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不是吹牛逼? 综合交通体系分析图

3528℃ TYRONE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不是吹牛逼?综合交通体系分析图

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是否与城镇体系规划较好衔接,是否可以为顺利进行详细规划奠定良好规划基础,顺利进行衔接。

2、城市性质的叙述是否能准确体现城市的主要职能,代表城市发展方向。

3、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划定是否与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相符,并具有一定弹性。

4、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是否实事求是地充分考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资源及城市发展的限制。

5、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用地平衡是否科学,用地布局的整体效益是否能够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生活中起促进作用。

6、城市对外交通及内部交通是否形成整体网络系统,并着眼于区域规划,发挥城市交通的整体作用。

7、城市市政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布局是否合理,规划容量是否与城市发展规模及性质相适应。

8、靠近江河湖海地区的城市是否具有完善的防洪体系规划及相应治理目标。

9、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保护效应如何最大限度避免了污染。

10、城市防灾和人防系统是否有明确的系统规划。

11、对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是否划定了保护和控制范围;其保护和控制范围的规模是否有利于保护规划、有利于形成城市特色。

12、近期建设规划是否可行。

13、总体规划的综合技术经济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目标。

14、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度。

15、城市总体规划的图面是否过于追求几何规整性。

16、编制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已经采纳群众意见的情况。

未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啥样

一轴两纵三辐射 四网五横六枢纽

●交通运输将由传统交通逐渐向现代交通转变

●交通发展方式将由单一发展向协同发展转变、要素依赖向科技创新转变、通道建设向枢纽建设转变、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

“核心提示”

交通运输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面。面对未来成倍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和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对发达、畅通、高效的交通运输的要求,土地供给、线位空间布局等问题将是交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传统的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交通发展模式将被高效组合、网络联动的集约发展模式所取代。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交通发展要适应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全面实践节约型发展模式,合理配置资源,重视生态保护,集约利用土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走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今年3月,我省“十二五”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出台,规划提出,我省将进一步构建、完善、升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7月31日,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 《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按照新方案,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由原来的 “三纵十一横十一环”调整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总里程达到7258公里,比原规划增加了938公里;全省119个县(市、区)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

为何升级交通运输体系

“十二五”规划时期是我省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战略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省“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将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将快速提高,必将产生大量具有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的客货运输需求;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促使货物运输规模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物流、人流、信息流将更加活跃,安全、经济、可靠、高效和舒适、便捷、个性化的运输需求更加明显,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从全国来看,我省要面对国内区域格局变化新形势,在加强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连接的通道建设中,构建开放式、外向型交通出省通道,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交通运输格局。从自身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建设时序要适应全省 “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空间发展架构的需要,以推进城镇化需求为动力和目标,按照 “接轨周边、联系南北、拓展通道、延伸腹地”的要求,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大交通体系,建立公平、开放、有序、高效的运输市场体系。

交通蓝图如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省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年底,全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里程将达15万公里。初步形成“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铁路、公路、机场、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构架。网络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一体化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基本形成,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未来中长期内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总体布局为:

一轴。北起大同,途经太原,南至运城;向北辐射至内蒙古、京津唐、河北等省(区),向南辐射至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

两纵。东纵:北起天镇南至焦作,沿沁水煤田东翼,位于太行山山脉,覆盖沁水煤田等重要煤炭基地,并向东衔接北京、石家庄、郑州等主要城市。西纵:北起偏关南至运城风陵渡,穿越我省河东煤田腹地,毗临黄河,与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等资源型城市相邻。

三辐射。东北方向:向东北方向辐射至环渤海经济圈。依托京津唐、京深高速公路网络体系,京石客运专线、津秦客运专线以及秦沈客运专线等铁路干线,缩短太原都市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距离,连通天津、秦皇岛等主要港口。东南方向:向东南方向连通中部地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依托中南部铁路通道、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焦柳铁路、京广、京沪等高速铁路,连通中原城镇群、武汉都市圈等中部主要经济区,促进太原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合作,增强其承接东南沿海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西北方向:向西北方向辐射至西部大开发地区。依托大西客专、太中银铁路、准朔铁路、青银高速、京包铁路、陇海铁路等线路,连通陕西、内蒙古、宁夏等西部地区,进一步发挥太原都市圈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撑。

四网。根据“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布局和我省现有及规划建设的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等项目,通过合理运输组织,构建太原经济圈城镇交通网、晋北中部、晋南中部以及晋东南中部城镇群城镇交通网。

五横。一横:西起朔州平鲁二道梁,横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的第一条横向通道;二横:西起偏关天峰坪,横穿忻州,东至河北阜平;三横:西起柳林,途经吕梁、太原,东至平定旧关;四横:西起临汾大宁,东至长治平顺;五横:西起陕西韩城,东至河南焦作。

六枢纽。规划建设太原、大同、运城、临汾、长治和吕梁六个综合交通枢纽。“十二五”期间,按照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选择1个条件成熟的城市为试点,推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新增“一横一环”

7月31日,《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获得原则通过。路网布局调整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由3条纵线、12条横线、12条环线及部分连接线组成。

此次规划调整,主要是新增了10条高速公路共938公里,分别是太原二环高速公路、朔州东北环高速公路、昔阳龙坡至榆次东阳高速公路、祁县城赵至离石高速公路、阳城至运城高速公路、应县至繁峙高速公路、静乐丰润至兴县黑峪口高速公路、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洪洞至大宁高速公路、古县至翼城高速公路。

此次规划调整意义重大,一是适应了今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的新变化。我省国家高速公路规模由2039公里增加到3963公里,高速公路网规划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二是适应了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需要。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必须先行一步。这次调整就体现了“适度超前”的原则。三是适应了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新调整规划,加强了与铁路、航空、城市公交等的高效衔接,进一步统筹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链接

根据规划,到2015年年末,全省高速公路将建成6320公里,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高速出省口建成31个;到2020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7258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6公里/百平方公里,33个高速出省通道全部建成,规划目标全部实现。届时,全省高速公路将实现省会到相邻省会、省会到地级市、相邻地级市之间高速直接连通,与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共同构成现代化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通高速公路,进入高速公路半小时覆盖范围。

本报记者冷雪

全省高速公路网

全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调整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由3条纵线、12条横线、12条环线及部分连接线组成。

3纵(共计2276公里):

东纵 天镇平远堡——泽州道宝河747公里;

中纵 新荣得胜口——垣曲古城732公里;

西纵 右玉杀虎口——芮城刘堡797公里。12横(共计3785公里):

第一横 阳高孙启庄——右玉杀虎口181公里;

第二横 广灵加斗——平鲁二道梁253公里;

第三横 灵丘驿马岭——河曲338公里;

第四横 五台长城岭——保德316公里;

第五横 平定杨树庄——临县克虎寨348公里;

第六横 平定旧关——柳林军渡356公里;

第七横 昔阳龙坡——柳林军渡348公里;

第八横 和顺康家楼——柳林军渡314公里;

第九横 黎城下浣——永和永和关326公里;

第十横 平顺河坪辿——吉县七郎窝354公里;

第十一横 陵川营盘——河津禹门口295公里;

第十二横 泽州韩家寨——芮城风陵渡356公里。12环(共计1223公里):

太原环线87公里;太原二环244公里;大同环线105公里;朔州环线74公里;忻州环线79公里;晋中环线88公里;阳泉环线104公里;吕梁环线79公里;长治环线115公里;晋城环线63公里;临汾环线98公里;运城环线87公里。

15条连接线(共计1075公里):

京新高速山西段9公里;大同马连庄——肥村15公里;朔州连接线32公里;浑源——王庄堡41公里;太原——古交23公里;太原——长治187公里;静乐丰润——兴县黑峪口100公里;汾阳——石楼96公里;洪洞明姜——曲亭17公里;洪洞——大宁77公里;安泽——阳城蟒河146公里;古县——翼城97公里;垣曲华峰——蒲掌24公里;闻喜东镇——临猗孙吉97公里;闻喜东镇——平陆三门峡大桥114公里。

公交规划是不是要根据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来做呢?但是交通规划里的内容又不多的感觉

要独立拿出来做的,因为综合交通规划相当于一个概述,就是引导方向,但不具体,详细的内容还需要由公交专项规划来做的。

交通规划,

这个不大可能,相对于道铁专业来讲可能不是很好找

TAG: 体系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