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时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缩写

8925℃ MARCOS

西门豹治邺时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西门豹治邺的故事缩写

西门豹治邺是什么故事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作者: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号先生,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今属江苏)。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西门豹治邺讲述的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是为人处世的良方?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官吏,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并不清晰,关于他的事迹主要集中在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之中,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因为有一篇小学课文《西门豹》。

西门豹是被一个叫翟璜的举荐给魏文侯的。

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翟璜这个人很有意思,当时魏国为什么能够强大起来和他很有关系,因为他推荐了一大堆能人,而且这些人大家也都很熟悉。

比如兵法大家吴起,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悝,名将乐毅先祖乐羊等等。

西门豹到达邺城,治邺的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因为大家非常熟悉。

这里有一个问题,西门豹既然被魏文侯派到邺这个地方,那说明他就是邺地最高的地方长官了,他看到邺地的老百姓被所谓的“河伯娶亲”这样的歪理折腾到民不聊生,他到任之后为什么不雷厉风行将这帮害群之马抓了,杀了,反而要先让他们演一场“河伯娶亲”的事情呢?

想到这一层,我们再看这个故事就挺有意思了。

大家都知道巫祝是坏蛋,但为什么巫祝可以为害呢?

老百姓害怕自己的女儿成为河伯的新娘,同时也承受不了河伯娶亲带来的承受负担,为什么不反抗呢?任由巫祝与廷掾等人作恶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老百姓相信“河伯娶亲”是有效果的,有作用的,所以这就是巫祝与廷掾为害的根基。

杀掉巫祝与廷掾并不困难,因为他受到魏相翟璜的支持,有这样的权力。问题是杀掉巫祝之后,老百姓是不是就相信“河伯娶亲”是假了。

如果不是,那么杀掉一个巫祝,过一段时间“河伯娶亲”肯定又会死灰复燃,特别当漳河又发大水的时候。

到那时西门豹想再一次杀掉巫祝,恐怕老百姓也不一定同意了。巫祝可能就拥有与西门豹对抗的力量了。

所以西门豹要看巫祝演戏的真正目的不是杀掉坏人而是真正毁掉老百姓脑中的错误认知,建立真正的认知。

这又让知常容想起另一个人物:屈原。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屈原与渔父江边交谈,两种不同人生观抉择,至今影响中国人》,屈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与渔父展开了对话,屈原说过的一句话到今天还流传很广,特别在年轻人那里特别有市场。

当渔父问他,你怎么到了这里?屈原说了这样的一番话。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七十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都为屈原感到悲哀和痛心和愤恨,多么悲凉的一句话啊。

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有时也会念出这句话。

当屈原遇到西门豹时,两个一对比,我们很快就发现屈原为什么会四处碰壁。

屈原很有才这个所有人都承认,但是屈原缺少点什么呢?

他一直抱着自己的想法,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他认为自己是好的,所以一直按自己的思路去看世界,而不是根据世界变化去应对。

屈原一开始深受楚怀王的信任,但被上官大夫进谗言,他不作解释,因为他觉得他信任楚怀王,楚怀王肯定也信任他。

结果楚怀王还真的不信任他。

我们在骂楚怀王昏庸无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屈原要想做事,先决条件是什么?

取得楚怀王的信任。

屈原没有这样想,也没有把这个当作是重头戏,只认为自己认真做事就万事OK了。

西门豹也采用这种方式,他只要认真做事,问心无愧,那些老百姓一定会支持吗?

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是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去做,而是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取信于民这个先决条件有了,才有下面的内容。

这个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商鞅变法,先获得秦孝公的支持,这还不够,他通过辩论让甘龙等人无法反对。如果按照屈原的思维方式,就会认为这样就足够了,因为我的心是正的,实施肯定能成功。

商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先做了一件事情。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因为一件事情能不能被接受,老百姓的意见很重要,虽然在某些所谓的聪明人眼中老百姓是“愚”的,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如果老百姓不认同,那自然要注定失败。这里又有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那就是王莽改制。

王莽的很多想法都很超前,比如为学者建造一万套住宅,将田地公有化,按人分田,不准奴婢买卖,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

如果不看结果,这些想法是很好的,特别在两汉时期,一个皇帝能有这样的想法的确是很超前。

结果呢?老百姓反对,豪强反对,似乎没有人支持。

最终身死天下亡。

当西门豹拔除“河伯娶亲”的传说,这事情就了结了吗?老百姓就真的不信了吗?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如果漳河再次发大水,肯定还会有人提到“河伯娶亲”,甚至会复燃甚至更甚。

所以西门豹做了一件事。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史记·七十列传·滑稽列传》

只有彻底解决漳河水患的问题,“河伯娶亲”才会真正的消亡。

所以看似西门豹治邺挺简单的,但仔细看看环环相扣,少一环或者顺序前后调了都可能会引发失败。

商鞅,西门豹为什么做事能成功就在于他们抓住了关键,将别人放在首位,将自己的想法放在后面。屈原和王莽这些好想法为什么最终失败,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将别人的感受放在后面。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个“身”不仅仅说你自己有一腔热血,懂得奉献,不为自己谋私利就满足条件,关键在后其身。

要以你服务的对象为标准,顺着他们行事及引导,两者结合才可以成功。很多人只看到前半部,忘记后半截,这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成年之后再读西门豹治邺,发现这是一篇为人处世的良方,是一篇可以让你少在社会上碰壁的良方,是一篇教你怎么才能把事情做成功的良方。

西门豹治邺的简短大意

①段意:主要讲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得到了好收成.

②为什么开渠引水要使老百姓生活变化,必须解决年年闹旱灾的问题.

③和上段的关系.西门豹先破除迷信,人们才会相信他,才能去开渠引水,庄稼才能丰收;如果不先破除迷信,就没人敢去开渠引水,人们照样逃离,就不会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

西门豹精明能干,体恤百姓,深得国君魏文侯的器重

《西门豹治邺》叙述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做邺(今河北临漳县)令。西门豹到了邺县,看到那里人烟稀少,满眼荒凉,就找了一些老百姓问是怎么回事儿。

一位白胡子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给闹的。何伯是漳河的神,每年都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村庄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管事人每年借着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百姓出钱。他们每年都要敛几百万钱,用二三十万办喜事,剩下的就跟巫婆分了掖腰包了。”

西门豹问:“新娘子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的闺女年轻,长得漂亮,巫婆就带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就倒霉了。到了河伯娶媳的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领苇席,给姑娘打扮一番,

让她坐在苇席上,放到河里,顺水漂去。苇席开始还在水上飘着,过了一会就沉下去了。所以,有闺女的人家都跑到外地去了,这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少,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河伯娶了媳妇,是不是漳河就不发大水了?”

老大爷说:“还是发。巫婆说幸亏每年给河伯送媳妇,要不漳河发水还得多。”

西门豹说:“巫婆这么说,河伯还是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河边上站满了人。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地方上管事人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妖艳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她长得俊不俊。”一会儿把姑娘领来了。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回头对巫婆说:“不行,这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到河里对河伯说一声,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送去。”说完,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姿怎么还不回来?让她徒弟去催一催。”又将她一徒弟投进河里。等了一会儿,又将她另一徒弟投进河里。又等一会儿,西门豹说:“看来女人办不了这事儿,麻烦地方上的管事去给河伯说说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管事的扔进漳河。这些地方上的管事人,一个个吓得面色如土,急忙跪地求饶,头都磕破了。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看看。”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她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这一下老百姓都恍然大悟了。原来巫婆和地方的管事人都是害人骗钱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熄妇的事了。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大渠,把漳河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从此,漳河两岸年年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