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放大镜组合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使用放大镜应注意什么

570℃ HELEN

两个放大镜组合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使用放大镜应注意什么

2个放大镜重叠后的方大镜有什么特点

①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

②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比直接叠在一起放得更大;

③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④清晰看到放大倒立的像时最大。

想要一套凸透镜成像规律基础练习题

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 ( )

A. u<f

B. f<u<2f

C. u=2f

D. u>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 ( )

A. f<2cm 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 )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

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 位置。

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 ;发生光的折射是 ;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

1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

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 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 、 的 像。

17.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则通常情况下, (选填“甲”

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 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

的焦距更 。

18.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 ,近点大约在 处;明视距离大约是 。

19.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 外,以避免 干扰。

20.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

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

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

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共14分)

21.(6分)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22.(4分)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23.(4分)在下列方框中各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4分)

24. (4分)小红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爸

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红设计了以

下两种方法来辨别。请你帮小红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栏。

用手

触摸眼镜名称镜子类型判断依据

近视眼镜凹透镜

老花眼镜凸透镜

观看

报纸眼镜名称镜子类型判断依据

近视眼镜凹透镜

老花眼镜凸透镜

25.(6分)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

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

蜡烛放在a、b、c、d、e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

的像最大;

(2)蜡烛放在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蜡烛放在 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

(4)蜡烛放在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

可以观察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26.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O、B位置时,在光屏上C处会

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烛焰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 (选填“C”、“D”或“E”)处

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位置 (选填“能”或

“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27. (4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归纳得出的规律有:(写出两条即可)

28.(5分)给你一副老花镜、一把刻度尺、一张白纸片,请你在晴天里测出它的度数,完成下列简要实验步骤:

① 把老花镜的一块镜片 着太阳光,移动镜片后面的白纸片,直到上面出现一个

、最亮的亮点。

② 测出小亮点到镜片的距离即 。

③ 由D = 100Φ= 求出这块镜片的度数。

④ 换用另一块镜片, ,可求出另一块镜片的度数。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

DCDBA BDBCCDBC

二、填空题

14.凸透镜,焦点。

15.ABC,DE,BD,CE。

16.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

17.甲,甲,短。

18.无限远,10 cm,25 cm。

19.大气层,大气层。

20.小,大。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提示:凹透镜,凸透镜,

四、探究与创新题

24.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薄;字变小,字变大。

25.呈现在光屏中央;d,a,d,e,放大。

26.(1)倒立,缩小,实。(2)D。(3)能。

27.(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等。

28.① 正对,最小。

② 焦距f。

③ 。

④ 重复前面的步骤。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①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具有立即性,即输入发生变化时,输出立即变化。(实际电路中还要考虑器件和导线产生的延时)。

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或间接的反馈,以免出现不确定的状态或形成振荡。如右图设计的基本触发器,当输入~S、~R从“00”变为“11”时,无法确定Q和~Q的值。

③组合逻辑电路容易出现“毛刺”,这是由于电路“竞争-冒险”产生的。如图所示,图中与门的两个输入分别由信号 A

经过不同路径传递而来。按照理想情况分 析,电路输出端应该始终为 L=A ·~A =0。考虑到信号在逻辑门中的传输延迟,~A

到达与门输入端的时间始终落后于 A。图(b)的波形显示,信号 A的四次变化都产生了竞争。但这四次竞争引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和第三次竞争造

成输出错误,第二次和第四次竞争则没有造成输出错误。换言之,只有第一次和第三次竞争引起了冒险,产生了尖峰干扰。

由于“毛刺”的影响,应避免使用组合逻辑电路直接产生时钟信号,也应避免将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作为另一个电路的异步控制信号。如右图,本意是设计一个计数范围为“0~5”的六进制计数器,即输出QD、QC、QB、QA从5“0101”变到6“0110”时,与门输出“1”,控制“CLR”异步复位到

“0000”,但是由于输出从3“0011”变到4“0100”时,QC先于QB从“0”变到“1”,导致短暂的“0111”出现,使与门输出“1”,引

起复位,从而使实际的电路计数范围为“0~3”,与设计的初衷相悖。

④用VHDL描述组合逻辑电路时,所有的输入信号都应放在敏感信号表中。

⑤用IF语句和CASE语句描述电路分支时,一定要列举出所有输入状态(一般在最后加上“else”或“when others”分支),否则在综合时将引入LATCH,使电路输出出现延时。

调节和使用读数显微镜应注意哪些问题

简单的读数显微镜注意正确读数就可以了,精确的读数显微镜还是看几个实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JC-10-20-40读数显微镜。

测量粉末颗粒:

将被测粉末稀释后均匀涂抹在有对比衬度的平板上,将测微显微镜放在涂有粉末的同一平板面上,按使用步骤操作,移动十字交叉(或双刻线)分划板,去对准需测量的某一颗粒在目镜分划尺上清晰图像的边缘,读取该点读数(a)5.36(见图二a),然后再移动十字分划板交叉(或双刻线)去对准该颗粒图象的另一边缘,(通过该颗粒图像的直径)读取该点读数(b)4.50(见图二b)。两次读数之差除物镜放大倍数(x)为该颗粒的测量值。(Y)0.215mm(a-b÷x=Y)物镜放大倍数(X)为4倍。

2、简便硬度测试:

按技术要求规定用一定力的弹簧打头,在被测试

的材料表面弹击后,测试其表面留下一点凹坑点。按使用步骤操作,测量其凹坑边缘直径,判别其材料硬度质量。

3、涂层厚度测试 :

取被测物试样断面嵌入石蜡或其他嵌件材料中抛磨后,按上述使用步骤操作,测量其涂层厚度。还可作其他物体的显微测量等。

主尺5 鼓轮0.3 6 主尺4 鼓轮0.50

读数5.36 读数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