以其喻示超越世间、自由豁达得解脱的修行者。藏传佛教中,常以雌雄一对金鱼象征解脱的境地,又象征着复苏、永生、再生等意。

宝瓶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瓶内装净水(甘露)和宝石,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园满、永生不死。

白海螺 佛经载,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会之际常吹鸣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视为名声远扬三千世界之象征,也即象征着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

西藏的岩画艺术

岩画是指在岩穴,石崖壁面及独立岩石上的彩画、线刻、浮雕等的总称。西藏岩画比比皆是,所反映的题材内容广泛而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

1、日土岩画

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境内,共有岩画百余幅,内容包括有狩猎,战争格斗,宗教祭祀,部落迁移,舞蹈场面等。制作方法有敲琢法,凿刻法,磨制法,涂绘等,涂绘使用的是矿物颜料,多为红色。日土岩画的特征是构图简洁、随意,技法拙朴。

2、药王山岩画

位于拉萨市药王山南侧岩壁上,为现代人凿刻而成,内容展现的全部是宗教人物,各种佛、菩萨、保护神。

3、扎西半岛洞穴岩画

位于那曲地区当雄县纳木湖东岸,岩画分布在扎西岛东边的8个天然岩洞及4处崖壁。大多数的岩画采用红色颜料绘制,少数则用黑色的颜料,其内容有耗牛、鹿、人、树、鸟、太阳、塔等。表现题材为狩猎、舞蹈、征战等。作画方法为全体涂绘和粗线勾勒。扎西半岛洞穴岩画的年代被认定为在史前时期到吐蕃时期之间。

六字真言的解释

六 字 真 言

在西藏,藏胞们认为勤于念经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因此,不仅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念经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于念经。他们坐着的时候不停地念经,走路的时候不停地念经,甚至骑马疾驰的时候也在念经。可以说,除了张口说话、饮食及睡眠外,其它时间他们都尽量念经。所念的经类很多,但念得最多的是那常念常新的著名的六字真言:、嘛、呢、叭、咪、。

这六字真言在西藏随处可见,充耳可闻,给雪域高原宗教造成神秘的色彩。那些虔诚的信徒一代又一代地吟诵,似乎这六个字蕴含着古往今来人类生活的一切。

那么,六字真言是什么意思呢?

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名词。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它包含佛部心、宝部心、莲花部心及金刚部心等内容。“”,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瑕;“”,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看作经典的根源,主张信徒要循环往复吟诵,才能积功德,功德圆满,方得解脱。据说,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阿门!”,还有的藏医学著作认为六字真言的诗意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

藏族有哪些习俗

【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民族节日】

  转山会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入夜,各家点燃酥油灯盏,在青海塔尔和拉萨大昭寺等寺,喇嘛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色彩鲜丽,雕塑精巧,远近驰名。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西藏的日子,各地举行宗教活动纪念。七月,粮食收成在望,农民背着经卷转绕田间,称旺果节,预祝当年丰收。

TAG: 藏族 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