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所受拉力和什么成正比 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107℃
是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还是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因为弹簧的伸长是由拉力决定的 因为有拉力所以才有伸长量 两者是因果关系 拉力是因 伸长是果 所以是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成正比

弹簧所受拉力和什么成正比 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这句话是对是错.

肯定是错的.弹簧是受力发生形变的,即受力才伸长.因此,应该这样表达: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你说的正确.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成正比,要填2个

弹性形变程度,拉力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的比例是多少

F=KX F是力的大小,K是所使用弹簧的比例系数,X是弹簧拉伸的长度

弹簧测力计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物理的

这是物理里面的胡克定律:F=KX ,其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即压缩或者伸长后的弹簧总长度与原长度的差的值) 对于这一节,还专门有一节的实验探究课,弹簧拉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不知我这样讲 楼主你明白了没有?

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以看出,弹簧不受拉力时的长度为2cm,即弹簧的原长;(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为5cm,弹簧比原长伸长了5cm-2cm=3cm;此时没有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发生的是弹性形变;(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可知,在0~6N时弹簧的伸长与受的拉力成正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超出6N时,弹簧的伸长与受的拉力不再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6N.故答案为:(1)2;(2)3;弹性;(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0~6N.

弹簧的受力分析

第一个弹簧受拉力摩擦力,匀速或静止时合力为零,加速运动时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大小为F-f 第二个只要木块静止弹簧合力为零.希望你能理解,不懂欢迎提问!

如图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它.

(1)根据图象中弹簧伸长的长度随所受拉力的变化规律可知,图象是一条正比例函数,说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由图.

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

(1)读图可知,当拉力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这就是它的原长,拉力为6N时,弹簧长度是5cm,弹簧长度比原长长了3cm,此时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2)当这根弹簧的长度为4cm时,此时弹簧受到的拉力为4N;(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拉力不大于6N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变化图线呈线性变化,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故答案为:(1)2;3;弹性;(2)4;(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处于什么状态时提供弹力,提供拉力伸缩或压缩

弹簧处于(弹性形变)状态时提供弹力,伸长形变时提供拉力、压缩形变时产生推力.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或弹簧的伸长和所受拉力成正比),即F=-kx(或△F=-k△x).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也作倔强系数或弹性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N/m.k值与其材料的性质有关.弹簧软硬之分,指的就是它们的劲度系数不同.而且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是不同的.上述表达式中的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TAG: 拉力 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