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由哪些元素组成?其中哪四种元素比例最大?在植物体占比?动物体占比? 发酵饲料喂牛占日粮比例

1851℃ IVAN

饲料由哪些元素组成?其中哪四种元素比例最大?在植物体占比?动物体占比?发酵饲料喂牛占日粮比例

猪饲料在我国,饲料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对吗?

猪饲料在我国饲料中占比应该算是最大的

凡特施特这样认为

虽然今年来牛羊肉的需求也提升了

毕竟猪肉的需求量相对而言比较大

饲料的合成主要成分是什么

饲料  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目录 1 按成分分类

  1.1 含大量淀粉的饲料

  1.2 含油的饲料

  1.3 绿饲料

  1.4 其它饲料

  按成分分类

  一般来说只有植物饲料才被称为饲料,这些饲料中包括草、各种谷物、块茎、根等。这些饲料可以粗地分为:

  含大量淀粉的饲料

  这些饲料主要是用含大量淀粉的谷物、种子和根或块茎组成的。比如各种谷物、马铃薯、小麦等。这些饲料主要通过多糖来提供能量,而含很少蛋白质。它们适用于反刍动物、家禽和猪,但含太多淀粉的饲料不适用于马。

  含油的饲料

  这些饲料由含油的种子(油菜、黄豆、向日葵、花生)等组成。这些饲料的能源主要来自脂类,因此其能量密度比含淀粉的饲料高。这些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也比较低。由于这些油也有工业用途,因此这样的饲料的普及性不高。

  工业榨油后剩下的渣依然含有相当高的油的含量。这样的渣也可以作为饲料,尤其对反刍动物非常好,也被广泛使用。

  绿饲料

  这些饲料中整个植物被喂用,比如草、玉米、谷物等。这些饲料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其中的营养非常杂。比如草主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15到25%,而玉米则含较多的淀粉(约20-40%),而蛋白质含量则少于10%。绿饲料可以新鲜地喂用,也可以晒干后保存喂用。它们比较适用于反刍动物、马和水禽。一般不用来喂猪。

  发酵后保存的绿饲料称为青贮饲料。

  其它饲料

  除以上所述的饲料外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饲料,这些饲料可以直接来自大自然(比如鱼粉)或者是工业复制品(比如米糠、酒糟、剩饭等。不同的牲畜使用不同的饲料,但尤其反刍动物适用这些饲料。

  饲料配方的设计,先要根据不同畜禽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而帛定的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量),其次要有一个常用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标准要求的各项营养素指标都应该在饲料营养成表中表达出来。

  一、家畜的饲养标准及饲料成分表

  (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饲养标准是根据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物质能量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科学地规定出不同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态、生产目的与水平的家畜,每天每头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这种为畜禽规定的数量,称作饲料标准或称为营养需要量。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通过畜禽采食各种饲料来体现的。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必须根据各种饲料的特性、来源、价格及营养物质含量,计算出各种饲料的配合比例,即配制一个平衡全价的日粮,因此饲料标准以表格形式列出畜禽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为使用方便,畜禽的饲养标准附列家畜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此外,在必要时,也可附上畜禽曲型日粮配方,以供实际应用之参考。

  饲养标准由于是通过科学试验和总结实践经提出的,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实行科学养畜的重要依据。在畜牧生产实践中,只有正确应用饲养标准,合理的开发利用饲料资源,制订科学的饲料配方,生产全价与合饲料,以使畜禽获得足够数量的营养物质,做到科学了饲养,才能在保证畜禽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另外,饲养标准还是一个技术准则,是为畜牧场制定饲养定额、饲料生产和供应计划不可缺少的依据,所以饲养标准在畜禽饲养实践和配方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应用饲养标准的认识

  饲养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但对任何一种饲养标准,都不应把它作为教科看待。这是因为:

  1.饲养标准规定的指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指标,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随着动物与饲养科学的发展,畜禽品种质量的改良和提高,生产水平的提高,饲养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

  2.饲养村准是生物类型的标准,它具有局限性,地区性。因此,应用时要根据栖单位情况和饲养效果,家畜的反应,适当地调整。以求饲养标准更接近于实际。

  3.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是根据许多试验研结果的平均数据提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括的平均数,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体群体的需要,因此应用时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不能不考虑畜群的生态环境,技术水平,饲养条件等情况,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

  总之,既要看到饲养标准的科学性,把它作为科学养畜配制日粮的重要依据,又要看到它的相对合理性,要灵活的应用,并要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修订,使它日益完善。

  国样,对饲料成分表和其营养价值也应重视其科学性和应用时的灵活性。因为虽然饲料分表的数字都是通过科学的分析而得出来的是科学地,但饲料成分表尤其是常用饲料成分表中是不能将所有含高营养成分与含低营养成分的饲料都列出来。而只能列出居中的数,如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在7-9%的范围内,但大多数在8.2-8.9%之间,而在饲料成分表所列数字为8.6%。以此类推,可见一般。

  4.饲养标准应是每日每头(只)该吃入各种营养素的标准,但多数畜禽都是群体饲养的,加上管理方便起见,就采用一种以每公斤饲粮的%或含量的营养素需要来表示,如每公斤的能量千卡(千焦耳)数。这样配合饲料的营养素百分数乘上每日采量恰好获得每日所需要的营养素。由于畜禽对能量的需要有在进食上自行调节的能力(畜禽以能为食),所双在自由采食的方式下,采食一定范围能量水平的饲粮都能获得同样量的能量和其它营养素。因此在鸡的饲粮能量浓度可变化在2.6-2.9兆卡/公斤代谢能,猪可变动在2.9-3.4兆卡/公斤消化能之间。只要不受体积的限制,畜禽都能获得每日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只不过是采食量不同而异。

  二、饲粮配合原则

  (一)应选用适宜的饲养标准和饲料成分表

  我国已经有的饲养标准,可以参照使用,如地区性有标准则可用地区的标准,如国内没有标准的畜禽种亦可参考国外的标准,并通过饲养实践中畜禽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反映酌情修正,灵活使用。

  (二)要求饲料多样化,注意饲料适口性和有毒物质

  做到多种饲料合理搭配,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饲粮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三)控制粗纤维含量,注意饲粮全积

  鸡的饲粮纤维应控制2-5%之间,乳仔猪4%,生长肥育猪8%,种猪12%以下。在配合饲料粮时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干物质,使畜禽既能吃得下,又能吃得饱,且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四)饲粮要质优价廉,在市场上有竟争力

  既要考虑用户心理又要提高产品档次。要着重宣传经济效益,适当强调投入产出,使“维持”需要保持在每日养分进食量的三分之一发下。

  三、饲粮配合步骤

  理想的饲粮是一种以最低的价值获得最大的生产率的程度来衡量。即以每单位产品的价值是须成最好饲粮的最后决定因素。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使配方的设计达到较为理想的境地。

  为了配合出一种优惠价廉效益高的饲粮应遵循下列步骤:

  (一)查出并列举出对所配饲粮家畜的营养需要或营养供给量。

  (二)确定什么饲料是可以使用,并在饲料成分表中查出其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

  (三)确定要考虑采用的饲料组成成本。

  (四)考虑所用饲料的局限性和限量。

  (五)计算出最经济的饲料配方。

  四、饲粮配合的方法

  饲粮配合方法有许多种,如:方块法、联立方程式法、矩阵法、试差法、电子计算机法(程序法)。尽管有时每种方法计算有所混淆,如果做得正确,最后结果都是接近的,即能经济地(最低成本)提供一种理想的比例合适的营养物质平衡和满足需要量的配方来。但是更要重要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纯利润(净利)。

  五、配方设计

  (一)设计饲料配方时,先把饲料分为三大类,即:

  .能量饲料:玉米、麸皮(次粉);

  .蛋白质饲料:豆饼(粕)、棉仁粕、菜籽粕、鱼粉、血骨粉等;

  .矿维补充料:包括磷、钙和氨基酸或称预混料。

  能量饲料在猪禽配方中一般占50-70%,蛋白质饲料一般占20-35%(妊娠猪例外),矿维补充料3-12%。三类饲料的比例随畜种和不同生长阶段而异。最简单的配方为玉米+豆饼(粕)+矿维预混物(包括保健药)配方。但价格较高,一般生产者难以采用。如欲降低饲粮成本可采用当地常用的价廉的麸皮、次粉去替玉米或用棉仁粕、菜籽粕等替代豆饼(粕)饲料,但应保持最低限度的能量浓度和粗蛋白含量。如配方中欲加添加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平衡饲粮中的氨基酸,则在配方中降低粗纤维蛋白质二个百分单位,以减少较昂贵的蛋白质饲料如豆饼(粕)、鱼粉等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成本。

  (二)无鱼粉日粮配方

  鱼粉在畜禽日粮中是一种良好的蛋白质饲料,它蛋白水平高,蛋氨酸含量高,适口性好,很受饲养者的欢迎。

  但八十年代以来由于鱼粉的价格来断上涨,进口鱼粉奇缺,国产鱼粉质量又不稳定,其主要问题为:蛋白质含量高低相差悬殊,伪造掺杂产品难以分辨,有的场子喂了霉变的鱼粉导致肌胃糜烂或中毒以及沙门氏菌病,造成不必国的损失。因此,目前国内和一些主要的种畜场都避免使用鱼粉。

  无鱼粉日粮的配制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是用大豆饼(粕),如用豆饼(粕)取代鱼粉应注意的问题是:

  1)、豆饼(粕)中的脲素酶活性要符合饲用标准(<0.5)。

  2)、保持配方中蛋白质的原有水平。

  3)、适量添加蛋氨酸,必须时还应补加赖氨酸,以弥补必要氨基酸的不足。

  4)、全料价格比用鱼粉时要低。

  (三)以可利用(有效)氨基酸配制饲粮

  众所周知,猪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就是氨基酸的营养,因此在配制饲粮要注意氨基酸的平衡性,但经常发现饲粮中以等蛋白质含量用其它饼类如棉仁粕、菜籽粕等替代常用豆饼(粕)饲粮的水平。

  营养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经过试验研发现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蛋白质饲料来源的氨基酸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大的差异而造成的。而且亦已测定出畜禽主要饲料的各种氨基酸的利用率。

  因此有些饲料厂已经开始采用可利用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和蛋氨酸)来配制饲粮。以等可利用氨基酸来进行饲粮中计算其它饼类与豆饼(粕)的替换值,以确保配合饲料的稳定性及效果的一致性。

  猪饲料粗蛋质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如下表:

  指 标 玉米 豆粕 豆饼 棉粕 菜粕 花生饼 葵花饼 鱼粉 肉骨粉

  赖氨酸 58 85 75 65 59 82 72 78 53

  蛋氨酸 75 76 72 70 60 90 84 86 60

  (四)饲料添加剂和饲料预混物

  1)、饲料添加剂它是一类在畜禽饲粮中添加量很少,用以纠正由于饲粮成分的缺乏而导致的营养缺乏症或在畜禽的生长中起特作用的物质,广义上说,饲料添加剂可可分为四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生长和/或效益促进剂。

  2)、预混料它是用再体将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微量原料,如维生素、矿剂、微量元素或药物混合在一起的组成,它们不含有蛋白质饲料。预混料在饲料中的使用量通常为1%或低于1%。

  3)、预混料精它是由上述预混料加上常量钙、磷而组成,其用量一般高1%,用量范围可变动在1-12%之间。

  4)、浓缩料它含有比例平衡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其它添加剂,一般是和谷物以及其它原料一起加入饲料中,其加入量约为10-20%,以满足平衡全价的饲料的要求。

  5)、全价饲料一定是包含比例平衡的所有营养物,并满足畜禽各种营养成分需要的饲料。

  预混料的目的是为了能添加量很小的微量原料维生素、矿剂、药物、抗生素和其它化学物安全而又精确地添加进饲料中。预混和提供预混的基本原因如下:

  .在最终饲料中使微量原料均匀分布;

  .克服称量和混料设备不足的问题;

  .由于在每吨饲料中预混料的使用量为公斤而不是克,因此普通饲料厂的设备都能进行添加;

  .由于预混料中已含有所有微量原料,所以就避免了在饲料厂称重不同微量原料的麻烦;

  .在一家有特殊设备和训练有素工人的专门厂家生产预混料,可为所有饲料厂服务;

  .避免在饲料厂内使用微量原料存货;

  .提高微量原料存货的周转率;

  在饲料厂工业中所用预混料可分为三种:商品预混料、厂内用预混料和客户预混料。

  商品预混料通常由药物或维生素公司生产的单一单微量原料如维生素或药物和一种载体混合在一起的单一预混料,如复合维生素可直接加入商品饲料搅拌中,使用前也可在饲料内进行一步稀释。

  厂内预混料它指的是经过稀释的商品预混料或者由商品预混料加上其它微量原料和稀释物组成的混合物。厂内用预混料一般都由饲料厂家各自生产,但有时也可由一家厂家供给其它的饲料厂。

  客户预混料它是指由厂内用预混料变化而来。由商品预混料和其它的微量原料以及一种稀释物所组成的混合物,能满足一家饲料厂或它的特殊需求,称作客户预混料。

饲料中包含哪些营养成分

这里所说的饲料都是指的原粮,下边介绍主要的几种。

(1)玉米

玉米中糖占70.97%,蛋白质占9.55%,脂肪占5%,其他养料占14.48%。它的功能是供给鸽体热和能量。食后除了支持日常活动外,多余的被吸收后储存起来,以备以后需要时变成能源。

鸽子所需的热能70%~90%来自糖。如果每日的饲料中糖类不足,鸽子就利用蛋白质和脂肪作为热能的来源。因此,必须供给足量含热能的饲料(玉米每千克含热能13990焦),以满足鸽子对热能的需要。

(2)高粱

高粱中糖占68.6%,蛋白质占9.7%,脂肪占3.3%,其他营养物质占18.4%。高粱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作用与玉米相近。

(3)麦类

麦类中糖占68.95%,蛋白质占11.2%,脂肪占2%,其他养料占17.85%。麦类容易消化,易于吸收,鸽子也很爱吃。但是,必须搭配好,不宜光食麦类,因为麦类性凉,吃多了会引起腹泻或痢疾。

(4)豌豆

豌豆中糖占56.3%,蛋白质占20.9%,脂肪占1.7%,其他养料占21.1%。豆类是含蛋白质最多的饲料。蛋白质是构成鸽肌肉、血液、内脏器官和软骨的主要成分。多食豆类对幼鸽生长发育有好处。豆类中的豌豆最佳。因为粒小体圆滑无芒,便于吞食,鸽子特别喜欢吃。但要注意食豆类不宜太多,特别是绿豆性寒,在夏季炎热时可以适当喂给。

(5)稻谷

稻谷中糖占60.45%左右,蛋白质占9.34%,脂肪占1.36%,其他养料占28.85%。稻谷是产稻区养鸽的主要饲料。稻谷去壳后为糙米,糙米的成分几乎都是糖,纤维较少,营养成分较高,很适合饲喂鸽子。糙米加工成白米后,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含量减少,所以,不宜用精白大米饲喂鸽子。

(6)可食油类的籽实

是富含植物脂肪多的饲料,一般不宜多喂给,大都是在信鸽换羽和训、赛期才适当地调配些。它可以促进旧羽尽快脱落,新羽提前生长。食菜籽还可以使信鸽耐渴。

饲料的分类和成分及其作用

各种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和数量虽有所不同,但最主要的成分都具备。这些成分是: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及维生素等。为了便于了解各营养成分的性质,图解如下:

    一、水分

    水分是各种畜禽生命活动中绝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畜禽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维持血液循环和调节体温等生理作用,都是靠动物体内水分参与才能进行。各种饲料因种类,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含水量不同,而且差异很大。青绿多汁饲料新鲜状态时一般含水分60%-95%,粗饲料15%-20%,粮谷饲料10%-15%。在饲养畜禽时,要根据喂给饲料含水量的多少,决定补给适当的饮水。

    二、粗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肌肉、皮、毛、血液和组织的主要成分。细胞中的原生质、酶、激素、抗体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对保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等均有特殊作用。它不能用脂肪或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来代替。粗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纯蛋白质)和氨化物(即非蛋白态的含氮化合物)两类。真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复杂化合物,是畜禽必需的营养物质。一些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缺乏时,将会引起畜禽生长停滞,畜体虚弱。由于饲料种类不同,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结合状态也不同,其营养价值也有差别。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是由氮、碳、氢、氧、硫、磷等元素组成,但氮素是蛋白质最主要和特有成分,一般含量为15%-17%。蛋白质还可以作为热能来源,当日粮中缺乏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时,一部分蛋白质则在体内分解,以供应热能。分解产物多以尿素形式排出,损失热能较多,所以在搭配日粮时,应注意不要用过多的蛋白质饲料。

    三、粗脂肪

    粗脂肪中的中性脂肪(真脂肪)、磷脂、植物色素类、固醇类和挥发油等可用乙醚浸出,所以这些物质又称为乙醚浸出物。脂肪在谷物籽实和青、粗饲料中含量较少,约在6%以下,而在豆科籽实中含量较高,约18%以上。脂肪在家畜体内分解后和碳水化合物一样,主要供给热能。单位重量产生的热能,相当于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家畜虽然能利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脂肪,但需要由饲料中供给一定的数量,否则饲料消化率降低,影响生长。各类营养成分的热量系数如表1所示。

    四、粗纤维

    粗纤维是由纯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多缩戊糖、聚乙糖)和其他树脂类物质的结合物,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物质;特别是秸秆饲料中含量较多,可达40%左右。粗纤维在特定酶的作用下才能被分解为低糖(如葡萄糖)被畜体利用。粗纤维可以增加饲料体积,在消化道中起填充容积作用,并能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粪便排泄,促进代谢机能的加强。各类饲料的粗纤维含量不同,在秸秆饲料中高达30%-45%,禾本科植物籽实中粗纤维含量较低,除燕麦外一般在5%以内,糠麸类饲料约10%。动物性饲料不含粗纤维。反刍家畜如牛、羊粗纤维消化能力较强,非反刍家畜如猪,禽消化能力较弱。马、骡、驴由于具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粗纤维的能力介于两者之间。

    五、无氮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是指饲料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一般饲料中含量较高,特别是粮谷饲料。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供给畜体热能,剩余部分转化为脂肪,贮存于体内。另一部分转化为糖元(也称肝糖),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糖元可被分解为葡萄糖,最后燃烧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热能以维持体温和工作之用。

    无氮浸出物中的糖是自然界一大类有机物质,是家畜的主要能源。它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其中氢和氧的比例为2:1。糖可分为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六、矿物质(粗灰分)

    调料经燃烧后所残余的灰分即粗灰分。饲料中的粗灰分主要有钙、磷、钠、氯、镁、铁、硫、碘、锰、铜、钴、锌等。饲料中粗灰分含量一般为1%-5%,但秸秆和树叶中的粗灰分可高达15%左右。矿物质是构成畜体骨骼、组织、器官的重要物质,特别是磷和钙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家畜日粮中如果缺乏矿物质,或钙、磷比例不适当,就会使仔畜发生软骨症甚至瘫痪。在畜禽饲料中,食盐是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饲料,家畜胃液中的盐酸是由食盐生成的,能调节胃内的酸碱度,促进消化酶的活性,对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都有重要作用。

    七、维生素

    维生素在饲料日粮中的含量为20万至2亿分之一,它是保证家畜正常新陈代谢的一种活性物质,使畜体正常生活。如果饲料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就会使牲畜新陈代谢紊乱,引起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常用的维生素,根据其溶解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B1、B2、B6、B12,)、C、尼克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