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里无君颜的皇帝是谁?

4771℃ THOMAS

太和殿里无君颜的皇帝是谁?

“君无戏言”中的“君”是皇帝还是君子

皇帝 君无戏言是说封建社会的君主说出的话是不可以更改的,那就是圣旨、圣命,即所谓的“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同时,对他自己而言,正是由于他说的话要当真,所以他也不能随便说话,以免说错,误了大事。后来人们所说的“君无戏言”所指的意思为后一层的涵义要重一些。 你可以去百度查一下 资料:http://wenwen.sogou/z/q749905588.htm?si=1

皇帝的金銮殿在哪一个大殿中?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它哪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皇帝宝座上是哪四个大字?

太和殿啊!

后来搬到了乾清宫!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1987年

“正大光明”(顺治所书)

太和殿,中和殿,太和殿的简介各是什麽

1、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2、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

3、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保和殿。

扩展资料:

宫殿用途:

1、太和殿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2、中和殿

明清两代,中和殿的使用功能基本上相同,即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皇帝在中和殿通常都先接受主持庆典的官员朝拜和奏事,再到太和殿参与庆典。

另外在每年春季的先农坛祭典时,皇帝都会先到中和殿阅读写有祭文的祝版,查看亲耕用的农具。在参与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的类似活动前,皇帝也会在这里阅读祭文。

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给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要到中和殿阅读拟好的奏折。

有时候皇帝也会在这里召见官员或赐食。

3、保和殿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

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

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

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后改在五月初。乾隆十年(1745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太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保和殿

乾清宫和太和殿的匾额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

"建极绥猷"为乾隆皇帝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建:建立、创设。

极: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绥:原义为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之意。

猷:道,法则。

建极:典出《尚书·周书·洪范》

绥猷:典出《尚书·商书·汤诰》

建极绥猷含义为: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

乾清宫正殿高悬的是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这四字来自《周易》:

“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周易·大壮·彖辞》)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周易·履·彖辞》)

这就是说要使皇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从而表明他们的统治是正大光明的

——————————————————————————————————————————

因为太和殿主要是举办典礼和宴会,所以用“建极绥猷”表明天子的使命。

而乾清宫则是处理政事的,用“正大光明”以表示皇帝的统治是正大光明。

TAG: 太和 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