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不为钱不为利只为破坏的罪犯?(历史上为了利益背弃道义的事例)

9245℃ HILDA

历史上有没有不为钱不为利只为破坏的罪犯?(历史上为了利益背弃道义的事例)

历史上为了利益背弃道义的事例

举些简单例子吧:

1、窃符救赵:偷兵符是有自己的信义,但也是藐视国家法律;

2、二桃杀三士: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说白了就是借刀杀人,卸磨杀驴,书写的简单,实际跟“杯酒释兵权”差不多;

3、争功作假:先秦的军功爵,不否认借头冒功的可能;

4,外戚夺权:比如后周大将杨坚代周自立隋朝;共同点篡位的基本都是;

5、同室操戈:李二的玄武门之变还说的过去;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就更狠了,起兵攻打建文帝(他侄子皇帝),还用了朵颜三卫(外人打自己人);

6,驱虏;这个把投降的人当炮兵,其实不用分国界、地界,都是土匪行径;比如女真打明朝时候,把俘虏当炮兵;话说,教科书把金朝元朝写进去无所谓,还元朝大一统算不算羞耻?

7.嘉定三屠:其实跟强盗没什么区别,区别就是标着大旗的土匪,说穿了就是灭绝人性的殖民;更甚的南京大屠杀,那基本是灭种;

8.安史之乱,唐明皇引狼入室;李二装x到天的附属国后遗症影响,轮到他开始就搞起了节度使,搞得藩镇割据祸害;其实,想法是理想的,现实是残酷的;

9、“九一八事变”;到底是谁不抵抗,说不清楚;

10、生化武器;诸如细菌战那些以人体为实验,投毒违反人道主义;

总的来说,有战争基本就见人性;基本道义自见;

描写古代名人不为物质利益驱使的事件

1、钱多坏自己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反对厚赋重刑。他个人生活勤俭简朴,认为钱多会败坏自己的道德。有一次齐景公派使者访他。晏婴将家中仅有的饭食与使者分吃,两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去禀报景公,景公立即派人送来大笔金钱,让晏婴好度日接待。晏婴婉言谢绝,并说:“我用君王给我的俸禄救济了百姓,可见我家里并不穷。一个人到了中晚年,每月只需十总布、四升粮就足够了。 ”(“总”是丝的计量单位,一总为80根丝。 )

  2、不做守钱虏

  东汉将军马援,曾以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作为自己的誓言,出征匈奴、乌桓。后在西北养马,发展畜牧业,在有一些积蓄后却把所有的家财金钱救济别人。常人疑惑不解,马援说:“经营财货,贵在能救济他人,否则就是守钱虏!”后来“守钱虏”一语被人们用来作为聚财丰盛而用钱吝啬的人的代称。 “守钱虏”又称“守钱奴”、“守财奴”。

  3、清廉诫“四知”

  东汉官员杨震,以清廉自称。历居高位,“而子孙常蔬食步行”。有人劝他置产业留给子孙,他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认为将“清白吏”留给子孙是最厚的产业。在任荆州刺史时,路过昌邑县,曾经被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半夜“怀金十金以遗震”。杨震不仅不收,还说:“我知道你,你不知我,为什么? ”王密说:“暮夜无知者。 ”这十斤铜钱币无人知晓。杨震说,怎么无人知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而出。

  4、一钱归清江

  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居官清廉,家无余财,察举非法,百姓得安。离任时,有几位老人受百姓之托,各赠百钱为他送行,称赞他为政清廉,说:“自君来此,犬不夜吠,民不见吏,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刘宠感动地说:“吾政何能及公言耶?勤苦父老。 ”意思是,我哪像勤苦的父老们说得那么好,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这钱还是带回去吧。老人们执意要赠。刘宠盛情难却,没有办法,只好从每人手中拿了一文钱,象征性地收下了。谢别后,刘宠将收下的几文钱,情意绵绵地放到清澈见底的江中。后来人们就将这条江命名为“钱江”,还在那里盖了一座“一钱太守”庙,以纪念他的清廉。

  5、清慎天下最

  北周名臣裴侠,躬履俭素,清慎奉公,独立不倚,爱民如子。任河北郡守时,“罢废郡内旧时苛制”,“所食惟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称之”。原来此郡旧制,“有渔猎三十人以供郡守”,“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裴侠到任后统统废除,“不以人私”,将这些人以佣工的形式去为公养马。 “岁月既积,马遂成群”。裴侠分毫不动,“去职之日,一无所取”。因此,被誉为“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民歌称颂他:“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

  6、纳饼拒重金

  明代书画家、文学家文徵明,名重当代,学生甚多。他爱吃煎饼,当地老百姓有时用小篮给他送饼,文徵明收下后即用字画相谢。时间久了,凡求字画的人就携饼篮上门,文徵明也乐意挥笔,满足来者之愿。其时名声显赫的唐王派使者带着重金来求画,文徵明得知后,不以钱动,闭门谢客,拒不收纳。使者无可奈何,呆了几天,只好回去。

  7、行贿如盗窃

  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以清廉自律,视贪污为仇。从当教官时起就禁止学生送礼。他认为做官的“止此柴马,止此俸钱,出此之外,一文一分赃证也”。明代知县上京朝觐,可以从里甲、杂项摊派几百两至上千两银子,用以进京行贿,故京官皆把朝觐之年视为收租之岁。海瑞在淳安任上两次进京,只花路费四十八两银子,其他一概裁革,坚决不向上司行贿。别人以“外官入京有交际”,劝他“要做官不得不如是”。海瑞正气凛然地说:“充军死罪,宁甘受,安可为此穿窬举动。”把行贿视为盗窃(穿窬)行为。

历史上被钱奴役完后走向灭亡的人物有谁?还有被钱诱惑却坚守自己原则没有走入歧途的人物。跪求一些人物史

和珅

历史上的不慕名利的人,有具体事情

1. 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2. 陶渊明,他的《归去来兮辞》中说,因生活所迫,去当官,当80多天,发现当官违心,还是种田好,他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读他诗感受到他个不慕名利之人

TAG: 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