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红皮的山姜和黄皮山姜,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区别?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5542℃ YVETTE

山姜,红皮的山姜和黄皮山姜,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区别?山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主脘腹冷痛;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

【附方】

1.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

2.《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

3.《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

4.《峨嵋药植》:治无名肿毒。

5.《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

6.《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山姜根及苗,并如姜而大,作樟木臭。

2.《本草图经》:山姜花、茎叶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与豆蔻花相乱而微小耳。花生叶间,作穗如麦粒,嫩红色。

3.《纲目》: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然其气甚猛烈。

沙姜和山姜的区别?

沙姜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纯形,基部圆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开花,穗状花序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细长;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长约2.5厘米,绿色。果为蒴果。

山姜(拉丁学名:Alpinia japonica (Thunb.) Miq.)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近无柄,叶舌2裂,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花通常2朵聚生,花萼棒状,花冠裂片长圆形,白色而具红色脉纹,果球形或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樟脑味,花果期4~12月。

野山姜可以吃吗,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野山姜可以吃,具有药用价值。功效作用: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果实供药用,为芳香性健胃药,治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噫气,慢性下痢。在浙江、福建亦有报道以本品代砂仁用的。根茎性温,味辛,能理气止痛,祛湿,消肿,活血通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胃气痛,跌打损伤。

景观价值

主要作鲜切花、干花和庭院绿化之用途,瓶插期长达15—20天。因其总状花序形状独特,极易制成干花,是良好的干花材料。将其丛植于庭院小区、公园、花坛等,生长郁郁葱葱,花后婷婷玉立,极为雅致。

扩展资料:

在中国,生姜的食用及药用的历史很长,生姜的开发利用也比较早,主要产品有姜片、甜姜、姜酱、姜汁等,产品档次低,销售量有限。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宝贵的鲜姜资源,通过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其每部分都得以充分利用,而且获取高附加值产品,获得较高的增值效应。

同时从生姜中提取以下四种产品:浓缩姜乳,透明原姜汁保健饮料,生姜淀粉,最后对残渣进行综合利用,制成姜蓉辣酱。以上四种产品中的前两种为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山姜

山姜的禁忌有哪些?

山姜以根茎入药,在治疗上有着很强的药用功效。山姜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山姜的禁忌:

1、忌:胃胀腹胀,气滞饱闷者忌食;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2、《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3、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

宜: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倦怠无力,慢性腹泻,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宜食;自汗易汗,老小虚汗,以及小儿流涎者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