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 德军为何不利用空军优势支援隆美尔? 阿拉曼战役德国失败原因

7192℃ BRIDGET

阿拉曼战役 德军为何不利用空军优势支援隆美尔?阿拉曼战役德国失败原因

阿拉曼战役隆美尔失败的根本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希特勒将德国95%以上可用对外作战的兵力和资源都用在了东线(苏联战场)。北非仅仅是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全局战略的一个次要战场,隆美尔的确是超级战术大师,但战术大师同时意味着需要大量战争资源作为前进的动力,这是当时深陷苏联战场的德国远远满足不了的。而英美盟国当时是将北非作为主要战场的,尤其英国倾举国力量挽救埃及殖民地,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阿拉曼战役隆美尔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隆美尔的失败是由于他们之间的实力悬殊太大了。 在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有8万多军队,其中约1万人不能作战;而蒙哥马利军队有19.2万人。隆美尔有550辆坦克,其中320辆是意大利生产的,性能很差;蒙哥马利有1229辆坦克,其中500辆是美制格特兰式(其火力比隆美尔的任何一辆坦克火力都猛),还有当时更新更高级的谢尔曼式。德、意方面在非洲作战飞机是350架,英军是1500多架。 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已获得地中海地区和北非地区的制海权与制空权,隆美尔的补给线已被切断,给非洲军团提供石油的油轮都被击沉到地中海的海

谁能说说隆美尔阿拉曼战役为什么会失败?

1盟军与德军的实力对比悬殊,在最后一搏前隆美尔只有90辆坦克,而蒙哥马利手下有800辆

2盟军得到空军支援,进行立体作战;而德军没有得到任何支援,补给线路也被切断,兵源,弹药,粮食,饮水都无法得到保障。

3蒙哥马利战前成功的欺骗了隆美尔,使得德军兵力分散。

隆美尔在北非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北非的阿拉曼战役,被称为二战转折点之一,英国蒙哥马利将军在此打败了“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的非洲军团。那么杰出的隆美尔元帅为何在此战败呢?我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

1、兵力相差悬殊 隆美尔在北非与英军作战,一直是以少胜多,兵力从未赶上过英军。阿拉曼战役前,英国又一次增强了非洲第八集团军的补给、空中支援,而且击沉了一艘给隆美尔送燃油的油船;而隆美尔经过长时间苦战,补给不足,燃油短缺,不能充分发挥部队机动性与战斗力。这是兵力不足的侧面。而从正面来说,隆美尔只有7万作战部队,而蒙哥马利有23万;隆美尔有550辆坦克,其中有300辆是意大利的“薄皮”坦克,不堪一击,蒙哥马利则有1450辆,而且有500多辆都是美制新型“谢尔曼”和“格兰特”坦克,就连德国88毫米高炮都打不穿它的装甲,隆美尔无力对付;隆美尔有不到350架飞机,蒙哥马利有1500架之多……所有这些,都几乎注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

实际,双方兵力相差如此悬殊是正常的——当时德国正在全力攻苏,无暇顾及隆美尔;而北非是当时英国乃至美国陆军的唯一战场,重要程度可想而知。而他们又那么惧怕隆美尔,当然要投入重兵。

2、希特勒错误命令 在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知道了蒙哥马利兵力强大,而且自己不会得到兵员补充后,就极力向希特勒请求撤退,以便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不然是绝对无力对付英军的。但希特勒过分高估了德军实力,小瞧英军的兵力,导致他下出了这样一道命令:不准撤退,坚守每一块得来的土地。所以隆美尔尽管深知自己实力不足,却不能撤退,造成了绝对被动,更加深了他的劣势。

3、情报 二战中,轴心国的情报系统之差是有目共睹的——从太平洋各大战役到大西洋战役,再到北非,都显示出情报的重要,也显示出轴心国因情报不及时导致的失败之严重。阿拉曼战役就是一个典型,从轴心国看,隆美尔别想得到任何来自希特勒的情报,而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仅有的一个侦察连还在侦查时被歼,这就导致隆美尔情报极其匮乏,几乎没有关于敌军实力、部属的信息;而同盟国的蒙哥马利有英国最好的密码破译机构及情报机构的支持,使他在战役前就充分了解隆美尔的部属、兵力,从而制定了包括欺骗行动在内的周密作战计划,得以在之后的对抗中占据绝对的主动位置。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指挥 虽然有以上两个决定性的优势条件,但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还是难以打败隆美尔的。首先,在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由于疾病缠身被迫回德国治病,希特勒派施登姆代替隆美尔指挥非洲军团,这直接导致了阿拉曼前期对付蒙哥马利的失利。蒙哥马利是一个有先进战略思想与独到见解的优秀将军,他较好的部署、指挥了英军,率领第八集团军逐渐打败非洲军团,使得后来隆美尔千里溃退。但隆美尔尽管被迫与其交战,又有诸多不利因素,但他还是在重返非洲之初就准确分析了英军的主攻方向,巧妙利用地形部署了主力迎击英军,使英军付出了4、5倍于自己的代价才攻下阿拉曼,隆美尔又违抗了希特勒的命令,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率领非洲军团撤退,还多次戏弄了蒙哥马利,也充分显示出其优秀的指挥才能。综上所述,蒙哥马利的指挥也是英军胜利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