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生产过程可以走动吗 母猪生产过程怎么处理

4319℃ BLANCHE

母猪生产过程可以走动吗母猪生产过程怎么处理

母猪分娩前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1)准确计算预产期猪的妊娠期为114天,要计算好预产期,做好产前准备工作。(2)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临产前5~7天应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到产前2~3天进一步减少30%~50%,避免产后最初几天泌乳量过多或乳汁过浓引起仔猪下痢或母猪发生乳房炎。并调配容积较大而带轻泻性饲料,可防止便秘。小麦麸为轻泻性饲料,可代替原饲料的一半。分娩前10~12小时最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分娩当天母猪可喂0.9~1.4千克日粮,并喂2~3次麸皮盐水汤(麸皮20克、食盐25克、水2千克),产后2~3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3~1/2,产后4~6天的饲喂量为正常饲喂量的1/2~2/3,产后7天喂给哺乳期日粮,并尽可能让母猪多吃。保证供应清洁饮水。(3)母猪分娩前后的管理分娩前1周注意观察母猪,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提前产仔而无人接产等意外事故。在临产前5~7天将母猪迁入产房,使其熟悉和适应新环境。产前清洗母猪乳房、阴部,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临产前应在圈内铺上清洁干燥的垫草,母猪产仔后立即更换垫草,清除污物,保持垫草和圈舍的干燥清洁。冬季要做好保温,避免母猪感冒。保持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吃奶时的污染。保持产房安静,让母猪充分休息,尽快恢复体力,有利于母猪哺乳。要注意对产后母猪的观察,如有异常及时请兽医诊治。

母猪生产之前的准备工作及生产过程的注意事项?

母猪产前准备

  清扫产房、进行消毒、准备用具,如高锰酸钾、碘酒、照明灯、保温箱、红外线灯等。

  注意观察临产母猪

  (1)乳房变化:产前15~20天乳房开始由后部向前逐渐下垂膨大。如果母猪腹部前面的乳头出现浓乳汁,24小时左右可能分娩;中间的乳头出现浓乳汁,12小时左右可能分娩;后边的乳头出现浓乳汁,3~6小时左右可能分娩。

  (2)外阴部变化:临产前3~5天,外阴出现红肿下垂,尾根两侧出现凹陷,排泄粪尿次数增多,“母猪频频尿,仔猪就要到”。

  (3)行为变化:产前母猪神经敏感、行动不安、起卧不定、吃食不正常,还有街草做窝等表现。

  接产技术

  (1)母猪产仔时保持环境安静,可防止难产和缩短产仔的时间。

  (2)仔猪出生后,先用清洁的接生布擦去鼻中的粘液,使仔猪尽快用肺呼吸,然后擦干全身。

  (3)断脐的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把脐带中的血液反复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在距仔猪腹约5厘米处用手指掐断脐带,断面用5%碘酒消毒,然后立即将仔猪放到保暖地方。

  (4)假死仔猪的抢救。仔猪出生后不呼吸,但心脏仍然在跳动,称假死仔猪。抢救方法;首先左手倒提仔猪两条后腿,右手拍打背部,然后左手托拿仔猪臀部,右手托拿背部,给猪体做伸曲运动。最后用白酒或酒精涂擦鼻部,刺激仔猪呼吸。

  (5)难产母猪的处理。助产方法:如果是仔猪胎位不顺、倒生、胎儿过大、横位等,应消毒手臂,顺产道慢慢伸入,待摸到仔猪将其调整顺位,将仔猪随母猪努责慢慢拉出。如果宫缩无力,给母猪注射催产素,用量为每100千克体重用2毫升。

母猪分娩时,生殖器官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母猪产后要进行妥善的护理,让其尽早恢复健康,投入正常的生产。 母猪产后要随时观察采食、体温变化,注意有无大出血、产后乳房炎、瘫痪、产后无乳等情况。对人工助产母猪要清洗产道,并且药物消炎。产后2-5天逐渐增加喂料,1周后达最高用量,能吃多少给多少。断奶前2-3天,视母猪膘情适当减料,控制饮水。

1、 检查胎衣

检查胎衣是否完全排出,胎衣数或脐带数是否与产仔数一致。胎衣不下的,肌注已烯雌酚10毫克,等子宫颈扩张后,可每隔30分钟肌肉注射催产素30国际单位,连续2~3次。确定胎衣完全排出后,向产道深部投放青霉素80~160万国际单位。

2、 采取适宜的消炎方法

初产母猪或胎儿过大或过多,难产的母猪,子宫易受损伤,消炎以7天为一疗程,每次药量按每公斤体重肌注青霉素3万单位,每天2次。同时可向产道深部灌注温的0.1%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恢复正常为止。对曾有产后患病史的经产母猪,也按上述方法用药。

对正常顺产的经产母猪,每次药量按每公斤体重青霉素2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20天。

毫升消炎后的母猪,1周后产道仍有脓液排出的治疗:首先向子宫内灌注微温的0.1%高锰酸钾溶液200~300毫升,同时肌注已烯雌酚5毫克,使子宫颈扩张;30分钟左右肌注催产素30国际单位,间隔30分钟1次,连续2次。同时肌注青、链霉素混合液,配合磷酸地塞米松注射液全身治疗。亦可向产道深部投放10%葡萄糖生理盐水+青霉素80~160万单位混合液100毫升,每天1次,连续喂3天,效果极佳。

对母猪产后消炎、化瘀去滞,胎衣不下,也可采取中草药拌料喂服。取新鲜益母草0.25公斤+水1000毫升煮至300~400毫升,待凉温后加入红糖0.2公斤,分早晚拌料喂服,连续喂3天,效果较好。

3、 饲养方面

母猪分娩时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损失多,母猪表现出疲劳和口渴,因此,要准备足够的、温热的1%盐水,供母猪饮用。母猪分娩后8小时内不宜喂料,保证供应温水,第2天早上再给流食,因为产后的母猪消化机能很弱,应逐步恢复饲喂量。如果母猪消化能力恢复得好,仔猪又多;2天后可以恢复到分娩前的饲喂量。如果母猪少乳或没乳,必须马上采取措施挽救仔猪,可先调制些催乳的粥饲料类,如小米粥、用小鱼和小虾煮的汤、豆浆、牛奶等,1天喂饲3次,泌乳量上来后再逐渐减少直至停喂。如果仍不见效,可用药催乳。催乳剂:王不留行40克、木通30克、益母草50克、六神曲40克、荆三棱30克、赤芍药20克、炒麦芽50克、杜红花30克,8味药混后加水煮汁,每天1剂,分2次投给,连服2-3天。

4、 管理方面

母猪分娩结束后,要及时清除污染物,墙面、地面、栏杆擦干净后,喷洒2%来苏儿进行消毒,给母猪创造一个卫生、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细心观察分娩后的母猪和仔猪的动态。母猪产后其子宫和产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和繁殖,给机体带来危害。对常发病如子宫炎、产后热、乳房炎、仔猪下痢等病症应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全窝仔猪被传染。

如发现有一头母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剩料等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如果是因子宫发炎所致,连续注射青霉素2天后可痊愈,一般不会影响仔猪哺乳。如发现有仔猪下痢,应立刻清除传染源,并及时治疗。母猪分娩3天后,可放进运动场自由活动,使其接触阳光,恢复体力,促进消化,对提高泌乳量十分有益。但是活动时间不能太长,防止受凉和惊吓。

农村广大饲养母猪专业户对产后母猪均不注意卫生措施,极易引起母猪产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产后热、破伤风、产后不食等诸多常见产科病,以致影响繁殖机能,甚至淘汰。注意母猪产后卫生,可以大大减少产后诸多病症的发生。

母猪生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妊娠母猪的预产期一般为116天±5天,计算方法是:最后一次配种日期的月加3,日加24为预产期。(例1月+3=4月,5日+24=29,即:预产期为:2004年4月29日)。母猪于产前7—10天转入产房。

生产仔猪产出后,立即用手掏出口腔的粘液,然后用干净柔软的擦布或干草将其闭合全身粘液仔细擦干净,立即送保温箱内,对呼吸微弱的仔猪可用75%酒精涂擦鼻子,同时用手轻轻拍打胸部,直到呼吸正常为止。

仔猪产出后,将脐带内血液最大限度的向内部挤压,然后用手指压住防止血液回流,经2—3分钟将脐带距腹部2—3公分处断开,用5%碘酊消毒。如出血时可结扎止血。

第一次哺乳时,应将体形大、体制强壮的固定在母猪后部乳头上,这样可以使仔猪发育均衡,一般在母猪排除胎盘后或最后一仔猪产出后1小时即可给仔猪哺乳。产程超过8小时的要实行人工助产或手术。

产后管理

限料管理:产后8—10小时的母猪停止给料,只喂豆粕和麸皮汤。产后2—3天内不能给过多料,少给粗饲料,喂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产后5天可恢复正常喂料。产后10—20天,每日投料量在3—4千克;21—30天每日投料量在4—5千克,产后31天后改为正常投料量,每天投料2.5—3千克。每天喂料3次。产后头2天控制饮水,以后保证有足够的饮水。

特殊护理:对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的母猪可补喂一些豆浆、小米粥、胎衣汤、鱼汤等高营养食物。对产后有便秘症状的母猪可补喂一些青嫩饲料,严重的可用一些缓泻药,直到正常为止。整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保证空气流通,空气新鲜,保持卫生,防止潮湿,保持圈舍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