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实词虚词整理 六国论翻译

8386℃
六国论的实词、虚词

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 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厌、当 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

六国论实词虚词整理 六国论翻译

要六国论的实词虚词整理!急啊!!明天要交作业的!!

赂lù 六国互丧sàng 耶yé 获邑yì 厥jué 暴pù霜露 荆jīng棘jí 草芥jiè 安寝qǐn 弥mí繁 颠覆fù 与 yǔ嬴yíng 洎jì 谗chán 邯hán郸dān 胜负之数shù 当tǎng与秦相较 处chǔ秦革灭殆d.

六国论虚词

'以':1.[介]因为,由于'不赂者以赂者丧'2.[介]用'秦以攻取之外'3.[连]表结果.因而,才'以有尺寸之地'4.[连]来'举以予人'

六国论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以”在这里是“使他……”的意思.

解释六国论中下列虚词的意思.大家帮忙啦.谢谢.

之1、介词,与现代汉语相同2、结构助词,的3、代词,代秦国4、结构助词,的5、结构助词,的6、语助词,无意义7、第一个是代词,代秦,第二个结构助词,的8、定语后置标志9、结构助词,的 以10、把11、用 于12、介词,引出作战对象13、介词,引出依附对象14、介词,引出行为发方向,译为向15、比 为16、作为17、成为18、被 我是高中语文教师

苏轼、苏辙的六国论翻译,字词的赏析比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此类活用、特殊句式……越详细越好!)拜托了!

苏轼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

苏洵六国论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 2.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 4.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②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⑦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

急求苏辙六国论知识点(注意,是苏辙!)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的故事,心里感到奇怪的是,全天下的诸侯凭借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却免不.

论语 六则中的实词与虚词

虚词:之,焉,乎,者,也,若等 实词:除了虚词外很多都是实词啊!像学,时,习等

六国论重点虚词:而,以,之的解释是什么?

之: 1.秦以攻取之外 2.斯用兵之效也 3.李牧连却之 4.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6.秦人食之不得下咽 7.不赂而胜之之势 8.苟以天下之大 9.六国破亡之故事 以.

TAG: 实词 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