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昆虫记中的昆虫习性反映出人性(列举7种)?

2466℃ KENNY

根据昆虫记中的昆虫习性反映出人性(列举7种)?

昆虫记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昆虫习性举两个例子

例如,蚜虫喜欢吸食(月季等树)树梢汁液,但行动迟缓,难以从这个树梢到另一个树梢。因此,它们就分泌糖液,诱引黑蚂蚁背着它们前进。

黄小蜂常把卵产在凤蝶卵里,待黄小蜂孵化,就将凤蝶卵吃掉。然后继续成长。养橘子的人常引进黄小蜂,以铲除凤蝶。

昆虫记中螳螂中表达的人性

螳螂:好斗,有镰刀般的前足(捕捉足),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善于伏击猎物,身上的颜色通常是隐蔽色,而翅的内侧颜色用场较鲜艳,用遇到天敌时,突然打开翅膀,露出鲜艳的内侧,恐吓敌人。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扩展资料;

《昆虫记》中螳螂的主要内容是:

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材。不仅如此,它还拥有另外一种独特的东西,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

而它的这种身材和它这对武器之间的差异,简直是太大了,太明显了,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昆虫记

《昆虫记》中写了不少的昆虫的生活习性,请你列举两种昆虫的名称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蚂蚁(ant)是一种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有9000多种,有21亚科283属(afterBolton2003)(主流沿用的是16亚科的分类系统和21亚科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从猛蚁亚科中分出了若干亚科)。中国内已确定的蚂蚁种类有600多种。最近还发现了无性繁殖的蚂蚁新物种。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一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年,甚至50多年。

 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属于膜翅目,蚂蚁的触角明显的膝状弯曲,腹部有一、二节呈结节状,一般都没有翅膀,只有雄蚁和没有生育的雌蚁在交配时有翅膀,雌蚁交配后翅膀即脱落。蚂蚁是完全变态型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阶段才发展成成虫,蚂蚁的幼虫阶段没有任何能力,它们也不需要觅食,完全由工蚁喂养,工蚁刚发展为成虫的头几天,负责照顾蚁后和幼虫,然后逐渐地开始做挖洞、搜集食物等较复杂的工作,有的种类蚂蚁工蚁有不同的体型,个头大的头和牙也发展的大,经常负责战斗保卫蚁巢,也叫兵蚁。[1]    蚂蚁的住房潮湿温暖的土壤。它们通常生活在干燥的地区,但能在水中存活两个星期。

   【蚂蚁的寿命】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5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年。

  【蚂蚁的蚁型与分工】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所有的蚁科都过社会性群体生活。一般在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

  l、蚁后: 有生殖能力的雌性,或称母蚁,又称蚁王,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生殖器官发达,触角短,胸足小,有翅、脱 翅或无翅。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或称父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

  3、工蚁:又称职蚁。无翅,是不发育的雌性,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复眼小,单眼极微小或无。上颚、触角和三对胸足都很发达,善于步行奔走。工蚁没有生殖能力。工蚁的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虫及蚁后等。

  4、兵蚁:“兵蚁”是对某些蚂蚁种类的大工蚁的俗称。蚂蚁建立群体,也是以通过婚飞方式两性相识结交为起点。相识后一见钟情,在飞行中或飞行后交尾。“新郎”寿命不长。

   蚂蚁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给,直到这些幼蚁长大发育为成蚁,并可独立生活时为止。当第一批工蚁长成时,它们便挖开通往外界的洞口去寻找食物,随后又扩大巢穴建筑面积,为越来越多的家族成员提供住房。

团队协作的蚂蚁(3)    自此以后,饱受艰苦的蚁后就坐享清福,成为这个群体大家族的统帅。抚育幼蚁和喂养蚁后的工作均由工蚁承担。但蚁后还要继续交配,不断产生受精卵,以繁殖大家 族。蚁巢有各种形式,大多数种类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也有的蚁用植物叶片、茎秆、叶柄等筑成纸样巢挂在树上或岩石间。还有的蚁生活在林区朽木中。更为特殊的是,有的蚁将自己的巢筑在别的种类蚁巢之中或旁边;而两“家”并不发生纠纷,能够做到和睦相处。这种蚁巢叫做混合性蚁巢,实为异种共栖。无论不同的蚁类或同种的蚁,其一个巢内蚁的数目均可有很大的差别。最小的群体只有几十只或近百只蚁,也有的几千只蚁,而大的群体可以有几万只,甚至更多的蚁。

   在我国华南一带的阔叶林中,还有一种翘尾蚁,顾名思义,就是它那带有螯针的尾端常翘起来,随时准备进攻的样子。它有种怪脾气,经常与树打交道。它喜欢用叼来的腐质物以及从树上啃下来的老树皮,再搀杂上从嘴里吐出来的粘性汁液,在树上筑成足球大的巢,巢内分成许多层次,分别住着雄蚁、蚁后和工蚁,并在巢中生儿育女,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开始时一树一巢,当群体过大,而且又有新的蚁后出生时,新蚁后便带领部分工蚁另造新居。有时为争夺领域,常展开一场恶斗。为了在树上捕捉其他小虫为食,它可用细长而有力的足在树冠的枝叶上奔跑。如两树相距较近,为免去长途奔波之劳,它们能巧妙地互相咬住后足,垂吊下来,借风飘荡,摇到另一棵树上去,搭成一条"蚁索桥"。为了能较长久地连接两树之间的通途,承担搭桥任务的工蚁还能不断替换。树上的食物捕尽,又结队顺树而下,长途奔袭,捕捉地面上的小动物。猎物一旦被擒获,翘尾蚁便会用螯针注入麻醉液,使猎物处于昏迷状态,然后拉的拉,拽的拽,即使是一只超过它 们体重百倍的螳螂或蚯蚓,也能被它们轻而易举地拖回巢中。

   蚁类的食性在不同亚科和不同种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一般可分为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   蚂蚁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蚂蚁为什么知道冬天快来了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蚂蚁的这种本能是受它们体内的年生物钟控制而起作用的,换句话说,它们是按照年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做好越冬期食物储备的。

  与蚂蚁互动形成的生物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与蚂蚁共生的生物,或专性或间性,植物超过了52科465种,动物则达到了数千种,还有大量未知的真菌和微生物,蚂蚁正在使用着非凡的生存策略——种植真菌,收获种子,放牧产蜜昆虫,编制巢穴,合作捕食,社会性寄生,蓄奴——这些都极大地刺激着科学家和公众的好奇心。 蚂蚁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存活,其秘诀就在于它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它们一起工作,一起建筑巢穴,使它们的卵与后代能在其中安全成长。

   蚂蚁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专门的职责。蚁后产卵,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它们负责建筑并保卫巢穴,照顾蚁后、卵和幼虫,以及搜寻食物。到了一定的时候,雄蚁与新的蚁后会产生出来。它们有翅膀,从巢穴里集群飞出。交配以后,雄蚁即死去,新的蚁后则开始领导起又一个群体的生活。

  在群体中,蚁后是最重要的成员。它是唯一能产卵的。这意味着它是这一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工蚁喂养它,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某些澳大利亚蚂蚁将它们的工蚁作为一种活的储藏罐。当工蚁采集了大量的花蜜,即一种源自花中的甜甜的液体,将它吞进体内、身体变得膨大起来之后,它们就将自身挂在巢穴的天花板上,一直到有别的蚂蚁需要食用它们体内储藏的那些花蜜为止。

  兵蚁正在林地上觅食。为搜寻食物,它们有时会在林地上排成长队。它们总是很饥饿,因此几乎会向任何东西发起进攻,有时甚至是大的哺乳动物。

  不同的蚂蚁吃不同的食物。收获蚁吃种子,它们将种子收藏在地窖里;而割叶蚁吃蘑菇,它们将叶片搬运到地下,用来培植蘑菇。有些蚂蚁则贮存一种叫蚜虫的昆虫,它们从蚜虫体内抽取一种含糖的物质作为食物,这同人类从母牛身上挤奶的方式非常相似。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蚂蚁在洞穴里缺少糖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很不好,为了能够找到充分的糖份,所以蚂蚁一旦发现甜的东西,触角就会自主的硬起来,这是蚂蚁的一个天性。  

 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身体发出的信息素来进行交流沟通,当蚂蚁找到食物时,会在食物上撒布信息素,别的蚂蚁就会本能地把有信息素的东西拖回洞里去。

 当蚂蚁死掉后,它身上的信息素依然存在,当有别的蚂蚁路过时,会被信息素吸引,但是死蚂蚁不会像活的蚂蚁那样跟对方交流信息(互相触碰触角),于是它带有信息素的尸体就会被同伴当成食物搬运回去。

  通常情况下,那样的尸体不会被当成食物吃掉,因为除了信息素以外,每一窝的蚂蚁都有自己特定的识别气味,有相同气味的东西不会受到攻击,这就是同窝的蚂蚁可以很好协作的基础。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有社会昆虫的3大要素,即同种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  

 另外要指出的,“白蚁”不是蚂蚁,白蚁除了与蚂蚁一样具有社会生活习性外,在生理结构上和蚂蚁有很大的差别。  

 生物的行为是指生物体进行的在外部可以察觉得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行为学就是研究这些活动的学科。形态和行为首先被人们注意,但是直到19世纪人们才获得生物行为研究的理论武器和实验手段。进化论学说将动物的行为提高到了适应性层次。  

 目前对生物行为的归类非常混乱。从遗传和发育的角度一般将其分为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也就是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但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常用,人们一般按照行为的功能对其划分,遗憾的是这种划分方式并不严格,存在大量的重叠区域。

蚂蚁搬家:指蚂蚁的集体迁移行为;人们通过观察发现蚂蚁的行为与将要下雨有一点关系,蚂蚁能预感空气湿度,当它感觉湿度过大时就知道要下雨了,因此它们要搬到更安全的地方去,另外也用来形容积少成多;坚持不懈的精神。

蜓蜻[3]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一般体型较惖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视觉极为灵敏,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稚虫水虿,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捕食性,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食蚊及其他对人 有害的昆虫,但食性广,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已知种不超过5,000种。

  幼虫以鳃呼吸。常静息不动,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发育过程中蜕皮8~15次,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无蛹期。从卵孵出后数分钟,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水生甲虫和螺类,甚至小鱼。翅芽在早期出现,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稚虫到最後一龄时,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蜕皮而露出成体(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日出前起飞,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 刚羽化的成虫体软,生殖系统不成熟,色泽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动之一为飞离水域。成虫的生活分两个阶段︰一为生殖前期,约2天~2周,随种类和气候而异;另一为生殖期,约1~6周。在第一阶段时积极取食,远离水域。第二阶段开始于性成熟时期,此时蜻蜓飞到交配的场所(通常是可以产卵的池塘、河流)。雄体到达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占据一定位置,并如鸟类一样保卫其领域,驱逐其他侵入的雄体。若有雌体飞近或飞入该领域,则雄体便试图与之交配。少数种类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势独特。雄体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体的头或前胸,通过它的动作诱引雌体将其腹部前弯,接触到雄体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时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进行。交配时间数秒至数小时。交配后雌体立即产卵,或经数小时、数天後产卵。产卵方式有两种。产卵器发达的种类把卵产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组织内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产卵,可浸在水中达1小时以上。无产卵器的种类把卵从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几种产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缠结装置,可防止被冲往下流。成虫需有温暖的气候、食物和适于产卵的水体才能生殖。鱼、鸟会捕食蜻蜓幼虫,幼虫间也互相残食。羽化时可能被鸟和小型鳄类捕食。但成虫在离开羽化场所后几无敌害,飞行迅速灵活,差不多能避开所有敌害。温带地区的种类多以幼虫越冬,幼虫期可达1~5年,成虫期寿命仅数周。

  羽化的成虫颜色各异,色度从金属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虫相比,其体型庞大,有些翼展达到16公分(约6吋),甚至最小的种类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极端敏捷的飞行动物以外,它们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虫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温暖时才能发挥最佳功能,而若有凉意,这种昆虫常在真正起飞前鼓翅生热。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为最有效率的飞行捕食者。猎物通常是飞行的小虫,但有些蜻蜓经常吃掉本身体重60%的猎物。

  年幼的蜻蜓——称为幼体,经不完全变态中的半变态方式,有时称为稚虫——是水生动物,和成虫在空中的情形一样,是水中专门的捕食者。功能上无翼的幼体在颜色方面通常是斑驳或黯淡的,与生活环境中的沉淀物或水生植物颜色一样。它们的突出双眼类似成虫,但拥有成虫所无的惊人解剖结构。这称为「面具」,是幼体第三对口器的融合体。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时收在头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组牙状的夹子,用来抓住蠕虫、甲壳动物、蝌蚪、小鱼等猎物。不同种类的蜻蜓幼体分别称为趴虫、穴虫、隐虫或夹虫——其身形、代谢、呼吸端视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体从水中或水 Libellula forensis,蜻蜓的一种。边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产方式有3种。有些种类把卵产在植物组织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层或上方。卵也可能从腹部掉落或被冲至水中。幼体利用直肠内的腮,从水中吸取氧气。腹部把水吸入,再经由肛门压出。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产生一种喷射推进的逃生方法。固体废物亦以这种方式排出。随著幼体长大,它把皮蜕掉,未来的翅膀在幼体成长期间约有一半先变为明显。接著,这些翅鞘在随后的蜕皮过程中快速增大。终于,幼体爬出水面(有时在夜间),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留下一张皮(蜕壳),也就是以往身体的外壳。

  蜻蜓的交配也在飞行中进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钩状物抓紧雌蜻蜓的颈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弯,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节下面的贮存精子器官,而后雄蜻蜓进行授精。

  蜻蜓为什么用尾巴点水?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都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它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雌蜻蜓产卵到水里面,多数是在飞翔时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们常见的所谓“蜻蜓点水”,就是它产卵时的表演。蜻蜓的卵是黄色的。

昆虫记各种昆虫的习性,急需!!!!详细一点

楼主您好,

昆虫记中讲述的昆虫种类繁多,习性也各种各样,在这里列举几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如果有其他需要请追问。

圣甲虫(也就是蜣螂,俗称屎壳郎)会用铲状的前足将牛粪等动物的粪便聚集成球,推回自己的巢并在里面产卵,将粪球作为后代的粮食。

螳螂在交配之后,体型更为强壮的雌性会吃掉雄性作为卵的营养,而在这个期间雄性不会有任何的挣扎和反抗。产卵时,雌性螳螂首先会由尾部的腺体分泌出许多泡沫状物,用尾部拍打,搅拌做成卵鞘,将卵产在里面。一段时间后,泡沫状物便会变干。

松毛虫每次出去觅食时,许多松毛虫会排队而行,并且在行走过的路线后面留下一束丝线,取食结束后会沿着丝线原路返回,下一次去觅食也会沿着上一次的丝线找到食物源。

石蚕(石蛾的幼虫)会分泌粘液,将落下的树叶粘合在一起做成一层盔甲保护自己,蓑衣虫(蓑蛾的幼虫,又称布袋虫,避债虫)也会将树叶也有相同的习性,会将树叶等细小的物品粘合在自己身上以保护与自己。切叶象鼻虫则是会卷起树叶,在里面产卵,将树叶卷好后粘合在一起做成茧状物他、以保护自己的卵。

毛刺砂泥蜂和许多种其他的寄生蜂可以准确的找到毛虫的神经节点,针刺这个节点后注入麻痹毒素使毛虫麻痹,将没有行动能力的毛虫拖回巢中,在上面产卵供幼虫食用。姬蜂等昆虫也会寄生其他的昆虫,如叶螽,虎甲幼虫等。

以上是几个昆虫记中昆虫特殊习性的事例。

手工原创,望楼主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