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庖厨供白小》怎么理解? 君子远庖厨的正确理解

7143℃ PEDRO

古诗《庖厨供白小》怎么理解?君子远庖厨的正确理解

"君子远庖厨"怎么理解

但凡有血气的东西你都不要去杀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让君子不要造杀孽。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

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

很多人一直错解了孟子“君子远庖厨”这句名言,误以为做大事的君子和堂堂男子汉应该远离厨房,而女人才是厨房的主人。

其实孟子的原话是:“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是他对齐宣王不忍心杀牛的评价。

扩展资料:

至于“君子远庖厨”这句话,则不是孟子的著作权,而是出自《礼记。玉藻》:“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

也就是说,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

汉代贾宜在《新书.礼篇》中引述了孟子的话后说》:“故远庖厨,仁之至也。”

把“君子远庖厨”作为仁慈的品德加以提倡,这倒也是符合孟子的原意的。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君子远庖厨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全诗赏析

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_

[作者] 李绅

[全文]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