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怎么变化的? 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名称

7263℃ TRACEY

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名称

农历初一到三十的月相变化图片

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必然背对地球,日月同升同落导致人们看不到月亮,我国历法自古将这一天称为新月(即朔日),定为每一历月的初一。

新月过后月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大约每到初三初四的傍晚,人们可看到弓背朝向夕阳的一丝银钩出现在西部天空,这种月相称为娥眉月。

随后月亮在空中逐日远离太阳且亮面继续增大,到了每月初七初八凸面向西的半个亮区对着地球,月相称为上弦月。上弦月于太阳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下时处于中天位置。

上弦月后的初九至十四左右又日渐增大的月亮称为盈凸月。当月亮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每月十五十六时,日月此升彼落此落彼升,此时出现的圆月称为满月即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这一阶段的月相为亏凸月,直到农历廿二廿三左右人们又只能看到凸面向东的半个亮区,此时月相称为下弦月。

下弦月于太阳刚好露出地平线时处于中天位置。此时月亮逐日向太阳靠拢,随后又变成弓背朝向旭日的娥眉形月牙即残月。月亮在空中总是逐日向东偏移13°左右,下半月后即满月过后,月亮每晚推迟升起50分钟,月相经历一个朔望月后又回到新月状态。

扩展资料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规律图。

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的月相变化(月亮的圆缺情况)并记录下来!

这是我女儿做的一张月相月历,可以参照一下,其实记住月相不难,只要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面的天空,西面半边亮,下弦月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面的天空,东面半边亮。月亮是东升西落的,月亮在每月阴历初一和太阳处于一个方向,所以我们看不见,然后每天向东和太阳拉开距离,每天拉开12度左右,所以在阴历上半月,上半夜能看到月亮。直到阴历十五左右,和太阳相距180度,成满月,这是太阳月亮就像跷跷板一样位于地球两头,太阳落下时,月亮升起,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然后月亮继续向东和太阳拉开距离,导致太阳落山后一段时间月亮还没有升起,越靠近月底升起的的越晚,直到月亮转过一圈又和太阳处于一个方向,这样就是一个朔望月。

所以每天同一时间月亮在天空的位置是不一样的,都比昨天同一时间差12度多点,升起的时间每天比前一天晚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今天要到7:50左右,月亮才能走到昨天7:00所在的位置,

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初一至三十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请看《月相图》:

初一到十五月亮总体的变化什么

1、月相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新月到一轮圆月;

2、月出时间变化。月亮每天比前一天大约晚出50分钟,从初一的早上五六点出推迟到十五的下午五六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