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端午节大门门楣插的一种树树枝,这种树端午节正开花,有浓郁芳香味,好像也结果实,请问这是什么树?

9980℃ TRAVIS

北方端午节大门门楣插的一种树树枝,这种树端午节正开花,有浓郁芳香味,好像也结果实,请问这是什么树?

端午节门上插的植物书名叫什么?起什么作用?

悬艾叶和菖蒲民间古来有门前悬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两者皆可入中药。艾叶可制灸条,是传统中医针灸疗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点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艾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端午期间,时近夏至,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节日一早便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实,真正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作用的,还是两草的香气。中国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端午节插在门上的两种植物叫什么来着?辟邪用的。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大门插柳枝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大门插的是艾蒿、菖蒲两植物。

客家人自古有在端午节门前“插青”的习俗。这青指艾蒿和菖蒲,因其颜色为青绿,故称“插青”。原来,这里还有因由:

端午期间,时近夏天,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古时,人们缺乏科学知识,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故端午时一早将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祛邪,保持健康。艾蒿、菖蒲两植物,含有芳香油,可以杀虫、防治病虫害;艾叶可制灸条,辅助中医针灸,点燃艾条可灸治多种病症。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插青”习俗,出自黄巢起义中的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唐末黄巢起义,各藩镇封建地主四处逃窜。同时,大肆传谣,说起义军有“隔山妖剑”之术,杀人如麻,惨不忍睹。群众闻讯,纷纷逃避。

起义军经过宁化县境时,一妇女带着两孩慌乱逃跑,把笨重的大孩背在身上,而把年幼小孩用手牵着走,母子行走均显得吃力难行。黄巢即上前询问,那妇女答:“大的孩子是嫂嫂所生,而哥嫂已病故,不能再生孩,故需用心爱护;

小的是我亲生,若遇危难,我宁可丢弃亲生儿,背着嫂嫂的孩子跑,以保其命。”黄巢听罢,甚为感动,特授一法给该妇:赶快带子、侄返家,不必逃避;若有军队骚扰,可在门楣“插青”,定可保安全。该妇听其言,带子、侄返家后,即在自家门上插了“青”。

士兵们经过她家门时,见青而过,概不干扰。这天恰好是端午,远近群众纷纷仿效“插青”,确保了家庭安全。从此,逢端午节遂形成了插青习惯,且一直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端午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