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适用于民法吗 民事推定的规则

11℃
法律问题:疑罪从无适用于民事案件么

疑罪从无本身就只是一个刑法学上的概念,民法讲究的是因果责任,由于你的原因造成了实际的需要负法律上的责任的后果.这其中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形除外.所以疑罪从无不适用于民法.

疑罪从无适用于民法吗 民事推定的规则

法律术语"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

疑罪从无的意思是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疑罪从无”作为无罪推定原则.

法律对于“疑罪从无”是如何具体规定的?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我想这是疑罪从无的直接法律规定了 这一原则是从刑法三大原则之一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中衍生出来的 疑罪从无在我国实践中用的很少(具体数据可见法院的工作报告)

中国法律是不是疑罪从无

中国现行法律要求就是疑罪从无.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中规定人民法院对“案件的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而又确实无法查证清楚、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的,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如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主要表现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在审查起诉阶段,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新刑事诉讼法中哪些法条体现了疑罪从无原则

审判阶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是对疑罪从无原.

疑罪从无与无罪推定的区别是什么

1、定义不同:(一)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 (二)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

如何理解疑罪从无原则

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疑罪从无”原则?——“错案防范系列谈”之三 发布:2013-06-28 14:57:41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 本社评论员 刘桂明 浏览:0次 【大 .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吗

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诉于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没有疑罪从无四个字,但一系列条文体现的就是疑罪从无原则.如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是对疑罪从无原则的典型概括.

疑罪从无原则3大原则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关于“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的规定,是对疑罪从无原则在审判阶段适用的法.

行政处罚无法确定或难以确定违法的当事人,能否适用疑罪从无原则

难以确定违法的当事人,从实际上说,没有具体的处罚对象,即行政相对人,这种情况就不能执行处罚程序,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疑罪从无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