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忽略了人善被人欺?

4989℃ MURIEL

为什么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忽略了人善被人欺?

为什么家长都欺侮老实的孩子?

老实的人在社2113会上是经常被欺负的,

尤其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压力普遍很大

,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治安很乱.老实人就成了被欺负的对象.

用当今的话5261说.说好听是老实,说不好听是无能.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

我也是个老实人,我对此有很深的理解.现在不是老实人呆的4102社会.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那么我们就要拿出勇气,做个强大的自己1653

关于说家长也欺负老实的孩子,这点我不赞成,

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自己的骨肉,父母怎么会找老实的孩子欺负呢.

如果说老实的孩子受的批评比调皮专的孩子多的话,那也是父母恨铁不成钢,从心理上是一视同仁的

不过,每个父母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他们也是喜欢能干的孩子,

把自己变属的强大起来,就能够在社会上站住脚,也会受到父母的喜欢,因为你是他们的骄傲.

为什么我孩子在学校老是被欺负,是我孩子太善良了容易被欺负吗?

成长环境造成,孩子不够自信! 不是说家长对孩子不好! 可能是方法问题.

举例,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缺点,会产生自卑心理;可以引导

不要经常拿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比较 并且在其面前。

其他可能:学校的环境 实际上有些是很恶劣的。

校霸,可是很恶劣的 孩子有很多是不会告诉老师家长的,原因相信你自己也知道,你也上过学!

为什么父母总是忽略子女的感受,把它当做不存在呢?

国内大环境都是这样,往往做父母的总是习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属,忽略他的独立人格,对孩子颐指气使,让他按父母的意愿去行事,这常常是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久而久之他会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但如此,还会与你产生隔阂,甚至是逆反情绪。当我们知道该怎样尊重孩子的人格,用一种平等、民主的朋友式关系来与孩子相处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句话不吐不快,父母请尊重孩子的选择,你们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也需要受到尊重。

为什么家长们都对孩子不守信用!!

培养诚实的品德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古老的话题,“狼来了”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教育范例。父母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诚实,孩子们也知道不应该说谎。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孩子都有说谎的经历。

孩子为什么说谎?一个人刚刚出生时是根本不知道说谎的,孩子从小到大,如果他的谎话越来越多,那他所有的谎话都是从他接触的人那里“学会的”,其中最主要就是父母。

孩子的心是纯真的,他们对大人的话往往坚信不疑。但有些父母不懂得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对孩子总是随口承诺,却不兑现,结果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为孩子树立了不诚实的“榜样”。

家长作为孩子最重要的亲人,对孩子说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父母要想孩子诚实,自己首先做一个诚实的人,别忘了孩子的眼睛正看着你。

·专家观点·

家长不要树立坏榜样

曾锦华(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一直以来听到这样的故事特别多,很多孩子都向我抱怨说,家长们许下的承诺到头来很多都是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如今的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千依百顺,为什么孩子还是觉得家长不守承诺呢?我认为这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是经济活动与思维活动脱节的社会转型期有关。独生子女的家长其成就大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惯性思维令他们对孩子往往是物质上的给予十分慷慨,精神、时间上的付出却相当吝啬,因此不少家长们忽略了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例如爱与诚信。其次是家长对孩子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认同程度,这决定着孩子在家长眼里的分量。第三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个诚信的问题,忽视了对孩子守信就是对自身诚信度的提升。

家长们的习惯性失信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令孩子认为自己不被家长接受,导致对家长缺乏足够的信赖感,沟通的欲望自然减少了,而沟通的缺乏正是目前大大小小的家庭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最坏的情况是,当家长由于某些自身原因不能信守承诺,对孩子不道歉,而是用某些借口继续欺骗孩子,这样的父母就会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说谎的坏榜样。所以我希望家长们能放下家长的架子,对孩子做到平等沟通,时刻真诚互信,多点换位思考。

·成长在线·

孩子暑假上兴趣班为啥没兴趣?

广州天河北某家长:我的孩子小学二年级了,什么特长也没有,看到别的孩子会弹琴、会英语,我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正好放暑假了,社会上兴趣班很多,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英语班、游泳班。整个暑假我又要工作,又要带着孩子到处上课,很辛苦,可孩子不理解我的苦心,每次去上课都要生气,我很苦恼,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詹校长: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孩子平时学习身心很疲惫,好不容易盼来暑假了,家长却全部包办、占用,这对孩子很不公平。

对这位妈妈的苦恼,我有两点看法:

1.让孩子适当参加培训班是好事,但家长要先与孩子商量。也许,这位妈妈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需要征求他的意见,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一味包办代替,那孩子无论干什么都不会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家长强迫,有的孩子就连玩都不爱了。

有位家长说,他小时候爱玩乒乓球,拿一个破黑板擦的背面当球拍,偷空就去玩,非常快乐,常常大汗淋漓乐此不疲,后来成了乒乓球高手。现在,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去练乒乓球,就为儿子买了很好的拍子、找了非常好的教练,还天天很辛苦地带孩子去训练,可孩子却懒得去。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父亲小时玩乒乓球是自己想玩,条件再差也能坚持。而孩子练乒乓球是父亲的意思,是为了完成大人给的任务,孩子是被动的,因此,再好的条件对他来说也没兴趣。

还有一些家长抱怨,有时孩子因为家长要求写旅游见闻,连最爱的旅游都情愿放弃,也是这个道理。

2.怎么帮助孩子选择适合他的兴趣班?

首先,家长不能跟风赶时尚,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耐心与孩子一起选择。

拉瓦特是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小时候他妈妈希望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先把他送去学物理,没学会;又把他送去学数学,也是不行;送去学钢琴,还是没有任何感觉。拉瓦特非常痛苦。妈妈想:“我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呢?”经过认真观察,妈妈发现拉瓦特做事情一丝不苟,而这种素质非常适合做化学实验。于是她又带孩子去试,结果拉瓦特一下就被吸引了,最后成了化学家。

有哲人说过: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找到了最适合他的事。

由此可见,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尊重孩子,要尽心竭力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再用科学的方法去激活、开发他,孩子才具有一生学习的动力,才可能成功。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詹文龄:著名教育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创办人,广州汇景新城国际幼儿园创办人。她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家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