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黄瓜太空辣椒种子哪来的? 太空蔬菜图片大全大图

5928℃ MINDY

太空水稻太空番茄太空黄瓜太空辣椒种子哪来的?太空蔬菜图片大全大图

专家们是怎么培育出“太空水稻 ”“太空番茄 ”“太空黄瓜”和“太空辣椒”等新品种呢?

这是将种子带上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的照射,改变种子的基因,从而达到新的种子。

太空蔬菜的介绍

据报道,中国科学家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其中“太空番茄”累计推广了3万多亩, “太空青椒”累计推广了20万亩。今天,我们就请从事此项育种研究的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给大家介绍一下太空蔬菜是怎么回事。

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开辟了人们探讨空间奥妙的通道。返地科学卫星的发射,又揭开了开发空间资源应用的新纪元。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不仅利用空间条件进行军事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气候观测等科研工作,而且应用卫星创造的空间特殊条件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一批批空间诱变的农作物新品种(如太空蔬菜)在我国相继推出,这是航天新技术与农业科研相结合的结晶。

太空蔬菜是怎么来的

通过空间诱变育种新途径育成的蔬菜新品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空蔬菜。目前我国已有两种太空蔬菜在大面积种植,这两种蔬菜是“宇椒一号”甜椒(太空椒)和“宇番一号”番茄(太空番茄)。

1987年,“龙椒二号”干种子(纯系)搭载于“870805”返地卫星上,在空间飞行了5天,返回陆地后经多代选育而成了“宇椒一号”。1994年,“组培大黄”番茄干种子(纯系)搭载于“940703”返地卫星上,在空间飞行15天返地后经多年培育而成了“宇番一号”。

太空蔬菜与常规蔬菜有何不同

“宇椒一号”甜椒与原来的陆地甜椒“龙椒二号”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从微观检测看,它们在生理生化、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上都有明显差异,并出现了营养成分的改变,前者与后者相比,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19.48%~24.53%,叶绿素含量提高了24.6%,过氧化物酶及酯酚同工酶谱带也有明显不同。而且“宇椒一号”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及过氧化物酶体均比陆地品种增多、增大。

从宏观来看,太空蔬菜的植物学性状也有明显改变,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果实增大,单果重平均200g以上,而原品种只有90g;太空品种的抗病性增强,具有高抗疫病、耐毒病的特点,而龙椒二号是感病品种。此外,“宇椒一号”产量明显提高,平均增产20%~40%,在大棚生产可达到5000公斤/亩以上。

由于“太空椒”的以上优点,更受菜农喜爱,种子销售快,至今为止全国各地(除台湾、西藏外)均有种植。

“宇番一号”也具有果大、质佳、高产的特性,单果平均重250g以上,最大的可达800g。其果色鲜艳,呈橙黄色;果肉厚、沙瓤,味甜。

吃太空蔬菜有副作用吗

太空诱变的蔬菜只是其本身的DNA有所变异而非外源性DNA导入,没有其他危险成分,太空蔬菜是安全的。

为什么要发展太空蔬菜

太空蔬菜不仅有高产、质佳、抗病等优势,而且太空育种是一条崭新的育种新途径,它具有其他育种途径所不具有的优势。

在空间飞行中,所有搭载的生物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飞行动力学因素、飞行舱内的环境因素、空间辐射因素,还有来自生物体内部的因素等。这些因素一般都会共同作用于生物品种之上。一般来说,在植物空间生物学研究中,空间特有的微重力环境和空间辐射因素是研究的重点。

以上情况均能引起生物体生理生化的变化和异常物质的改变,在一些研究中也证实在微重力条件下或卫星发射过程中强烈的冲击会使植物的细胞壁破碎,造成种子吸水力提高,导电性增强,可促使植物生长发育。

太空诱变育种有哪些优势

多年的实践证明,空间诱变具有变异多、变幅大、有益变异多、稳定快的特点。一般经过处理后的生物品种,其第二代便出现变异,而且变异一经产生就很难丢失,同时空间诱变还能避免常规育种中难以克服的产量与品质等性状负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太空诱变能够育成聚多重优良性状为一体的新品种。所以它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育种新途径。

我国应用这一新途径不仅在蔬菜育种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且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已育成水稻、小麦、谷子、白莲等一批新品种投入生产。今后,必将有更多的太空蔬菜、太空粮食进入市场,摆上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