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夏日绝句用了什么手法

9455℃ ANA

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在表达上有何不同?夏日绝句用了什么手法

夏日绝句和题临安邸表达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两首诗在背景上不同,还有就是两位作者在表达方式上呈现不同。

另外,《夏日绝句》是表达自然美丽的风光代表着作者心中的美好,《题临安邸》是作者郁闷心情的体现。供参考。

这两首诗分别从怎样的角度上来表达诗人爱国的情怀?

1一悲一喜 2一是通过对儿子的嘱咐来写的,一是通过收蓟北后我的他人饿心情表现以及景的 描写来写的 3一是对胜利的期盼,死也难释爱国情,一是对胜利的欣喜的角度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句古诗对比铃声的《题临安邸》有什么不同之处?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陆游对王师北望又一年的期盼和感慨,题临安邸是作者对南宋王朝的失望

题乌江亭 乌江亭 夏日绝句 有什么异同点 具体点 考试用的

———杜牧《题乌江亭》和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秦灭以后,项羽为争霸天下与刘邦恶战了五年,由强而弱,终至灭亡。他最后被围垓下,突围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舟以待,劝他渡江东归,重振旗鼓。他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羞愤自刎。历代文人墨客就此纷纷赋诗作文,臧否褒贬,以吊古伤今或借题发挥。 唐武宗会昌年间,大诗人杜牧游历乌江,经过项羽自刎之处,凭吊古迹,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为《题乌江亭》的七绝,其诗曰: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人首先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难以逆料,暗示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对待的问题。接着强调男子汉大丈夫面对失败应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在作了以上铺垫之后,诗人作出大胆而新奇的推想:江东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倘若项羽当年能够正视现实而渡江东归、重振旗鼓,以“卷土重来”的话,最终鹿死谁手或未易量。然而可惜的是,“号为霸王”的项羽,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曾“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而一旦遭到失败,竟万念俱灰,一死了之,怎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男儿”呢?他直到临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错误才是导致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却错误地认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而自甘绝灭,岂不悲哉?! 人们历来普遍认为,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表现了他的气节。杜牧这首诗却不落窠臼,独树一帜,批评项羽没有“包羞忍耻”的“男儿”气概,既很有见地而又言之凿凿。诗人在评论项羽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十分可取的。 南宋初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同一史实写了一首题为《夏日绝句》的诗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这首五绝却大气磅礴,是洗净脂粉气的慷慨之音。与杜牧不同,

李清照在诗中给予了项羽很高的评价,肯定他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英豪气概是令人感动的。 李清照写作此诗赞颂项羽,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她个人的苦难经历密切相关的。 靖康二年(1127),金兵南侵,汴京失陷,徽宗、钦宗被掳。宋高宗赵构率领臣僚仓皇南逃,几经辗转,定都临安,构筑了南宋小朝廷,把淮河以北大片国土拱手让金。动乱之中,李清照夫妇也逃往江南,她们留在故宅的珍贵金石书画大都毁于兵燹。更可悲的是,丈夫赵明诚不久(1129)便撒手人寰。李清照从此孤苦无依,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国恨家仇,使她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满怀怨愤。她写作此诗,就是为了通过赞颂不肯忍辱偷生的项羽,对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统治者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鞭挞。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在对千年以前的英雄发感慨,但对时事沉痛悲愤的谴责之情却溢于言表,是一首典型的借古讽今、发抒悲愤的咏史诗。 在当时那样兵连祸接的岁月里,广大百姓也和李清照一样饱受战乱之苦。他们平时受尽剥削压迫,灾祸临头之时,有守土安民之责的朝廷却委弃他们而逃之夭夭。因此,此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愤,同时也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心声。一位封建时代的弱女子能写出如此惊世之作,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题乌江亭》与《夏日绝句》俱明白如话而另有所寄,虽角度不同而各得其宜。两诗都意蕴深邃,议论精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咏史诗中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