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 欲得天下,必先得荆州? 得荆州者得天下

3546℃ BILLIE

为什么说 欲得天下,必先得荆州?得荆州者得天下

诸葛亮为什么说得荆州者得天下

诸葛亮是说取了荆州再取益州方可安定天下

其一、荆州当地军事、人才、资源都比较富庶,而且地处战略要地,是三足鼎立局面的重要支点

其二、刘备当时已知天命的年龄了,刘备集团也一直面临挫败,先取荆州稳定局面建立信心而且当地人也比较认同刘备,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其三、刘备得荆州之后必然引起各方面的妒忌和顾虑,一不小心就会腹背受敌四面楚歌,北边曹操集团东边是孙家西边是刘璋。

最后,益州易守难攻,而且资源非常富庶,诸葛亮还分析了刘璋那边各种形式认为可取,待取得之后以西南益州为基地,立荆州之势以对曹操和孙权,形成鼎立博弈的局面,才能安得一方天下,至于收复汉室其实孔明打一开始也没夸那个海口打那个包票。

荆州的失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并非大意失荆州,荆州之失,乃势所必然。

  第一 荆州乃军事必争要地。对蜀来说,孔明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反过来说,既然威胁到宛、洛,那魏又岂能置之不理。对吴来说,夺取荆州,“全据长江以守,以待天下之变”也是大的方针策略。荆州只要有机可乘,谁都想据为己有。

  第二 刘备取西川,使魏吴有机可乘。

  因庞军师被张任在落凤坡前箭射身故。孔明曰:“既主公在涪关进退两难之际,亮不得不去。”孔明遂与了印绶,令文官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将糜芳、廖化、关平、周仓,一班儿辅佐云长,同守荆州。一面亲自统兵入川。先拨精兵一万,教张飞部领,取大路杀奔巴州、雒城之西,先到者为头功。又拨一枝兵,教赵云为先锋,溯江而上,会于雒城。孔明随后引简雍、蒋琬等起行。当日孔明引兵一万五千,与张飞同日起行。这里至少又分兵一万五千。

  至此,荆州还能有多少兵来守呢?正如司马懿献计曹操:“臣有一计,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

  荆州乃重地,又前后两次分兵,在危急之时,刘备又不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虽孙武吴起不能为。刘备不发两川之兵,也是弃轻就重,无奈之举。益州汉中要分兵镇抚,那才是三国鼎立的根本。

  孔明入川时对关羽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州。”云长问:“那八个字?”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军师之言,当铭肺腑。”这是一厢情愿,实力不济,怎么东和孙权?在关羽拒婚之前,东吴已有两次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分兵入川,早有细作报入东吴。吴侯孙权会文武商议。顾雍进曰:“刘备分兵远涉山险而去,未易往还。何不差一军先截川口,断其归路,后尽起东吴之兵,一鼓而下荆襄?此不可失之机会也。”权曰:“此计大妙!”因吴国太大怒:“吾一生惟有一女,嫁与刘备。今若动兵,吾女性命如何!”遂叱退众官。国太恨恨而入。孙权立于轩下,自思:“此机会一失,荆襄何日可得?”后孙夫人回吴,具说张飞、赵云杀了周善,截江夺了阿斗。孙权大怒曰:“今吾妹已归,与彼不亲杀周善之仇,如何不报!”唤集文武,商议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忽报曹操起军四十万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且按下荆州,商议拒敌曹操。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却说东吴孙权,知玄德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遂召张昭、顾雍商议曰:“当初刘备借我荆州时,说取了西川,便还荆州。今已得巴蜀四十一州,须用取索汉上诸郡。如其不还,即动干戈”。商议起倾国之兵,来取荆州。忽报:“曹操又起三十万大军来也!”权大惊,且教鲁肃休惹荆州之兵,移兵向合淝、濡须,以拒曹操。纵然关羽不拒婚,东吴就不取荆州吗?

  义薄云天、智勇双全,被封到“盖天古佛”的关羽,竟然长时间背负着“大意失荆州”的罪名,确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诸葛亮为什么北伐前不取先荆州,荆州是天下之腹四通八达,取了荆州无论是伐魏还伐吴都大有帮助为什么不取

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腹背受敌啊亲

因为蜀汉在西南,荆州在它的东边,攻打荆州同时对抗吴魏,他要面临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攻击,四通八达在己方便于调动的同时,也意味着敌人可以任意选择攻击的方向。

而先伐魏后图统一,就算东吴先翻脸,也只是东、北两个方向开打,且能借助四川易于防守的地理环境拖住吴。

殷仲堪既为荆州

原文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德行第一/40)

译文

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上任时正赶上水涝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没有别的佳肴,饭粒掉在餐桌上,总要捡起来吃掉。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却也是由于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够登上高枝就抛弃它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词解

殷仲堪:东进人,能清淡,善著文,为孝武帝所重,曾人荆州刺史。 水俭:因水灾而歉收。 五碗盘:一种孝星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五个碗组成。 方舟:指一州的长官,刺史。 尔曹:你们。 脱落:掉在。 辄:总要。 以:用来。 虽:虽然。 率物:有心为人表率。 缘:也是。 真素:生性朴素。 以:因为。 受任:出任。 豁:把。 损:抛弃 。 (有版本 “损” -- “捐”)。 存:记住。

TAG: 荆州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