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叠被子很重要吗?在紧急集合的时候要求10分钟到场晚一分钟也不行也要把被子叠好?

4721℃ EDMOND

在部队叠被子很重要吗?在紧急集合的时候要求10分钟到场晚一分钟也不行也要把被子叠好?

新兵在新兵连训练晚上会经常的紧急集合吗

我就以我自己的新兵生涯为例来说吧。

我是武警,新兵每天的生活归纳起来就是三件事,吃饭,站岗,训练。电视上放的好像吃的伙食很好,我那会吃的就是白菜,整整三个月,除了过年的时候的菜会很多。可能是要特意锻炼我们的艰苦朴素的意志吧。时间倒没什么限制,但也不能太久。一般十来分钟搞定,部队规定的起床时间是早上六点吹起床号,但是我新兵那会从来没有一次是六点起来的,基本上是每天四点就起来了,甚至更早,因为我们还要学习叠被子,那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就是战士们牺牲了多少个新兵连的早晨练出来的,慢工才能出细活。当然,如果你有把握把你的被子叠到班长挑不出毛病,你也可以睡到六点吹号了再起来。被子弄好了,再去搞班里卫生区的卫生,如果卫生很早就搞完了,回来就要学习条令,然后到了六点半出操,我们那时候早上是轻装跑五公里,跑完回来就洗脸涮牙,然后准备吃早餐,我当兵是在北京,早餐是馒头鸡蛋和稀饭(不知道会不会因为地方不同而早餐不一样)。吃完早餐后休息半小时,在八点开始一天的正式训练,和上课一样,每45分钟休息一次,时间是 10分钟。

12点吃午饭,下午一点半继续训练,下午六点收操。

晚上睡觉肯定是要睡得警觉一点啦。呵,紧急集合是必不可少的,频率的话就要看那个吹紧急集合哨的人的心情了,有一次我们九点熄灯,九点半就开始吹第一次,后来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来一次,不过也就那一次频繁一点,一般有时候一星期来一次紧急集合,不一定每次的吹哨子紧急集合就会跑几圈。有时候是训话,有时候就是检查下集合的速度,当然,大部分还是会跑几圈的。比方说,今天连部开会,把你班这周的卫生先进班的旗子给拿给别人班了,那么恭喜你,你们班今天晚上肯定会有紧急集合。

不训练的时候就是在宿舍看书,我新兵那会儿是不可以请假外出的。就在里面坐着学条令条例。

不管如何,军营管理还是以人性化为主的,没进去以前多少会对它有一种神秘的看法,但真正习惯了你就会深深喜欢它的。

另外,告诉你一个秘密,不管你会在军营里呆多久,不管你将来做什么,新兵连的那段岁月,将始终是你最难忘的。

一是三种步伐,跑步,齐步,正步,这里还有蹲下,起立,挎立,立正等步伐,主要是身体形态训练为主,训练军人的形象,仪表,

二是练习射击,

三是单双杠一至二练习,

四是体能训练,主要是五公里,还有投弹训练,

基本上就是这些,也许有没有说到的地方,对了,

每周三五是政治课,一二四是军事训练,其它的是学军歌,这是一个非常多的事情,不用站岗。下连后需要站岗。

部队叠被子要多长时间

条令上没有限时,新兵刚学肯定会慢,老兵叠个被子10分钟怎么也完了

军人折被需要多久,几分钟,还是几秒?

这个其实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有三分叠七分修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三分钟叠七分钟修也可以理解为被子百分之三十靠叠百分之七十靠修

在部队每天不管训练还是休息,早上起床有15分钟的时间用来穿衣整理个人事情(大、小便)

起床15分钟后就开始集合出早操,早操一般45分钟

出完早操回来就是30到45分钟的洗漱和整理内务时间,然后开饭,吃完早餐准备早上的正课训练

别看有30到45分钟,你要干的事情包括洗漱、整理个人内务、打扫集体卫生区。一个建制连队少则三四人多则上百人,全部要在单位时间内洗漱完毕还要整理个人内务和集体卫生区。实际个人叠被子的时间不超过上面说的10分钟(三分叠+七分修)

当然,平时周末原地休息的时候,内务要求相比平时来说是比较低的,老兵都能分分钟把杯子按照痕迹“折”出来,压根不用叠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被子在平时团里那些屌参谋烂干事督查内务时是过不了关的

部队叠被子合理么有用么?

由于英国人用“一床玫瑰”( a bed of roses)表示生活的一帆风顺,咱们国家那些所谓的新潮青年也就开始用 “愿你的人生是一床玫瑰”表达对朋友的美好祝福。照此逻辑,咱当兵的人也可用“愿你的军旅生涯是一床好被”表达祝福,或者干脆说“愿你叠得一床好被”。众所周知,在部队,“一床好被”比“一床玫瑰”要现实得多,也重要得多。

   “好被子是好被子主人的通行证,差被子是差被子主人的墓志铭。”这话一点不夸张。没见那些叠被高手,有更多的机会受到班长排长甚至是连长指导员的表扬吗?当着全连百十号人的面,连长说今天内务检查,某某某同志被子叠得不错,大家都要向你学习。哎呀,这是多有面子的事情!从此,你渐渐受到了连长的关注、班长的称赞、老兵的认可甚至是老乡的妒忌,更可贵的,你较早得到了新兵很难得到的自信与被尊重。你开始上路,你当兵咂摸出了滋味,你开始顺风顺水,这一切的获得都得滥觞于你那张通行证,那“一床玫瑰”。

      

  差被子的主人就会比较惨。有些叠被子上路慢的同志在一次次被班长排长甚至连长指导员手把手教后仍旧叠不出四棱见角、方方正正的“豆腐块”。从此,你就得面临种种难熬的厄运和经历;从此,你将在新兵连和“后新兵连”时期为你的差被子生病挨骂吃不好睡不香;从此,在这段时期你花在叠被子上的时间比你除此的一生的还要多。我上军校那会儿,学员队施行量化管理,内务质量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能影响到评功评奖,兹事体大。每次中午上课回来,我战战兢兢地走到走廊小黑板跟前,“今天内务检查被子质量差得有:易某某、田某某……,利用中午时间拆开重叠。”刚舒口气,最终,我沮丧得看到了我的名字,完了,中午又不能休息了。唯一可笑的花絮是有位同志由于上榜次数过多而获得了“榜爷”的绰号。中午重叠被子还是好的,遇到脾气不好的领导,你的面包被子有可能躺在走廊过道或者水房里。当然,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我一直没找到叠豆腐块的合法性渊源,《内务条令》上并无具体的要求。合法性也许不足,但其合理性却毋庸置疑:军人的整齐划一、一丝不苟的习惯和作风都能并且都得通过叠被子的过程习得。我的首任班长说得好,叠被子是一种形式但不是形式主义。问题是,当形式渐渐超越了内容,当叠被子整内务的真正意义逐渐缺席,叠被子的味道变了。一代代的兵们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探讨叠被子的技术、交流经验心得以应付内务检查。正如许多大城市的高楼背后都有阴冷灰暗的胡同一样,在一套光芒四射浩气凛然的理由背后也隐藏着一套你知我知心知肚名的潜规则:由于官方赋予了内务许多额外的价值,兵们都明白了内务的好坏判断直接与你利害相关,甚至牵扯到你的“荣枯进退”。显然,内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权力话语的存在。首先,被子质量的直观性是形成这套话语的首要因素,其直观性便于上级的检查管理和讲评,进而便于控制管理的“泛内务意识形态”。在营造出“内务好才是真的好”的氛围后,班长们借助教你叠被子施展他的权威,叠被子的技术性、繁复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在这里又帮了大忙。班长说你怎么叠你就得怎么叠,教与被较的上下级格局很轻松的就形成了,事先营造“泛内务意识形态”又提供了教与被教的合理性:叠被子的技术不是屠龙之技而是实用的。第三,检查内务完成了实现权力话语的最后一环。由于“豆腐块”并无一个严格的评判标准,被子叠成什么样才过关,什么样才是“法定样式”均未见诸明文。这就给予班长连长这样的检查者以广阔的“自由裁量”空间。至此,“说你行你就行”的权力话语方式通过内务形成了。与潜规则相适应,喷水、板夹、用着哩水定型、把木板叠入被子等潜技术被人竞相模仿,不知这是否算成作弊。为了不让被子成为自己的“墓志铭”,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内务检查前请高手叠好被子不拆不盖当佛像般供着,不脱衣服睡觉哪怕感冒生病。在《李敖回忆录》里,就有这样的例子:“穿上军装以后,…首先是整理内务,把棉被叠成豆腐块,有人为了清早起来,没办法把棉被快速折出棱角,宁愿不盖棉被,冻着睡”。看来所谓“国军”也无法跳出内务的吊诡。

  不但如此,很不幸你的面包被子成为你的“墓志铭”后,它在领导中的印象也就真成了“墓志铭”铭刻在领导心中而无法更改。你很难超越它的存在:叠不好被子你不准休息、不准外出、不准写家信;诸如你被子都叠不好还能干什么还能干好什么这样的质问成了无法辩驳的真理。被子质量问题成了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可被任意解释发挥从而控制拿捏你的“第22条军规”! 难道都忘了《内务条令》142条 “连队内务设置应当利于战备,方便生活,因地制宜,整齐划一,符合卫生要求”的宏旨。难道都忘了叠被子只是培养良好作风和习惯的工具。难道忘记了最简单的一句话:被子是用来睡觉的卧具。我们要追问,我们是否赋予了内务过多的形而上的内容?

  目前,随着以人为本和士兵利益无小事等观念的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单位的土方法已经被科学卫生的做法代替:某部战士的内务柜可以上锁了,某部战士的毛巾不单纯追求美观划一而可以晾晒在阳光下了,某部对给被子喷水的做法进行了纠正。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务“形象工程”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务实科学、以人为本,以提高战斗力为指归的内务标准和做法一定会代替那外型具体而内容抽象的豆腐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