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1课》中的何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辅导班开学第一课讲什么

1013℃ DARNELL

《开学第1课》中的何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辅导班开学第一课讲什么

《開學第一課》的觀後感怎麼寫???

今天是9月1日,全国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教育部之前向全国的中小学校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收看中央经济频道在18:55——20:55播放的《开学第一课》,这台“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将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紧密结合,包括“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堂课,意在让应急避险教育深入人心。

《开学第一课》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让全国2.2亿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就学应急避险,让孩子们学会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汶川大地震让很多孩子埋在倒塌的废墟下,再也无法享受本应属于他们的阳光生活,同样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的2300多名师生在地震降临后,仅用了1分36秒,全部从五层的教学楼中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正像他们的校长叶志平所言: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们全校这一奇迹,缘于我们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疏散演习。在平时的演习中,学校为学生们计划了各自的逃生路线,在他们的教学理念中,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从“汶川灾难进教材”到《开学第一课》,我们不禁为中国的教育喝彩鼓掌。《开学第一课》就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应急避险,这是人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良好开端,有利于强化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南方大面积的罕见冰冻雪灾、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也有北京奥运体育与文化的盛宴。对于中国青少年的成长来讲,这一年里所发生的一切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灾难前的自救、对生命的敬畏、文化的魅力的展示、团队的力量的凝聚、民族自豪感的释放……这些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教育,也是走向社会需要储备的素质。今年开学的“第一课”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应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深刻的影响,也必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中最难以忘记的一课。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可以视为推进生命教育的积极尝试。但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远非一堂课就能涵盖,生命教育应包含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树立生命意识。让学生树立“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尊重生命,这要求教育做到以人为本;同时,“清理”现有教育内容中与生命教育相抵触的内容。

二是培养生存能力。让小学生背负重物,在野外徒步行走;让中学生带很少的食物,进入原始森林,考验生存能力……以上这些教育内容,频频出现在国外中小学生的教育中,而在国内却很少见。这种生存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教育。

三是训练应急避险技能。在汶川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在1分36秒内,都有序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这正得益于学校时刻把灾难想在心中,决不把训练当形式,走过场。(转载)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节中小学的必修课,无疑具有警世作用。“知识守护生命”开学第一课对中小学而言,开宗明义地诠释了珍惜生命的意义所在。

安全教育当前的确是每个学校的大事,但现在学生安全教育以学校老师灌输式为主,学生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极差。要提高学生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开展宣传活动,尤其要开展校外宣传,但现在学校开展校外宣传严重不足,无疑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也是目前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瓶颈”。这次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大到整个社会,较好地弥补了校内宣传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来共同完成,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会存在隐患。

任何一个学生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的缺失都难逃其责。《开学第一课》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学校,更要时刻处处警钟长鸣。

生命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而是盛载祸福的大容器,就看你将它变成什么。我期待,《开学第一课》能成为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催化剂”,成为安全教育的常态,迅速扭转只注重校内安全而罔顾校外安全的错误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开学第一节课》观后感

知识守护灿烂生命之花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生命之花美丽而易逝,它那麽柔弱娇小,却又那麽勇敢坚强,那是一种奇特的力量,使人类创造生命的奇迹。

小小的嫩草破土而生,因为身边有阳光雨露的守护,所以它才会更加茁壮的成长;蜷翼待飞的雏鹰,因为身边有妈妈的守护,所以它才会飞得更高;我们青少年儿童因为有了知识的守护,所以才能绽放更加灿烂的生命之花•••

九月,盼望已久的初二生活终于向我敞开了怀抱,开学第一天,学校又迎来了一批初一新生。在这新旧交替时计,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中央二套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原以为是枯燥无味的,没想到却十分有趣。在欢乐中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一直延伸到我的心门打开了繁琐的结。

第一课潜能需要挖掘。

我们的奥运举重“梦八队”也协教练来到现场。那些在赛场上杀金夺银的奥运冠军,我怎末也没想到会做客中小学生的教育课上,且不是以客人的身份,实在给人以很大的触动。当奥运冠军们一一为我们阐述甚么是潜能时,我在台下看见了一张一张童稚的小脸正聚精会神的听着,孩子的纯真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不由自主的我对接下来的节目充满了兴趣。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潜能需要激发,人在危险时第一反应就是潜能支配肢体行为,同时潜能很易被习惯掩盖,就会失去生命的机会,相反也会赢得生命的机会!

第二课坚持才有希望。

每个人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的道理,坚持就可以创造生命奇迹,就像在这次地震中坚持活下来的人就会有新的人生。面对人生就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伴随着《相信自己》歌曲的高奋曲调,我们知道了甚么是“许三多精神”不抛弃、不放弃。也通过生命的知识锦囊看到了更多我从不知道的事情。课中穿插着一个小故事:一个14岁的女孩失足掉到了深达40多米的悬崖峭壁天井里,整整七天七夜,她坚持着不放弃生命,最终终于得救。看到过程真的很感动,内心善良的潜意识也被唤醒。坚持也能创造生命奇迹。

第三课团结就是力量。

我最喜欢的是这一节课,是由方琼主持的,中国男篮也来到了现场。我看到了“巨人”姚明,也看到了孙悦,易建联,王治郅等,领略了他们的团结,不见的夺得金牌就是英雄,只要敢拼,一样是英雄。我觉得:团结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动力。面对灾难,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课生命催放快乐之花。

快乐就像甜甜的巧克力糖,快乐也是健康的金钥匙,人生在世,理应追求快乐。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正如在这次灾难中的幸存者更要笑对新的人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我们的生命短暂却又丰富,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每次生活中的苦痛历练,经历过才会更加成熟,面对风雨,才会显得从容不迫。

脑海里还浮现着桑枣同学的坚毅面庞,他们——在四川地震来临时,全校2200多名学仅用一分三十六秒就全部逃生到操场上,无一受伤。

这让我感受太多,无论是如何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还是团结的精神和伟大力量,都让我的心弦微微颤动,知识确实可以守护生命啊!因为他们做过逃生练习训练,所以面对灾难,撤离才会井然有序。

这一课也让我们树立了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这是一个时代的青少年应有的民族情感,也是我们建设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汶川灾难中让我们看到了全民一心的力量,一个坚强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北京奥运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巨大潜力和见证北京奥运在世界创造的辉煌,培养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而自豪。同学们,你们又何尝不骄傲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