狈僦卣季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 狼和狈的故事睡前故事

2227℃ MAUREEN

狈僦卣季历史故事讲的是什么?狼和狈的故事睡前故事

狈的民间故事

《老太太智杀狼狈》 

关于狈这种动物,在长白山地区有许多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故事之一是《老太太智杀狼狈》。说是从前在长白山下有家猎户,主人病死后只剩下一个七十来岁的老太太。有一天傍晚,一只像狼不是狼,前腿短后腿长的动物爬到猎户家,要找老太太报仇。老太太说,我也没招惹你,你报啥仇呀?那奇怪的动物说:我是狈,因为前腿短,平时走路要靠狼帮助。可是你家猎户把狼给打死了,我走路不方便,所以要找你报仇......话没说完,狈站起身扑到老太太身上,要吃掉老太太。恰在这时,门外一位猎人路过,问老太太跟谁说话,狈见来了人,很害怕,忙对老太太说:你千万别说我是狈,不然我就咬死你!老太太只好对猎人说是来了个亲戚串门。猎人说:我咋看像狼呢?狈一听,更害怕了,两条后腿站不住了,直发抖。老太太对狈说,我看你站不住了,干脆把你两只前腿绑到树上吧,不然你两条前腿落地就不像人了......。狈一听,觉得有理,忙让老太太把它两条前腿绑在院子中间一棵树上。老太太把狈绑结实以后,朝猎人大声喊:快来呀!这是一条狈呀......。狈大吃一惊,知道上当,想挣扎逃跑已经晚了......。

《狼和狈的故事》

前言:我有个亲戚是地质勘探队员,以下是他讲的亲身经历。

我们地质勘探队分好多组,我属钻机组。一次,我们的钻头坏了,几个钻头都坏了,组长派我到大队去领钻头。大队驻扎在一个大镇上,离我们那个小组相当远。我赶到大队所在的镇上,领了四个钻头,装在一只大口袋里,我搭上肩头就想赶回小组去。从大镇出发,已是黄昏时分。当时天气寒冷,日短夜长,背着沉甸甸的四个钻头,只怕天黑以前赶不回去。但是我怕耽误组里的工程,匆匆吃了些东西就急急赶路。

我得走过一个荒凉的树林。林子不大,但是很长,都是新栽的树苗;穿过这一长片树苗林,再拐个弯,再爬过一座小小的山头,前面就是树庄。过村庄就是大道了。

我走得很快。将要走出树林的时候,忽觉得身后有什么家伙跟着。这地带有狼。我怕是狼,不敢回头。我带着一根棍子,也有手电筒。不过狼不怕手电。我不愿惹事,只顾加紧脚步往前走。走出树林,看见衔山的太阳正要落下山去。太阳一下山,余光很短。我拐了弯上山不久,山里就一片昏黑。我指望拐弯的时候甩掉身后跟着的家伙,可是我仍然觉得背后有个家伙跟着。我为了壮胆,走一段路,就放开嗓子轰喝一声,想把背后那家伙吓走。我走上山头,看见月亮已经出来了;下山的时候,月亮已经升上天空。我快步跑着冲下山坡,只觉得跟在身后的家伙越逼越近了。月亮明亮,斜过眼睛瞄一瞄,就能看见身边的影子。我身后跟着的不是一头狼,是一个狼群!

前面就是村庄。我已经看见农家的场地了。我忙抛下肩上的大口袋,没命地飞奔,一面狂喊“救命!”一群狼就围着我追上来。

村里人正睡得浓,也许是风向不顺,我喊破嗓子也没个人出来。月光下,只见场地上有个石碾子,还有一座和房子般高的柴草垛子。我慌忙爬上柴垛,一群狼就把柴垛团团围住。狼跳不高,狼腿太细,爬不上柴垛。我喘着气蹲在柴垛上,看着那群狼围着我爬柴垛,又爬不上。过了一会儿,有一两只狼就走了,接着又走了两只。我眼巴巴等待狼群散去,但是剩下的狼并不走,还在柴垛周围守着。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两只狼回来了,同时还来了一只很大的怪东西,像一头大熊。仔细一看,不是熊,是两只狼架在一起:一只狼身上架着另一只很大的狼。几头狼把那头架在上面的大狼架上石碾子。大狼和其它三四只狼几个脑袋聚在一起,好像在密商什么事。那头大狼显然是发号施令的。一群狼随即排成队,一只狼把柴垛的柴草衔一口,放在另一处,后一只狼照样也把柴垛的柴草衔一口,放在另一处。每只狼都挨次一口一口的衔。不一会儿,那柴垛就缺了一块,有倾斜的危险。我着急得再次嘶声叫喊救命!村子里死沉沉地,没一点动静。

一只只狼一口一口又一口地把柴草衔开去。柴垛缺了一块又缺一块,倾斜得快要倒了。我自料柴垛一倒,放定是这群狼的一顿晚餐了。那头大狼真有主意。狼爬不上柴垛,可是狼能把柴垛攻倒。我叫喊无应,又不能插翅飞上天去,惶急中习惯性地想掏出烟斗来吸口烟。我伸手摸到了衣袋里的打火机。狼是怕火的。反正我也顾不得自身安全了。我脱下棉袄,用打火机点上火,在风里挥舞,那件棉袄就烘烘地着火燃烧了。我把燃烧着的棉袄扔在柴垛上,柴垛也烘烘地燃烧起来。这时候大约已是午夜三点左右,我再次向村里叫喊:“救火呀!救火呀!着火了!着火了!”

火光和烟气惊醒了村民。他们先先后后拿着盆儿桶儿出来救火。一群狼全逃跑了。只有石碾上的那头大狼没跑,给村民捉住。原来它两条前脚特短,不能跑。它不是狼,是狈。

柴垛的火很快就扑灭了。我拣回了那一口袋四个钻头,没耽误小组的工程。那头狈给村民送给河北动物园了。我们经常说“狼狈为奸”,好像只是成语而已,因为狈很少见。没想到我亲眼看到了“狼狈为奸”。狈比狼刁猾,可是没有狼的支持,只好进动物园。

狼狈为奸的来历

狼和狈,是两种长相十分相似的野兽。同时,又是两种都喜欢偷吃猪、羊的野兽。它们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

  这两种野兽,经常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有一回,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不能爬去。

  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

  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将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养羊的农民也会少很多损失。然而,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现象总结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相互勾结干坏事的人。

负荆请罪讲的是历史上哪位?

廉颇

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

  “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

  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

  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TAG: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