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这首诗的出处 蓼莪这首诗的主旨

3058℃
《诗经·小雅·蓼莪》出自毛诗中多少页 那年版

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诗经》作为汉族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汉族诗论的第一篇专著.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汉人传诗的加之毛诗本有四家,称为四家诗.后三家即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此三家又被称为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东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

蓼莪这首诗的出处 蓼莪这首诗的主旨

蓼莪从内容上来说是一首什么诗?

诗词原文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用“系”字既切合柳.

诗经.小雅.蓼莪这首诗的翻译是啥啊???

小雅·蓼莪 作品出处《诗经》作 者无名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

蓼莪是什么诗

《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第四章诗人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后两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飙风起兴,创造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抒写遭遇不幸的悲怆伤痛.全诗六章,主要特色为赋比兴三种表现方法交替灵活使用,前后呼应,起伏跌宕,回旋往复,运转自如,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蓼莪是什么意思

蓼莪 出处:诗经·雅·小雅·谷风之什 所属朝代:西周 作品体裁:诗 【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编辑本段]【题解】 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莪》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中心思想:诗人抒发了不能终养父母的悲痛与哀思.写作特点: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的含义——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谁能解释一下诗经《蓼莪》啊.谢谢

摘自中华孝道园,中华孝道园内有个景点叫蓼莪禅寺,他是我国唯一一座孝子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叫蓼莪禅寺为孝子寺,这也是与“蓼莪”两字有文化联.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出自哪里?

《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出自诗经的作品,作者无考. 作品内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作品:蓼莪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

谁能解释一下诗经《蓼莪》,为啥要取名为蓼莪呢?

首先蓼莪就是高大的莪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针开黄绿色小花,叶嫩时可吃.蓼莪在诗中是象征父母的,取名蓼莪有何不可?其次诗经所有的诗都是以诗文开头句化解的,有的取二字(如静女),有的取一字(如氓),有的简缩,如(关雎),还有这首《蓼莪》了

<诗经.蓼莪>一问 !!!

答案应该是一“父母恩德之大如苍天之无穷无尽”.因为它是对上文“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的总结.

TAG: 主旨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