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

3862℃ ALEJANDRO

王阳明的致良知,是什么意思?知行合一最通俗的解释

王阳明的"致良知"具体怎么解释?谢谢~

王阳明的意思是心里要有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是心学。唯物主义则认为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采取行动,实践后才能懂得真理。

王阳明的致良知 中的良知到底是什麽意思

这个问题已经被人讨论了几百年,这里我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说法:

“良知”思想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理论核心“, 良知”说起源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

也;所不滤而知者,其良知也。”在孟子那里“良知”是一种不经后天学习的先验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规范。而在王阳明这里,“良知”范畴已演变为融本体论、功夫论、道德论为一体的最高的哲学范畴。

“良知”是心之本体。王阳明在孟子“良知良能”说的基础上把“良知”扩充为一种贯穿于万事万物的普遍原则。他说“良知者,心之本体”。认为“良知”是心的本然状态。王阳明的“良知”是伦理学上的良心,亦即道德意识的主体。“良知”是“与物无对”的本体,是造化天地万物鬼神人类的精灵,人的一切认识和实践的活动,都是为了复归此本体。他说:“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王阳明把“心”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把排除了“私欲”和外物干扰的“本心”即从“一块血肉”的人心升华为“良知”“, 良知”便是“心”的形上本体,它处在虚灵明觉和恒照的状态。因此,作为超越具体“身心”特征的“良知”,便是超越了具体“器”的“道”。

“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

行将去,即无不是道。”

良知即是天道。

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是什么意思?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是对“心即理”、“心外无物”和“知行合一”等的逻辑发展和融合;“四句教”是对致良知说所及的本体工夫论的表述;“天泉证道”和“严滩问答”围绕“四句教”而展开,因此,致良知说是王阳明对其整个心学理论的融合和概括,是王阳明心学的完成。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包括良知和致良知两部分。王阳明说:“良知者,心之本体”(同上,第61页),良知具有和心体同样的特征。王阳明认为心具有道德知觉的功能:“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同上,第6页);同样,他也说良知知善知恶:“吾心之良知无有不自知者。其善欤,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其不善欤,亦惟吾心之良知自知之”。(同上,第971页)王阳明明言心是万物的存在根据,同样他也说“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同上,第106页)要之,王阳明的良知也即心之本体,其特性是:天理充盈且知是知非,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

王阳明的致良知说涵盖本体论,良知和致良知即是体用不二的关系,良知是万物赖以存在的依据,致良知是其发用,二者相即不离:“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同上,第63页)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也是认识论:“孰无是良知乎? 但不能致之耳。《易》谓‘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一也。”(同上,第189页)他认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63537为良知即知,致良知即行,致良知即是在良知的范导下做达致和推广良知的工夫,良知和致良知即是知行合一的关系。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克服了其早年所倡的知行合一之混同知行、以知代行的错误,实现了他创知行合一以使道德理念付诸实施的初衷。致良知说还是一种合一本体工夫的修养论。良知本体即良知的本然状态。致良知的工夫有二:一是在心体上用功,即在良知导引下做正心诚意省察克治等工夫,使良知本体无所障蔽,自然朗现;一是在事上磨炼,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使事事物物皆合良知的准则。王阳明强调这两方面的工夫不可或缺,这样,他的致良知就既包括了他以前主张的默坐澄心、诚意格物、省察克治和存理去欲等工夫,同时也克服了以上诸种工夫的不足~

王阳明的“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