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有个习俗葬礼完了摆宴席摆酒喝的?(为什么农村送完葬后还要再摆宴席吃饭?)

6158℃ RAMONA

农村人有个习俗葬礼完了摆宴席摆酒喝的?(为什么农村送完葬后还要再摆宴席吃饭?)

为什么农村送完葬后还要再摆宴席吃饭?

农村人办丧事和城里人办丧事不一样,相对而言农村人办丧事比城里麻烦很多。特别是年纪较大的长辈人,从他去世的那一刻起。本家本族的男女晚辈人都来戴孝,还有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

特别是第三天的早上需要大量男女帮忙人员,特别是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他(她)们去世后农村人都称喜丧,大棺材做得非常大也很漂亮。因为年纪大资格老,所以抬扛人也是高规格的。就抬杠人员就需要三十二人上杠(抬棺材),然后就抬旌的抬香案桌的。

还有挑香帆拿花圈的及拿花盆,这么庞大的送葬队伍。没有个八九十人是不够用的,如果是个小屯小庄找齐帮忙人员还真就不行。还得通过帮忙头去别的屯去找人。

大摆宴席除了老一辈的人都会有一些迷信,关于丧葬的流程都会严格遵守,所以一般农村举行这种丧礼,都是一套流程来的。还因为丧户人家为了答谢各位乡邻近两天的帮忙,就在送葬当天中午大摆宴席。宴席的规格不低于男婚女嫁的宴席规格。如果不加以限制的话,农村的丧葬仪式还是非常有个看头。农村人就有这个毛病,老人要点养老费这些当儿女的磨磨叽叽。说老人死了办丧事都肯出大价钱,这就是有些农村儿女的怪态。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的处理都有什么讲究?

在农村参加完酒席后的孝衣孝布得在离开之前取下来,但不能直接扔掉,拿回家之后就没什么用了,可以用来擦桌子擦鞋。

在以前我们这边的孝衣孝布,是纯棉白布的质量,参加完丧事大家都会把孝衣孝布带回家,做被里,做衣服时可以做口袋,还可以做鞋垫。现在的孝衣孝布都是些纤维,往开一扯,白色粉末哪里都是。这种孝衣孝布,拿回家之后就直接做抹布用了,把孝衣孝布拿到家里,是因为对逝者及其家属的的重视。如果直接就扔了,会让人觉得对逝者的不重视,也让逝者的家属面子是过不去,因此建议最好还是带回家。

我们这边,把孝衣孝布带回家,没有哪里不合适的,去世的毕竟是自己的亲戚,自己家里的人并人不会认为带孝衣孝布回家是晦气的事情。原来做媳妇的时候,娘家人去世穿孝衣戴孝布,回到婆家后,还得给公婆磕头才行。现在这老规矩已经没了,因为无论是哪方都是一样的。

还有种说法是,如果参加得是和自己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或者是姻缘连带关系的葬礼,那这样的话孝布是不能留的。有的孝房家属没有给备好,参加丧宴的人们在散席之后,可以在门口就扔了。还有和逝者是舅甥这种关系的,孝布必须要留到过了百天才可以进行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不是同一个姓的带孝情况。和死者是叔侄关系的,孝布更是到三周年之后才可以处理,也就是说的一样的姓的带孝的情况。在三周年的时候,直接将孝布与纸钱一块焚化即可。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

参加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及姻缘连带关系的葬礼,其孝布是不可以保留的,包括黑纱和白花等。一般对于这种情况,孝房家属都会单独准备,譬如在遗体告别之后,或是丧宴开席之前,都会有专门的人进行收管,然后集体焚化。

如遇孝房家属没有准备的,那么去参加丧宴的在散席之后,直接丢弃在丧宴门口处即可,切记不可带回家中,以免招惹白煞,冲撞霉运。如果不便在丧宴门口丢弃的,那么在走出丧宴后的第一个路口处,最好是十/丁字路口处丢弃即可。

与去世先人是舅甥关系的,孝布要保留到一百天之后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外孝的情况,不是同一姓氏的带孝情况。在百天祭日,直接将孝布与纸钱等共同焚化即可。不便参加百日祭的,于当晚在所在地十字路口,进行焚化祭祀即可。

与去世先人是叔侄关系的,孝布要保留到三周年之后进行处理,也就是说家孝的情况,同一姓氏带孝的情况。在三周年祭时,直接将孝布与纸钱等共同焚化即可。不便参加三周年祭的,于当晚在所在地十字路口,进行焚化祭祀即可。

与去世先人是父母关系的,孝布要一直保留,也就是说重孝的情况。在先人满三周年祭日之后,方可清洗孝布,然后用红布包裹,压在箱底保存起来即可。如果是老年人的喜丧,那么这种孝布也可以给小儿做成衣物,以示积福之意。

用父母重孝制作衣物的,必须要配以红布点缀方可,不能全部都是白色。最常见的就是祖爷爷、太爷爷、爷爷的孝布给玄孙、重孙、嫡孙做成夏天纳凉的小肚兜。一面全红色一面全白色,甚为殊胜如法。既有庇佑之意,又有传承之意。孝带,这是丧事上死者亲人的装束,就是在腰间系的几尺长的白布条。

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

丧事摆酒酒席间到底应不应该敬酒?

一、丧事敬酒,只能由孝子(或者招亲女婿、丧子孝熄、未出嫁女)向大家敬酒,敬酒时将酒放在木板上,双膝跪下,双手将木板举过头,敬酒的孝子自己不喝酒,由大家从木板上取酒。敬酒先敬收尸人、风水先生等;其次按照族中辈份大小依次敬酒。敬酒对象不局限于长辈,平辈和晚辈也要敬酒。一桌一桌地敬,每敬一桌,都要跪下行礼,并说出如下的话:有劳大家吊唁家考(妣)丧事。

二、参加丧事酒席的人,必须要送丧礼:一个花圈,一匹绸缎或衣服,一刀草纸,无论老幼,必须向死者下跪行礼。

TAG: 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