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特点 曾侯乙编钟艺术特点

2655℃
曾侯乙编钟的艺术特点和科技特点

艺术特点:曾侯乙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略次于现代的钢琴.中声部约占三个八度,由于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技术特点: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

曾侯乙编钟特点 曾侯乙编钟艺术特点

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主要特点:设计结构精巧.音乐性能良好.演奏效果独特.重要价值: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足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雄伟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LZ选我吧!!!我也是六年级!!!

《编钟》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的哪些特点?它有什么价值?

《编钟》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特点:造型设计精巧、音乐性能好. 曾侯乙编钟价值: 1.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 2.恢弘的气势、精湛的制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曾侯乙墓编钟有何音乐特点?

音域跨五个半八度,中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同一枚钟能发出大、小三度两个音.它是我国古代高超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的标志和体现.

曾候乙编钟的音色特点是什么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简单说,曾侯乙编钟是按十二平均律设计的,这是其最大特点.

编钟是干什么用的?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曾侯乙编钟有什么特点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

编钟有什么特点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 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

编钟的特点及用途,还有来历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

曾侯乙编钟的价值是什么?特点又是什么?

特点是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 价值是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曾候乙墓编钟出土的意义及音乐特点

在曾候乙古墓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出土了规模巨大、保存完好的古代打击乐器——曾候乙编钟 这套编钟为青铜铸造,共65件,重2500多公斤,设计精巧,造型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