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鱼鳞病吗? 郑州鱼鳞病医院

5715℃ PHILLIP

请问这是鱼鳞病吗?郑州鱼鳞病医院

这是不是鱼鳞病呢》》

考虑为鱼鳞病

鱼鳞病俗称(蛇皮癣),70%属遗传(遗传病),多于儿童时发病,好发部位四肢躯干仰面,皮肤干燥粗糙,皮屑边缘略翘起,状似蛇皮,或汗毛孔有颗粒物堵塞,长不出汗毛,重者皮肤呈灰褐色鳞屑和深重斑纹,随着年龄增长波及全身,本病特点冬重夏轻。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蛇皮癣。依遗传方式不同而分为: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

① 常见。常于生后数月开始发病,病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症状冬重夏轻。

② 基本特点:皮肤干燥、疹色为黄褐色或污褐色鳞屑呈菱形或多角形,边缘翘起,中央紧贴于皮肤,细小或糠状。

③ 皮疹主要发生于四肢伸侧,其次为背部,头部可有轻度鳞屑,重者可波及全身,但腋窝、臀皱折部位常不波及,手背可有毛囊角化性损害。

④ 多数患者因全身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致使皮肤干燥少汗,患者因此感到不适。

2.性联遗传性寻常鱼鳞病

1).少见。属性联隐性遗传,仅发生于男性(女子为携带者),出生后不久发病。

2).皮疹分布广泛,屈侧和皱折部位亦可累及,腹部较背部为重,皮疹鳞屑较大而明显,可波及肘窝、腋下、脶窝。

3).眼裂隙镜检查,男、女均可见到在角膜后壁或弹性层膜上具有多数小的混浊点。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过去称为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此病出生时即有皮肤增厚如角质样,有铠甲样鳞屑覆盖整个身体。出生后脱屑留有粗糙的潮湿面,可见松弛性大疱。其上再度形成鳞屑。四肢屈侧和皱襞部腹股沟、腕,腋和肘部有灰色厚的或疣状鳞屑,局部呈疣状损害,所以又称豪猪状鱼鳞病。

4.层板状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过去称为无大疱的鱼鳞病样红皮病,可分轻重二型。

1).重型者为丑胎多数为死胎或产后死亡。

2).轻型者即所谓层板状鱼鳞病,出生后即发病,外被的角质层较薄如火棉胶状角质层脱离后,皮肤呈红色并有脱屑。

5.限局性线状鱼鳞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层板状鱼鳞病的一种变异。

鱼鳞病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表及身心健康甚至遗传下一代,多年来困扰着人类的这一顽疾。

临床研究发现:鱼鳞病的发病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热、血毒形成某种物质代谢障碍,这种代谢遗留物不易从肾脏排泄,却与皮肤有较强的亲和力,由于这种代谢遗留物的熔点和溶解受气温、湿度的影响很大,夏季皮肤水分充足,气温高,这种物质处于液化和溶解状态,因此对皮肤的损害相对较轻。但是一进入秋天,气温降低,气候干燥,该物质一经分泌到皮肤表层就迅速凝固,并且皮肤水分减少,无法有效溶解该物质,因此它就凝结,沉积于皮肤角质层,所以会出冬重得夏轻的症状,其结果一方面对皮肤产生损害,使皮肤角化速度大大加快产生大量的鳞屑;另一方面堵塞了毛囊和汗腺导管,导致皮脂腺、汗腺分泌障碍,最终使皮肤失去滋润,变得异常干燥。由于全身皮脂腺、汗腺的分布差异以及每个人体质的不同,分别从皮脂腺,汗腺上分泌代谢遗留物的多少也不一。因此不同类型的鱼鳞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鱼鳞病治疗原则

1.目前无根治方法,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和促进正常角化;

2.全身治疗,可试用维生素A,13-顺维甲酸、银屑灵或氨甲蝶呤;

3.局部可用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去除过度角化的物质,如鳞康等;

4.有感染可外用抗菌素软膏。

5.中药治疗以祛屑生新、荣肌润肤、改善血液微循环系统,强化皮肤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自生免疫机能为主

这种病是鱼鳞病吗?

你好,你妈妈这个手脚裂口不是鱼鳞病,像是缺少维生素导致的;当然了,真菌感染也会引起裂口,如果是缺少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或者补充点维生素药片慢慢就会好;如果是真菌感染那么就要用杀真菌。建议到医院皮肤科去确诊一下,针对性的用药。祝早日康复!

鱼鳞病能治愈吗 是鱼鳞病吗? 请问这是鱼鳞病吗?

寻常型鱼鳞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型鱼鳞病(Autsmal mnant chthyss Vulgars)【病因及发病机制】这型鱼鳞病为具不全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基因定位于1q21。【临床表现】特征是出生时症状不显著,但至生后几个月,于背及四肢伸侧出现淡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定,边缘则游离。其后在躯干及四肢屈侧也可出现鳞屑,皮肤干燥。下肢的鳞屑较躯干的粗糙,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头部可有轻度鳞屑。手背常见有毛囊性角质损害,并可有掌跖角化过度。常在生后第2年(有的甚至在第5~6年以后)病变范围和程度才达高峰。夏季或居住在温热地区者脱屑轻。每当寒冷季节,暴露部的表皮失水相对增加时即发病。根据其鳞屑的严重程度,其名称也可不同。【治疗】本病无特殊疗法,用油脂霜剂可改善症状。10~20%尿素软膏或霜。0.1%维A酸霜或油膏、2~5%水杨酸软膏或5%α-羟基酸(如乳酸、苹果酸、柠檬酸)亲水性软膏或水溶液、以及40~60%丙二醇均可有效。作者应用周鸣歧的“鱼鳞汤”治疗本病,少数病人曾获得满意疗效。处方:生黄芪25.0g、黑芝麻20.0g、丹参12.0g、当归10.0g、生地10.0g、地肤子12.0g、熟地10.0g、枸杞子10.0g、何首乌 10.0g、白藓皮10.0g、生山药8.0g、苦参8 .0g、防风8.0g、川弓5.0g、桂枝5.0g、蝉衣5.0g、甘草5.0g,服4~8月。2.性联遗传性寻常型鱼鳞病(Sx-lnk chthyss vulgars)【病因及发病机制】这型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其基因定位于Xp22.3,是类固醇硫酸酯基因缺陷造成微粒体类固醇、硫酸胆固醇和硫酸类固醇缺乏。【临床表现】较少见,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发现,仅见于男性,女性仅为携带者,一般不发病,但在女孩及青年妇女中可在臀及小腿部出现鳞屑。颈部的鳞屑大而显著,头皮有细小鳞屑,面及耳部常可波及,个别病例或严重者可波及肘窝、腋下及腘窝,不侵犯掌跖。天气温暖时本病症状减轻。病情不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整个儿童期病情可较重,至成年后也不缓解。眼科裂隙镜检查,男女均可见到眼角膜后壁或后弹性膜层上具有多数小的浑浊点。患者可伴隐睾。本病的表皮细胞分裂率正常。【治疗】 治疗则与显性遗传寻常型鱼鳞病相似。

什么是鱼鳞病?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病,旧称鱼鳞癣,中医称蛇皮癣。主要表现为四肢伸侧或躯干部皮肤乾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如鱼鳞状或蛇皮状,因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性联遗传寻常性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及板层状鱼

鱼鳞病按症状和体征可分四型:

1.显性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月-5岁之间发病;

(2)皮肤乾燥、上覆灰白色至淡棕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周边翘起,中央紧贴皮肤;

(3)主要分布在四肢伸侧、背部;

2.性联寻常型鱼鳞病

(1)出生后3个月内发病,仅男性受累;

(2)皮肤乾燥粗厚,上覆大而深棕色鳞屑,冬重夏轻。随年龄增长,损害不变,甚至加剧;

(3)皮损分布全身,以头面、侧面、耳前、颈受累最重。屈侧常被累及。

3.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1)出生时全身即有铠甲样多层鳞屑,脱落后出现粗糙湿润面,可有松弛性大胞;

(2)严重者手足呈爪形;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层板状鱼鳞病

(1)婴儿全身生后为一层广泛火棉胶状膜紧紧包裹,数日后该膜脱落,皮肤广泛潮红,上有大片多角鳞屑,中央粘着,边缘游离;

(2)掌跖角化过度,指甲及毛发过度生长;

(3)2/3患者有睑外翻。

鱼鳞病鱼鳞病俗称(蛇皮癣),70%属遗传,多于儿童时发病,好发部位四肢躯干仰面,皮肤干燥粗糙,皮屑边缘略翘起,状似蛇皮,或汗毛孔有颗粒物堵塞,长不出汗毛,重者皮肤呈灰褐色鳞屑和深重斑纹,随着年龄增长波及全身,本病特点冬重夏轻。

鱼鳞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皮肤角化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蛇皮癣。依遗传方式不同而分为: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

① 常见。常于生后数月开始发病,病情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症状冬重夏轻。

② 基本特点:皮肤干燥、疹色为黄褐色或污褐色鳞屑呈菱形或多角形,边缘翘起,中央紧贴于皮肤,细小或糠状。

③ 皮疹主要发生于四肢伸侧,其次为背部,头部可有轻度鳞屑,重者可波及全身,但腋窝、臀皱折部位常不波及,手背可有毛囊角化性损害。

④ 多数患者因全身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致使皮肤干燥少汗,患者因此感到不适。

2.性联遗传性寻常鱼鳞病

1).少见。属性联隐性遗传,仅发生于男性(女子为携带者),出生后不久发病。

2).皮疹分布广泛,屈侧和皱折部位亦可累及,腹部较背部为重,皮疹鳞屑较大而明显,可波及肘窝、腋下、脶窝。

3).眼裂隙镜检查,男、女均可见到在角膜后壁或弹性层膜上具有多数小的混浊点。

3.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过去称为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此病出生时即有皮肤增厚如角质样,有铠甲样鳞屑覆盖整个身体。出生后脱屑留有粗糙的潮湿面,可见松弛性大疱。其上再度形成鳞屑。四肢屈侧和皱襞部腹股沟、腕,腋和肘部有灰色厚的或疣状鳞屑,局部呈疣状损害,所以又称豪猪状鱼鳞病。

4.层板状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过去称为无大疱的鱼鳞病样红皮病,可分轻重二型。

1).重型者为丑胎多数为死胎或产后死亡。

2).轻型者即所谓层板状鱼鳞病,出生后即发病,外被的角质层较薄如火棉胶状角质层脱离后,皮肤呈红色并有脱屑。

5.限局性线状鱼鳞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层板状鱼鳞病的一种变异。

鱼鳞病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表及心身健康甚至遗传下一代,多年来困扰着人类的这一顽疾。

中研国医馆的专家经多年潜心研究发现:鱼鳞病的发病是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热、血毒形成某种物质代谢障碍,这种代谢遗留物不易从肾脏排泄,却与皮肤有较强的亲和力,由于这种代谢遗留物的熔点和溶解受气温、湿度的影响很大,夏季皮肤水分充足,气温高,这种物质处于液化和溶解状态,因此对皮肤的损害相对较轻。但是一进入秋天,气温降低,气候干燥,该物质一经分泌到皮肤表层就迅速凝固,并且皮肤水分减少,无法有效溶解该物质,因此它就凝结,沉积于皮肤角质层,所以会出冬重得夏轻的症状,其结果一方面对皮肤产生损害,使皮肤角化速度大大加快产生大量的鳞屑;另一方面堵塞了毛囊和汗腺导管,导致皮脂腺、汗腺分泌障碍,最终使皮肤失去滋润,变得异常干燥。由于全身皮脂腺、汗腺的分布差异以及每个人体质的不同,分别从皮脂腺,汗腺上分泌代谢遗留物的多少也不一。因此不同类型的鱼鳞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

中研国医馆依据不同类型的鱼鳞病采取辩证施治的措施,研制出“鱼鳞清”系列药物。该药以祛屑生新、荣肌润肤、改善血液微循环系统,强化皮肤新陈代谢,调节人体自生免疫机能,经临床验证,已为全国各地众多患者解除痛苦。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