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我只喜欢这五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曹操,诸葛亮,孙权,马超,赵云,我的眼光还可以吧?

5238℃ DON

三国中我只喜欢这五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曹操,诸葛亮,孙权,马超,赵云,我的眼光还可以吧?

三国演义中哪个人物我最喜欢曹操诸葛亮曹操或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曹操三国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乱世英雄和帝王。而我认为曹操却是最真实、最洒脱的、最豁达的一个人。当然他还有另外一面,那就是狡诈、残忍,他的性格极为丰富。但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是有意在夸大他的“奸”。这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曹操这个魏武帝的获得和“篡汉”有很大的关系,是从“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得来的。

可是我却很喜欢曹操这个人,喜欢他的坦诚和胆识。而他的“奸”不过是从另一个方面写的他的“雄”。

比如赤壁大战时孙权、刘备用不到十万的兵力便打败了他。曹操不善水师,百万大军瞬间只剩十万。曹操损失之重是后来无法弥补的,这也使他在短时期内无法统一中国,此后他也再没有挥师南下的壮举了。但他没有像袁绍“官渡大战”后那样落魄,相反却一直鼓舞军士,分析原因。甚至看出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从而确定了之后的战略方针。应该说赤壁大战之前,曹操是唯一的乱世英雄。他占有的是广大的北方地区,也就是中原。那里物产丰富,交通也很便利,即使是“三分”天下,他的优势也是刘备、孙权所不能比的。在这场败仗中,我看到了一个英雄的气魄。不得不说曹操看得开,即使是在败仗中依然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

后来他总结了战略方针,坚持以往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一点上他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在对皇帝的把握上,这一点其他诸侯就比不上。最开始的董卓废立了皇帝,使得各路诸侯找到了一个理由联合起来“讨董”;袁术立自己为皇帝,下场和董卓一样,死得也很落魄。

虽然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更需要一位明主来统一全国,自立或废立还不能称作“大逆不道”。可是都还不到时候,曹操对皇帝的利用就高明得多,他自己不当皇帝却养了一个皇帝,从此他可以诏令天下,可以以各种理由讨伐其他诸侯。这也比刘备当时为攻打西蜀找不到理由而苦恼,甚至使庞统为之牺牲要幸运得多。他的深谋远虑证明了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虽然诸葛亮的《隆中对》也很被看好,可是后来的事实发展却不尽人意,刘备的雄心后来得以发展,但他摔的最惨,虽然起初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扭转了形式,打了几次胜仗,而且荆蜀两地也得到了,风云一时。但是后来荆州丢失,使刘备的本钱也没了。最不幸的就是后主刘禅,也就是阿斗,他真正毁了刘备千辛万苦打下的蜀郡。不仅整天玩乐,甚至相信奸臣,诸葛亮七次北伐都被他用各种理由召回。使诸葛亮眼看到手的地方也不得不放弃。等再出祁山时,兵力大损,加上蜀道难行,耗资巨大,最后留下很多遗憾。所以说,阿斗既没胆识也不识大体,很难完成刘备的遗愿。

《三国演义》中说曹操晚年的时候,杀了很多人以至于他把自己的坟设了80座,就是怕仇人报仇。所以现在人们还是在苦苦寻找到底哪个才是曹操真正的墓?再来看看曹操杀的人:荀彧、崔让…尤其是逼死了荀彧。他可是曹操谋臣中最重要的一个,早年间,也是他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官渡之战”,为曹操出主意。可曹操为什么要杀这样一个深知自己心思的有功之臣呢?其实是因为荀彧主张和曹操不同。当时很多人都劝曹操自立皇帝,而且当时也用不着那个有名无实的汉朝皇帝了。曹操心里当然也想自立,但是还是再三推脱,就是考虑朝中还有很多重臣不会同意。其他官员都是有怨不敢言,但荀彧却贸然和曹操对着干,公然反对他的主张。所以曹操为了清除后患,给曹丕一个稳固基础所以杀了很多有可能对曹丕造成后患的大臣。这的确反应了他的残忍和狡诈。

但是在另一件事上,我却看到了与之相反的真实和洒脱。曹操与人交谈时并没有什么忌讳,《三国演义》里说,当他高兴地时候他会把头埋到桌子上大笑,笑弯了腰,最后弄得满头的米饭和汤水。按理说,一个君王怎能如此的不顾形象,可是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情感全都表现在连声,并不隐藏。

曹操也喜欢开玩笑,当刘备还在许昌的时候曹操就和刘备开玩笑的说:“要我看,你才是大英雄,你以后没准会比袁绍、袁术他们的还有作为。说不定到时候我就要和你有一场大战了呢。”当时,刘备就吓得掉了筷子。从这件事来说,刘备之所以吓得掉了筷子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是在试探他呢,是想看看他究竟有没有和曹操对着干的心思。曹操这话说得也很白,直白的没话说。如果说曹操真的意识到刘备是“养虎为患”的话,他更应该斩草除根或者采取一些手段。可是他就是这么洒脱,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刘备当时到处投靠,是曹操客人。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对他却不说官话、套话,他却说得实实在在。他天性爱讲真话,即使是说假话,他也讲得坦荡,讲得理直气壮,真实、自然。

曹操性格有很多,作为一代帝王不得不狡诈,耍些手段。但他在那样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年代,曹操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说得坦荡。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可是曹操爱讲真话的性格却引起了当时很多士族的不满,因为他不信天命更不慕虚名,所以名声不好,但这仿佛不能阻止他成为一方霸主。

而且我认为他是所有诸侯、帝王中自己最有主意的,以至于他的谋士们都不知道他的心思。袁绍三个谋士心不往一处使,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虽然都很聪明。但是袁绍自己没有主意,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后来他三个很出色的谋士互相挑拨,都投奔别人或自相残杀了。刘备还不错,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但是他自己却没什么谋略。所以当他离开诸葛亮去西蜀的时候,就连连失利,还发生了火烧连营这样的事情。曹操自己有谋有略,所以他才敢杀了荀彧这个重要的谋士,换成刘备他肯定会珍惜的很呢。

曹操任用司马懿,但他却在司马懿身边安插自己的内线,并且在自己将要死的时候告诉曹丕中用完司马懿后必须给他裁军,不能让他拥有太大的势力。

可是司马家族最后还是推翻了曹魏,天下归晋了。曹魏的灭亡,应该是从曹丕推翻了汉朝,自己做皇帝开始的。曹操去世没多久,陈群就提出要改朝换代了,其实就是把曹操一直坚持的政治主张和最重要的筹码推翻了。可是与之相交换的就是和士族搞好关系,因为之前曹操不能称帝主要原因就是士族和大臣大多数都不支持。曹丕看到了本质,那些士族之所以不支持不是因为他们要一心扶汉,当然一心扶汉也有,但都被曹操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原来汉代的大官,他们当然不希望改朝换代了。所以曹丕第一步就是颁布了“九品中正制”来拉拢士族官员,再一次给了那些士族官员大量的选举权和推荐权,于是他们又再次垄断了做官的机会,并且权利也大的多了,这就给后来司马家族——这个士族,造反埋下祸根。

曹操千辛万苦才把士族的权利收了回来,应该说是一步一步,十分艰难。况且曹操为了纳贤,是何其辛苦。曹丕的做法把曹操早年间的努力成果都毁灭了,最后导致了魏国的灭亡。

三国大家最喜欢哪5位人!

我喜欢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在三国演义中你喜欢哪个人物??

就个人我还是喜欢贾诩,手段是有点偏毒辣,但为人处事自有一套,所以命最长!呵呵

三国中你最喜欢谁?

最喜欢传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