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的故事 关于葛洪的医学小故事

860℃
炼丹师葛洪的故事有哪些?

西晋人葛洪是炼丹的著名人物.自幼家里贫困,但勤奋好学,先学儒术,后好神仙养生之术.著有《抱朴子》一书,除讲神仙外,对炼丹论述颇多.传说葛洪在罗浮山和南海丹灶先后炼丹,有两次到广东佛山的葛岸村为老百姓治病.葛洪是道家,讲究的是和谐,听到这些声音,为了不引起误会,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决定离开.葛洪走后,村民发现,他从葛岸到罗浮山留下3个脚印:一个在葛岸村北堤围;一个在西樵山下;另一个就在罗浮山上.村民都感到很吃惊,因此把葛洪当成了神仙.葛洪是东晋时期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炼丹术最早的研究材料是丹砂,就是红色硫化汞,这种研究用的就是火法.

葛洪的故事 关于葛洪的医学小故事

葛洪的主要经历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

凿壁借光 葛洪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鲍菇和葛洪的历史故事

葛洪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即公元283年,江苏句容县人,葛洪的父亲葛悌曾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做官,吴国灭亡之后做了西晋召陵太守,葛洪十三岁的时候,父亲葛悌.

医家的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隐.

请简述医学家葛洪生平

葛洪(1152~1237),初名伯虎,字容父.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葛府人,后居城内葛宅园.师事吕祖谦.宋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授昆山尉,给搬家钱6万,洪以此修.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炼丹家,曾在我市葛山修道炼丹多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一.

(1)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铁勺变成“铜勺”,红光闪闪,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2)把“铜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是因为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反应后:3个铅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1个黄丹分子中含有3个铅原子,4个氧原子,则黄丹的化学式为:pb3o4.故答案为:(1)fe+cuso4=feso4+cu;(2)化合反应;(3)pb3o4.

中医葛洪介绍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来源于 百度百科

葛洪家贫更勤勉的故事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选自李贽《出谭集》)译文 葛洪,是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了也不修理,他经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回家.家里多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于是他就背起书箱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借别人家的书抄写.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翻阅书籍.(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很少有人能阅读.

葛洪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