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节网课时长改为30分钟,你觉得该如何把握课堂时间?课前你应该如何准备呢?

1038℃ MARK

1、每节网课时长改为30分钟,你觉得该如何把握课堂时间?课前你应该如何准备呢?

课堂中时间分配如何把握

一、课前预习时间要合理

课前预习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一些接收速度较慢的学生,课前预习,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准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自觉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揣摩老师讲课的方式,产生学习活动的动力,长期锻炼,可以很好地培养自学能力。有些教师舍不得在课的开始留给学生一些预习时间,总是一开始就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学习若缺少了思想上的准备和求知动力,一部分反应速度慢的学生也许就会落下前进的步伐。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我在教学中,结合小学低年级识字少的原因,每节课的开始五分钟都让学生自己看书、做题,学生识字量有了一定的保证,经过不长时间的培养,学生便能主动的自学,且均能掌握基础要点,课堂参与率和正确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二、课堂提问时间要合理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总是抛出问题后就希望快速回答,而反应较快的总是那些优秀学生,他们在学困生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便能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老师误以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所回答的问题,于是接着进行下一环节。久而久之这种忽视,就让学困生失去信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就随之淡化,差距无形中扩大了。

古人云,“静思出智慧”。通过教学经验得知,只有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找到学知的答案。因此,教师要舍得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静思,让更多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领悟语文的奥妙,静思不是冷场,而是语文识字教学扩展思维学习的最好途径。

三、课堂作业时间要合理

有些教师上课时把讲课时间填充得满满的,常常把作业留在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怎能在自由的黄金时间里静心作业?其效率的低下是可想而知的。占用学生课后合理的休息时间,大部分学生是不乐意的。其实,在课结束前适当留点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因此,作业会很认真;另外,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适当指导;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上课的时间掌握学生课堂效果如何,通过面批面改及时掌握个别学困生认知能力,及时给予辅导,让他们赶上集体前进的步伐。

因此,我们在向课堂教学四十分钟要质量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素质的个体差异。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舍得留给学生预习的时间,通过学生的思、议、集体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够遵循循序渐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才有所提高,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有效掌控一课时教学时间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正确熟练及时地调控教学内容和进度,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流程向前拓展。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适时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从教学论的观点看,恰当的师生语言沟通可以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更深入。从控制论的角度看,学生思路的引导激发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每个细节上的精心运筹。因此,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进行有效地分配。教师该怎样支配一课时的教学时间,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结果呢?

  1.善用教学专用时间

  所谓教学专用时间是指教师在教学历程中纯粹用于教学的时些间。根据教育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凡是能够充分掌握教学专用时间,使教学之外其他活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教师,其教学效果较之一般不注意此点为优。

  2.掌握专心学习时间

  3.提供课业学习时间

  在教材有适当难度的情况下,维持学生自行学习而且由学习中获致成功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课业学习时间。有经验的教师都会了解,教材的难度超过学生能力时,学生难以从学习中获得成功。但教材难度适中时,如不提供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也无法使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因此,良好的教学安排是,既能在教材的难度上适合于学生能力,又能在时间上容许学生经由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

  首先,教师要根据即将教授的内容制定完美的导入语

  完美的导入语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要避免不属于教学专用的活动。导入语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到教学重点的实施,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导入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发问式的,也可以创设情境,有时可以以一首诗为开头,也可以以一段话为开头等等,但都必须与即将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必须能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眼球。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导入语不能过于深奥,学生花了五六分钟才能理解的导入语肯定不是完美的导入语。总之,完好的导入语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教学专用时间。

  其次,要活用教材,使之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除了能对教材讲清楚外,还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教材固然是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其原则是必须起到引导学生学会的目的,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做到既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又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虽然我们在备课中作精心的安排,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已经学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既动态生成的问题,却又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本身就符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离开教学活动,学习动机是无从激发的。

  第三、巧妙设疑灵活提问,善用教师回馈激发学生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疑和提问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掌握学生的专心学习时间,就必须学会巧妙设疑灵活提问。例如: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设疑提问,可以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无疑处生疑提问,引导学生学会生疑,激起学生在平淡的学习过程和内容中的学习心理活动,从而能于平淡中见神奇,于平庸中见绝妙;在学生思路易堵塞的地方设疑提问,以帮助学生畅通思路,顺路思考,开拓思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疑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很好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设疑提问,学生回答以后,如果教师不给予学生正面回馈,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总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历程,在师生互动的教学历程中,双方的语言沟通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教学时师生语言沟通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讲解、教师问学生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表现好,师生互动就融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感到轻松,教学效果就显著。巧妙设疑灵活提问,善用教师回馈是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则的。

  第四、提供足够的课业学习时间,巧设适当的练习

  大多数教师相当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而忽略学生知识的转化过程。虽然每一课堂都设置练习,但是留给的课业学习时间太少,大部分只能布置课后练习。根据学习理论与教学原理,学生某一学科的学习动机维持在一节课以后,随着下一节课上新的学科内容而暂告一个段落。实践证明,学生大部分没能按时完成课后布置的练习,即使完成其效果也相当差,这样练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练习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强化记忆、检测学习效果以及了解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信息,排查学生知识空缺的重要手段。如果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不起学生新的求知欲和思维亢奋。因此,教师在一个课时里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业学习时间,完成适当的练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布置大量的练习是不可能的,过于平淡或机械反复的练习也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活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而设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各式练习,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练,然后当堂完成,当堂讲评,保证学生一课有一练,一课有一得。

如何掌握各个环节教学时间,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打造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观念先行。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30%的作用,学生由教师讲解到模仿再到形成学科能力,关键是靠学生本身,而不是教师。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时间对半分的,那你的课是个及格课,如果三分之二的时间让给学生活动,教师的讲解等活动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教师是个好老师,如果四分之三时间给学生,你是个优秀老师,你要是只用十分之一时间,那你是个特级教师。

二、建立自主管理的学习小组

建立自主管理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首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合作学习的愿望。

其次,按照管理办法合理分组,召开一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加强学习指导。

(1)分组分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首先由班主任综合各种能力选择出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班主任协作,按照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各一名。开始时,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2)管理: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应进行认真观察和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小组及成员进行有效学习提供帮助指导。

a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b要保证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时间,做到:自主学习不充分不交流,小组交流不充分不展示。

c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小组讨论能顺利健康的开展,不在无意义环节上浪费时间;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出现混乱时,教师应及时干预与纠正。

d小组提前完成作业任务时,教师应认真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并布置扩展提升类的学习任务。

e对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情况,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实践证明:初始阶段,通过评价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实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三、有效地组织教学

有效地组织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第一、抓好时间,用好时间,落实好“20+20” 。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学生练习活动的时间不宜少于20分钟。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教学目标难易适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科学地制订最佳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实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教学环节则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流畅。

第四,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上不出现盲区。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后一名抓起,不抛弃,不放弃,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能积极发言、认真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总之只要转变思想观念,合理利用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组织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及时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就能优质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时间

一节课如果40分钟,老师讲课25分钟,留学生自行理解、提问回答15分钟。

一般情况下,师生“合用时间”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所占比例最大,达60%左右,但也不能占的太多,必须注意留出一定量的时间给学生单独使用,由学生自由支配。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情况,要适当加大“生用时间”的比例,通常占一节课的10%—35%上下。“师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一堂课占用不得超过5%,不少的教学经验也说明了,要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时间结构,必须尽量减少教师独用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熟记教案,以便减少课堂上独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