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文章提供的信息大胆前线未来的保护书籍的途径可能是怎样的

7847℃ LUTHER

针对文章提供的信息大胆前线未来的保护书籍的途径可能是怎样的

有一篇文章叫做《保护书籍》,第一句话是“书籍面临人的危机。”谁有这篇文章啊?很急的!!要文章!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仲有近三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经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泊、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一些无酸剂,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经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比较灵便,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读书与立人阅读答案

1.读书超过万卷,形容读书很多下笔如有神

2.随便读书简单,选拔有益的,读后对人生有用的都是复杂的。

3.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

4.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5.给人动力,给人力量读书有用,可以影响人

《好读书》阅读答案

1.qie(4)yi(4) zhun(1)zhun(1)jiao(4)dao(3) ji(2)yu(3)括号里的数字是声调

2.走马观花(个人觉得是,因为都是没有深究,只是敷衍了事的意思)

下马看花,精业求精,脚踏实地

3.读书好:读书能让人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与此同时,还能从中获得乐趣.

好读书:对读书要持有孜孜不倦的态度,把读书作为重要的事情对待.喜好和热爱读书,培养阅读兴趣。

读好书:选择阅读适合自己,有文化内涵的书籍,而不是信手捏来任何一本书,就是值得细读的.

4.只要 就(一旦 就,觉得这个答案也可以,并且还和下句对仗)

5.乐此不疲:被你所读的书籍的内容深深吸引,即使阅读再长的时间感受到的是快乐,而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

潜移默化: 你的修养和素质逐渐被你所读的书所影响,从而得到提升和升华.

6.人人都会读书,因为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 (觉得题目的意思就是想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7.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有助于开拓他们的眼界,增长知识,丰富想象力.作为家长,您可以在您的建议,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适当的阅读,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8.读书美化了人的灵魂,如追随品德崇高的圣人.(使精神更加崇高)(你加点字没标出来,我估计题目是这样,应该是接一句对仗的话吧。)

顺便问句,这是初中或者小学高年级的题目吧~希望这个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读书三境界 阅读答案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肿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累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晕脑胀、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是成熟聪颖的心灵和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蓦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yōng lù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至灵性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用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字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无用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 请简要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2.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

  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道理论证

  3.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达到每一境界的结果。

  (1)“吞”:知识积累

  (2)“啃”: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

  (3)“品”:悟性升华

  4. 对于文中“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5. 读了这篇短文之后,结合《谈读书》《不求甚解》,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

  答题思路:(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