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有没有当皇帝? 项羽当了几年皇帝

4291℃ HILDA

项羽有没有当皇帝?项羽当了几年皇帝

项羽做皇帝了吗?

项羽不是没有作皇帝的野心,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并且,当时他还有个名义上的主子——义帝,等他杀了义帝后,基本上天下开始叛离,根本没有机会称帝了。

最重要的是项羽大封诸侯的行为本来就给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熟读唐人封建论”当时中国已经不适合那种分封制,而且,封建诸侯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树敌,到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刘邦集团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张良功莫大焉!而且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基本上是刘邦奠定。

两人的思维方式确实不同,只不过项羽过于简单,直线,并没有别的什么,至于说目的,根本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刘邦比较有战略性,目的宏远,而项羽太过相信武力,一切目的总是建立在用军事手段或者说用暴力解决,所以他的目的也就进局限在打败敌人这一最现实,但又极端不全面的目的上。

如果天下真的让项羽统治,其实根本不用如果,项羽实实在在统治了天下,但是复辟了不合适宜的封建制,并且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政治政策,让关中,杀义帝,征诸侯,最后众叛亲离,落了个自刎乌江。其实,人民真正得到安定的时候,正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时候,而项羽统治的时候,实际比秦还要坏,因为人民至少失去了安定生活,又重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战争迭起,民不聊生,所以项羽当政,失去了中国!

项羽本身不适合作统帅,因为他缺少宏远的战略眼光,如果让他攻拔一城,决胜于阵前,那么恐怕秦末无有其匹,然而,他的高地位与他的强才能不相符合,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只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的原因,也就是在最后根本用不到战略决策时才显现出真正的霸王威风的原因

项羽为什么当不上皇帝?

前206年项羽分封18诸侯

这是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的18诸侯,看起来楚国得到了大部分肥沃的中原之地,实力碾压其他各路诸侯,项羽似乎可以安心地做霸王了。不过注意图中的红线,红线以西和以东的社会结构并不相同。不同之处,看另一张图就明白了:

前246年秦始皇即位时战国形势图

这是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时的形势,可以看到上图的红线以西与此时秦国的疆域基本吻合,也就是说在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红线内区域已被秦国统治超过40年(其实除了上党郡和太原郡都已经超过60年了)。古人早婚,寿短,且算20年为一代人,这些区域已经有两到三代人受秦国统治,也就是说,他们的地方长官是咸阳任命的郡守和县令,他们的爵位田宅是由秦国律法按军功授予的,他们的身份认同是秦人而不是六国人(出土秦军士卒家书:家乡在楚国故地湖北云梦的秦军在淮阳镇压楚国贵族叛乱),当地的原六国贵族与平民无异,已无社会影响力。这片熟地可以称为故秦之地。

与之相反的是红线以东的六国故地(不包括前246年之前被秦国夺取的土地),从最先被秦吞并的韩国(前230年)算起,他们被秦统治不过20年,虽然这些地方也建立了郡县制,但还没有形成由军功授田产生的自耕农和地主阶级(因为根本没军功可立,秦灭六国没敢用这些人,统一后征匈奴和岭南的士卒都留在当地戍守),虽然秦国将一批王室迁到咸阳,但地方上的贵族依然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且保持对故国的身份认同。这也是为什么陈胜首义以后,六国贵族迅速响应,并得以重建政权。

下图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的形势图,可以看到除了张楚政权的周文西征短暂占据的中原和关中之地以及赵国占据的上党之地外,起义军和六国贵族占据的都是六国故地,而故秦之地并无叛乱。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回到项羽分封诸侯的话题。项羽分封的18诸侯中,属于故秦之地的诸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当地没有类似六国贵族那样的根基(早被秦国拔除了),也来不及建立,因此他们只能沿用秦国的郡县制。由于没有宗族的血缘关系,这种郡县制诸侯国的地方长官对诸侯王的忠诚度,只取决于诸侯王的威望和当时的军事形势。如果是个地方上向心力很低的诸侯国,比如秦降将建立的关中三国,只要中枢被消灭或归降,甚至被围困,全国就可以“传檄而定”,而秦国打下的中央集权的基础可以高效地整合被吞并地区的资源,迅速用于下一场征服战争。

事实也是如此,从前206年8月韩信暗渡陈仓,到前205年5月,短短的9个月时间,刘邦就吞并了故秦之地除了临江王之外的所有诸侯国。

前205年5月,楚汉争霸形势图

此图中西魏和王陵已投降刘邦。西魏王豹是旧魏国王族,但魏国在中原大梁附近的故地被项羽所夺,项羽把魏豹封在的魏国最初发迹的河东之地,但河东之地已被秦国占据近百年,早已是秦的熟地,所以刘邦一出函谷关,实力对比悬殊,又没有根基的魏豹就投降了。王陵不是项羽封的18路诸侯之一,而是刘邦从武关入关中前留守南阳的部将,所以刘邦一出关中,王陵也归附了。

比起故秦之地的刘邦滚雪球似地迅速扩张,六国故地的诸侯又是另一幅景象。六国诸侯自反秦以来,迅速恢复了战国时的社会格局,诸侯王宗室及其支持者在本地枝繁叶茂,项羽根本无法撼动。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齐国,田荣对项羽空降的三个田姓诸侯王鸟都不鸟,直接吞并,项羽废了老大劲打败田荣,他的弟弟田横又立田荣子田广继续与楚国对抗。另外九江王英布,赵王陈余,燕王韩广也是六国旧王室或旧贵族,对项羽也是时附时叛,还有一个彭越在故魏大梁之地反楚。

如果仔细看前246年秦始皇即位和前205年楚汉相争的地图,你会非常戏剧性地发现形势非常相像,只不过刘邦的汉国取代了秦国(除了没占有临江国的江汉平原),而东方六国依然是那些(没有韩国,韩王被项羽杀了,魏国被彭越取代,另外还多出了九江国和衡山国)。而不同点就在于,秦末的东方六国尚能合纵,并力抗秦,而楚汉时的东方诸国却在内部厮杀,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即位后花了25年灭六国,而刘邦只花了4年。当然,韩信的军事才能,刘邦的威望和外交手段(类比秦国的连横),以及项羽的错误决策(不放低身段,联合东方各国抗“汉”,而是继续当自己是“霸王”,给了刘邦施展连横的空间)都帮助刘邦缩短了统一的时间,不过就算这些有利因素都没有,汉国统一天下的时间表也只不过再延长一代人而已,而东方各国,包括楚国依然机会渺茫。项羽依靠自己的军事才能赢得的一两次战术胜利,比如彭城之战,与战国末期赵国李牧、楚国项燕对秦国的胜利并无不同,都只是在给自己续命而已。

项羽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

项羽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恨秦国,恨秦国的制度,所以他不想当秦始皇第二,而是要抢够了东西回老家建设家乡。

刘邦是个实用主义者,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什么分封,郡县只要能够打败对手,让老子舒舒服服的就是好办法。

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刘邦剪灭异姓王大体完成,乱世持续一共只有15年时间。

这次社会重塑和统治集团换血,速度极快,为什么呢?

这场变局和战乱的本质因由,其实是道统人心的紊乱,而不是制度不够先进。

秦以武力兼并六国,以集权代分封,在关东地区一直是处于舆论风暴眼。

秦始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因此,秦朝的高压苛政路线,也是舆论无法统合的一种应激策略。

这个过于刚性的路线反而加速了秦朝的崩溃。

项羽当不上皇帝的直接原因.

唯好以力压人,不懂以德服人,毫无政治头脑和远见。

本来楚怀王为了搞分化平衡,让项家军从北路攻秦,与秦军主力战略对决,以便消耗项羽。

又派刘邦从南路攻秦,摧城拔寨。

约好先入关中灭秦的封关中王。

刘邦一路上是招贤纳士,能抚就抚,该屠必屠。

他对先入关中看的是很重的。

赵国司马昂军也想抢入关中的机会时,刘邦二话不说就对赵国友军发动攻击:敢跟老子抢头功!?

刘邦这是瞅准了抢先入关的巨大政治福利。这政治福利是什么呢?就是名望。

灭秦以前的刘邦,要说名望,不过就是项家从前的一员心腹猛将级别的。

但灭秦以后,尤其是刘邦在关中那套收买人心的教材级政治安抚手段使出来后.

绝对就是与奇迹般消灭秦军主力的项羽平起平坐的威望了。

加上天下共主楚怀王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天下都知道刘邦要接盘当时实力最牛逼的秦国地区,即将成为关中王。

刘邦携灭秦换代之功,天下无不耳闻敬仰。

灭秦后是有一大批人才和士卒主动投效刘邦阵营的,知名的有韩信、陈平等。

秦地人心也都希望温和派刘邦能做关中王。这就是名望的魅力。

刘邦能以一介平民8年成就帝业,

这次灭秦之举的巨大声望,使其迅速获得诸侯合法性,甚至一跃成为诸侯领军人物。

否则,范增怎么赶着想杀刘邦而不是别人呢?

项羽一回到楚国,就赶走义帝到偏僻地方。又干脆在路上直接派人杀了义帝。

怎们评价呢?义帝的号召力就算还赶不上汉献帝,把曹操换作项羽,也不会这么就把义帝杀掉。

换作刘邦,一定会把义帝放在身边,借其名义对敌对诸侯搞点发难理由,至少也让义帝替自己背点政治黑锅在取而代之。

至少至少取而代之,也有个禅让过程吧.

起码征伐师出有名吧,可项羽偏不,看你不顺眼就打你,不需要理由。

项羽这不明不白就把共主干掉了,就是没有政治头脑的首要表现啊。

而刘邦,则是爱谁当王当王,只要现在能帮我,日后再算账,绝不凭一己一时之喜好犯浑。

后来人家借皇帝名分搞死诸侯王,就省去很多徒劳的军事消耗了。

舆论这东西,绝对不是王朝建立的充分条件,但是王朝建立的必要条件。

建立政权后,大多数老百姓都指着鼻子骂你,地方豪族发点武器就愿意跟着去干你,怎么称帝?

上半年还跟孙子一样的刘邦一打招呼,下半年诸侯们就联合起来扑你都城,怎么称帝?

项羽人在徐州,连紧挨着的山东都搞不定,怎么称帝?

在项羽脑海里完全没有道统、人心、合法性这类东西,完全搞不清政治需要什么,怎么称帝?

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怎么称帝?

项羽为什么当不了皇帝

很简单,项羽生活在贵族制社会,他的思想无法跳出当时的时代,并不懂得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项羽并非没有机会一统全国,但是在项羽的巅峰时期,他选择了大封天下诸侯,选择了霸道而非王道,继续走贵族制的路线,这也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而复始这才是历史的定律,没有所谓的低级制度,只有最适合当下的制度,楚汉时期,贵族制进化到君主制是历史的必然,百年以前,中国从君主制再次进入贵族制也是历史的必然,万年以前,人类从母系社会进步到父系社会,导致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崛起成为世界主宰,今天,管理层的男人们为了统治和管制这些底层男人们,要废除女德提倡女权,借女人来压制男人,使社会再次进入到停滞不前的母系社会,这也是历史的规律,纵观近代百年之间,除了科技和商业不断变化之外,人类的社会制度,思想品行,道德水准,法律法规,宗教信仰,智慧远见,艺术境界,这些其实都完全停滞不前,这便是当今社会的特色

TAG: 项羽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